克雷格·拉塞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就是我事业的开始。学到一些本领后我跳槽到了一个更大的马戏团,接着又去了一家还要大的。最终潘林内克马戏团接受了我。我成了最大的明星,他们最大的招牌。我们在欧洲巡演。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登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我的地位让他人望尘莫及。我很开心。非常非常开心。”即使服用了药物,穆拉德克的语气和表情也突然开始消沉,“然后他来了。曼弗雷德·托伊费尔。他扮哈乐奎。他一来,一切全都毁了。他从一开始就欺骗了每一个人,但是不包括我。我看穿了他的伪装,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我没有告诉他们。我本应该在接下来的一年去布拉格学医。我知道如果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会想办法阻止我的。所以我告诉马戏团的人我的想法后,他们说我可以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跟他们一起走。我的妹妹试图说服我不要这么做,但是我从没如此突然、完美、彻底地确定过一件事。我给她留下一封信带给父母。不是道歉信,没什么好道歉的。
“魔鬼?”维克多问道。
“所以你就决定加入马戏团?你的父母反应如何?”
“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扮哈乐奎吗?哈乐奎来自古法语,意思是魔鬼。托伊费尔在德语中意思也是魔鬼。他自称曼弗雷德·托伊费尔,他扮哈乐奎,但是没人能看出他就是魔鬼。除了我。”他心中的强烈情绪在药物的作用下又一次未能释放,“大家都佩服他的表演,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只有我能看出他的真实身份。他不是伟大的演员——而是伟大的蛊惑者。托伊费尔蛊惑他的观众,尤其是天真的孩子,因为那就是魔鬼的行径。他演出的时候按照传统会戴上哈乐奎的面具,但是面具下面的那张脸涂的却是皮埃罗——这么做是想故意羞辱我。但是他涂脸的方式是对皮埃罗的侮辱、颠覆、篡改。皮埃罗应该是白脸、红唇、黑线条,脸上画一滴眼泪。托伊费尔也都画了,但是画得乱七八糟,歪歪扭扭,丑陋不堪。
“那年不同以往,”穆拉德克说道,“所有的游行、舞蹈、派对结束之后,马戏团来了:一个小马戏班子的演员们在最靠近村子的草地上支起一个帐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皮埃罗。他让村子里所有的孩子兴奋不已。如果你看过他们的一张张小脸蛋——他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的着迷。就在此时此刻,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想要成为的人。”
“他戴着两种颜色的长鼻子哈乐奎面具。这样没人能看到里面涂成了什么样子。他会不时走到舞台边缘,向观众倾过身子,然后说:‘来吧,亲爱的孩子们,凑近些,看仔细喽,亲爱的孩子们。让我来悄悄地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等孩子们凑过去的时候,他会突然摘下面具,冲他们怪叫,孩子们都会害怕地大声尖叫。然后他戴上面具,走到舞台的另一边,故技重演。孩子们都会开心地急迫地聚在他的身边,期待着突然而来的恐惧。孩子们喜欢恐惧。这是孩子的天性:喜欢被人吓一跳。皮埃罗引发的是最美好、最温柔的情绪,而哈乐奎却激发最粗俗、最黑暗的情绪。
“好吧,”维克多停了停,“告诉我狂欢节的事情吧,告诉我马戏团来了之后的事情。”
“他变成了最大的招牌,比我大。哈乐奎取代了皮埃罗。我们在中欧巡演——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德国。所到之处,我们的演出极受欢迎。每次表演,哈乐奎引出孩子们心中的黑暗,他在嘲笑皮埃罗,他打败了皮埃罗,羞辱了皮埃罗,他让皮埃罗沦为笑柄。
“我的确和别人互动。我和观众互动,和孩子们互动。皮埃罗拥有孩子般的天真和顽皮。他自己就是个孩子——成人的外表,孩子的内心。永远的孩子。”
“我恨他。马戏团的所有人都和观众一样崇拜他,但是我能看穿他。我看出他是坏人,是魔鬼。只有我能看出在演出的时候他是多么喜欢吓到孩子,他是多么喜欢品味他们的恐惧。
“我知道了,”维克多说道,“这让我感到困惑。你看,和荣格心理学一样,即兴喜剧表演也是各种类型的小丑都有。要想演好皮埃罗,让他被观众理解,取决于和其他小丑的互动:哈乐奎、科隆比纳、斯凯拉谟修。你却说你是一个人表演。你说在曼弗雷德·托伊费尔来到马戏团之前没人扮过哈乐奎。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只有皮埃罗没有哈乐奎呢?”
“有消息说在我们上次演出的镇上有个小女孩失踪了。那是在波兰。在我们即将要过国境线的一个地方,警方在路上拦住了我们,搜查了我们所有的卡车和小汽车。他们没有特别怀疑我们当中的某个人,但是你知道人们对流动人口会本能地不信任。还有,我们离西里西亚很近,波兰人对七日战争和所有的捷克人依然心存芥蒂。我们都接受了询问,但是没人知道小女孩的事情。没人想起曾见过她,每次演出小孩子太多了,所以大家都不记得。即使是我,当时也没能想起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