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臣……”王玄策只好躬身,“遵旨。”
李世民叹了口气:“既然是佛家戒律,朕就不为难你了。”
“过几日,朕就要亲征高句丽了。”李世民向北遥望,脸上渐渐涌出潮红,有一股亢奋的情绪点燃着他的梦想,“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朕要率领大唐铁骑征服四方,让大唐的后世子孙再不见烽火。朕要超越秦皇汉武,哪怕后世有无数个朝代,他们都要传颂朕的名字!朕要告诉百代青史,哪怕朕犯尽了天下间的罪孽,也是这世上最伟大的皇帝!”他霍然转身凝望着玄奘和王玄策,“所以,朕不想老去。等朕东征归来,要得见长生!”
玄奘苦笑:“陛下恕罪,实在是佛教的戒律,僧人不得观看兵戎战斗。”
离开洛阳之后,玄奘和王玄策返回长安。王玄策筹备出使天竺事宜,玄奘面临的问题则是译经。
李世民笑了,指着他道:“法师啊,你孤身西游绝域,跟随朕到辽东这小地方,只不过是动动脚趾的工夫而已。这可不是推辞的理由。”
自古译经都是个庞大的工程,何况玄奘带回来的经论达到六百多部。玄奘在天竺时,所担心的是人寿有限,时日无多,取来的经书虽众,却不知自己能翻译多少。也正因为如此,以玄奘这种性格,才会与朝廷牵涉如此之深,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使朝廷支持自己的译经大业。
玄奘犹豫片刻:“贫僧从天竺赶回大唐,路途艰辛,身体略微有些小恙,恐怕难以陪驾。”
李世民早先答应过支持玄奘译经,这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当年释道安翻译佛经,译场中常常有上千人,而玄奘所需求的只怕更多。李世民离开洛阳东征之后,对玄奘的译经仍然关注,让房玄龄下诏,几乎调集了大唐所有的高僧大德加入玄奘的译场。
李世民默默点头,似乎思考着什么:“既然法师坚持,那便罢了。这些年朕遇到很多事情,希望能和法师时常谈论。不过朕出征在即,不得闲暇。不知道法师能否跟随朕的大军出征,路上可以多一些求教的时间?”
对玄奘而言,译经,才是他今生真正的使命。众人眼里孤身万里,十七年西游,传奇则传奇,但事实上只是为了今日所做的准备。译场一开,玄奘生命中最璀璨的时代才来临。
玄奘一愣,急忙道:“贫僧只是懂得佛经而已,从未学过儒术,就像那乘流之舟弃水登陆一般,不但无功,还会腐朽损坏。贫僧希望能通过修行佛法,以报国家和陛下的恩泽。”
译场组织完之后,玄奘行走在经阁之中,看着堆积如山的经论,不由回想起当年在天竺的一幕一幕。戒贤法师、娑婆寐、戒日王、那顺、莲华夜……突然间,他愣怔了一下,急忙冲出门去,额头上汗水涔涔,竟然惶恐无比。
李世民越看玄奘越是欢喜,道:“法师,当年你我于霍邑相识,那时朕就觉得,你的器度才识乃是参政治事的高才。不如法师你还俗,参与政事如何?”
新收的弟子辩机一直随侍在旁边,见师父慌乱成这样,急忙迎了过来:“师父,发生什么事了?”
玄奘自然一口答应。
“快——”玄奘此生还从未有如此惊慌的时刻,连手指都有些颤抖,指着皇城的方向,“去……去找玄策,让他立刻来见我!他今日就要出使天竺,若是走了,你便快马追上他!”
“法师行走过这么多国家,可国史中却记载阙如,法师能否修一传记,让我中华之人也了解下异域风物呢?”李世民道,“名字就叫《大唐西域记》吧!”
辩机不敢怠慢,当即让人备马,赶往皇城的鸿胪寺。赶到之时,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正准备出发,听辩机说完,王玄策也吃惊不小,急忙策马赶到弘福寺。
李世民早就志在西域,对西域的各国国事、风土民情、政教法令非常有兴趣,一一询问。玄奘行走一百一十国,哪怕不曾去过的,也都熟稔于心,当即一一作答,详细勾勒,在场的重臣们这才打开眼界,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的样子。
玄奘一看见他,急急忙忙地道:“为师犯了大错!玄策,你务必尽快赶到天竺,营救戒日王!”
李世民笑着请他起身:“当年大唐初立,确实曾有禁边令。不过你是出家人,自然与俗人不同,更何况此去冒着生死危险,意在普度众生,朕也非常钦佩,以后这件事就不必放在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