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田邦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名中年绅士走近,问我要不要买。那是崭新的螺丝起子等工具组合。他说只要十美元。绅士的鼻子大得过分,似乎是希腊或意大利裔。不知是赃货还是倒店货,我声称不需要,婉拒了他。
对方说。以年龄来决定价格的话,我暗自计算自己等于多少钱,但我数学很差,算不出来。
这天,是大家都来兜售东西的日子,打公用电话时,黑人老人自身后发话。问我要不要买雨伞。只要稍微下雨必然会出现这种人,在纽约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光景。
“还有更便宜的,只要五美元。不过,那是超过六十岁的女人。”
之后,驱车经过哈林区南布隆克斯。这是黑人聚集治安极糟的地区,所以朋友警告我们千万别下车。
二十美元等于四千日元。我觉得有点便宜,如此说出感想后——
半腐朽的公寓檐下,男人们聚在一起无所事事地呆立。大人与小孩全都臭着脸。我想大概是觉得不是滋味吧。如果是我,被人歧视,住在这种地方,八成也会露出这种表情。
“那些人的价码是二十美元。”
这时是下午两点半左右。之后,在哥伦布街购物。高雅时髦的商店林立。我买了一条裙子,美女店员接待我时也不忘与男店员打情骂俏。两人似乎是情侣。有客人进来,抱怨之前购买的商品。隔壁的“戴利”食品店有五六名客人,正在叫店员切火腿或打量商品。
她们的身材虽好,但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女。其中一人穿白色百褶裙、白外套、白袜,是稚嫩的洛丽塔装扮。另外二人,是开衩高及屁股的熟女装扮。就在我们眼前拉到一名男子,挽着手走上朋克服装店二楼相当破旧的廉价旅馆的楼梯。
这是随处可见的风景,我如此思忖着走到门外路上,雨已停了。在那里,我得知两个小时前总统遭到枪击的新闻。
躲雨的我们眼前有三个年轻的马路天使<a id="jzyy_1_117" href="#jz_1_117"><sup>(1)</sup></a>,也正抬头望天,站着躲雨。
每次一有什么事发生,便会听到街头大受冲击或陷入悲伤气氛这种形容,但就我所见完全没那回事。
这家店似乎做了太多约翰· 列侬与大野洋子亲密图案的T恤,正以半价出售。店内后方,挂着日本的旧和服,是早年老奶奶与母亲穿的宽袖长袍及和服、长内衣,而且是已经穿得很破旧的褪色廉价品。受到电视版电影《将军》当红的影响,这种东西似乎也跟着流行,不知是谁穿过、从哪儿弄来,又经过谁的手,真有意思。我抱着这种念头走出店。
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总统没有生命危险,至少城市与市民看起来都很平常。我们没开车上的收音机,又一直在移动,所以不知情,但就我所见,应该有相当多的人知道这则新闻。即便如此,黑人并未特别激动,依旧臭着脸伫立,年轻男女手拉手打打闹闹,主妇们以认真的眼神盯着火腿的厚度。
橱窗里放的是黑色、红色、紫色的缎面上衣,缀满珠子与铆钉。橱窗展示的是大露背或露出单边胸部的洋装、屁股挖空心形的裤子等。我暗自好奇到底是谁在什么场合穿这种衣服。走进店里,过来迎接的男店员不是梳成大包头那么简单,他的头发全部向天倒立,怒发冲冠。女店员也很夸张。眼睛涂黑变成三倍大还向上挑起,眉毛下方,整个眼皮都是紫色眼影,口红近似黑色,板着脸配合妖异的音乐扭动身体。
回到饭店,电视画面上的主播们以激昂的声调报道现场情况,但在深夜的意大利餐厅,挤满餐厅的客人展现旺盛食欲。并未听到里根或辛克莱<a id="jzyy_1_119" href="#jz_1_119"><sup>(2)</sup></a>这类字眼。
我与四五名男性在东村的圣马克斯一带躲雨。我是跟着自己负责写剧本的那个电视剧组出外景。这一带,取代了有一阵子蔚为话题的格林尼治村与苏荷,是最近年轻人很喜欢的一区,满街都是朋克时装店。
翌晨,我在六点半自饭店十七楼的窗口探头向下看。一名老人牵着两条大狗,走过帕克街三十八区,与昨天早晨一样。东河的河岸那边,有女人牵着黑色小型犬走来,穿着与昨天早晨不同颜色的毛衣,但还是同样的风景。
中午开始下雨。
我在父亲过世的隔天早上,当早报一如既往地送来时,曾经吓了一跳。他当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一个默默无名的市井小民,就算死了,这世间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那天,纽约虽是三月底却惊人地晴朗,一早气温恐怕就将近二十摄氏度了。饱含云层凝重湿气的温热空气与日本的梅雨季前夕一模一样。走在曼哈顿街头的人,有的穿皮大衣,有的穿短袖,如果这时拿相机拍张照片,可能会想取名为自由与混乱,什么样的装扮都有。
纵使是一国元首遇刺,人们还是照样吃饭,照样睡觉,照样带狗去散步。
这若是在外国更不用说。如果是熟悉的地方还能根据季节与天空的状态大致判断,若是外国,雨会越下越大还是立刻放晴,完全无从猜测。
七点半,我去附近的中央车站买《纽约时报》。我看不懂,但就是想买。大概比平时多印了很多份,只见报纸堆积如山。但是,销路并未一飞冲天。
若能在景观绝佳的旅馆房间,望着烟雨蒙蒙的远山发呆,下雨倒也不坏,但是必须在街上到处走时,没带伞,脚也有弄湿,那就不太愉快了。
<a id="jz_1_117" href="#jzyy_1_117">(1)</a>语出1928年的美国电影《马路天使》(<i>Street Angel</i>),描写少女为替母亲治病在街头卖春。
在陌生的土地突然碰上下雨会很沮丧。
<a id="jz_1_119" href="#jzyy_1_119">(2)</a>约翰·辛克莱,刺杀罗纳德·里根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