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春秋时各国军队的人数较少,齐桓公时也仅有八百乘兵力,共三万人。
到春秋后期由于县制的推行,兵力突增,晋楚均用过四千乘以上的兵力。
本书故事的年间,战争所用的兵力比起后来要少很多,譬如越国灭吴,所用的兵力恐怕并不超过十万人,至于卿大夫的家兵,数千人算是用得较多的了,白公胜的叛乱其实只用了千余人。
正因为兵数较少,所以这时战争的成败与将领的武勇大有关系,从中才可看到真正的个人英雄主义。
这时战争的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兵法的日趋重要。
春秋时的车战,常常是在旷野之上,以车阵对车阵,互相冲杀,一两日便定出胜负。
后来的战争动则数月数年,与双方投入的兵员、骑兵的使用和兵法的运用大有关系。
曹刿论战时的兵车冲杀靠的是士气,后来从孙武开始,诡计便常常成了胜负的关键。
本书中伍封之所以能每战必胜,不仅因为其将领武勇绝伦、士卒斗志旺盛,更重要的是善用兵法诡计,如他所说的用兵二字要诀:“骗人”。
5、铁制品与武器春秋晚期,除了青铜业之外,此时冶铁业也有了不少进步,至少在这时,“块练铁”、“铸铁铸造”技术上已比较成熟。
所以孔子的弟子冉雍在小说中也大力倡导铁制农具。
本书中也提到过铸铁柔化技术,但这种技术应该是战国时才有,本书将这种技术提早写了出来。
此刻,制钢技术也已经发明,此时的制钢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渗碳制钢技术,书中所说的堂溪氏夫概铸的剑便是这种类型的钢剑;还有一种是固体渗碳制钢技术,即是用“铁精”(质地较精的熟铁块)、“金英”(含碳较多的渗炭剂),“断发剪爪”说起来玄乎,其实含有磷质的头发指甲是一种催化剂,以至碳分渗入铁中,“金铁乃濡”,本书中楚月儿的“映月”宝剑便是这种钢剑。
伍封的“天照”宝剑也应是这种钢剑,不过他的剑中含有大量陨铁,与众不同。
以陨铁制器并非虚构,出土文物中便有这种陨铁制品,其效用如何难以论断,因为不同的陨铁质地是不同的。
不过,小说中伍封的“天照”重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金属武器,比当时极少见的钢剑还要厉害。
春秋时代的武器一般是青铜制品,战国时期逐渐采用铁制,这是指普遍的军备。
其实在春秋晚期,铁制和钢制武器均已有了,当然只是少数人使用。
春秋时的甲胄主要是皮革的,战国时有了铁甲,但春秋晚期铁制武器渐多,应该也有铁甲或铜甲出现,只是在出土文物中还未见到罢了,所以本书中也有了少量铜甲和铁甲。
弩应该是春秋后期发明的。
《吴越春秋》中记载陈音对越王勾践说弩是由楚国琴氏发明,传楚国的三侯,再传到楚灵王。
不过我想弩的产生没有这么早,《孙子兵法》中谈到的兵器,常有“弩”。
《墨子·非攻中篇》之中提到了军中的武器,其中并没有弩,由于这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可见在战国初期时,弩在中原各国中未见使用,只在楚国、吴国、越国才用。
6、男女风俗虽然在春秋之时女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但在有些方面与宋以后不同,女权沦落到最低处是宋朝理学家出现以后的事。
春秋时期的女子是允许改嫁的,王侯卿大夫和平民都是如此。
蔡穆公将其妹蔡姬嫁给齐桓公,蔡姬被齐桓公不喜,送回蔡国,蔡穆公便将蔡姬嫁改给楚成王,引得齐桓公率八国大军伐蔡攻楚,几乎大战;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先嫁夏御叔,生子夏征舒,夏御叔死后改嫁给襄老,后来又改嫁给巫臣,不仅引起了陈国之乱,还导致了楚庄王伐陈和巫臣教吴人车战、吴国始强等若干历史变故;贾君原是晋惠公的嫂子,晋惠公继位后公然娶了她;秦穆公有个女儿叫怀赢,先嫁了晋惠公之子太子圉,太子圉本在秦国为质,后来逃回晋国,秦穆公便将怀赢嫁给了太子圉的亲叔叔重耳(晋文公)。
这些例子并非少有,史书中多能见到,国君都是如此,自然不用说卿大夫和平民之家了。
后时的学者见“再适”二字而皱眉,那是宋代理学家种下的恶果。
春秋战国之时,男女之间也有自由恋爱的,甚至有私定终身的,从《诗经》三百篇中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诗篇,譬如《关雎》、《静女》、《木瓜》等诗。
《关雎》是周南一带的作品,《月出》是陈国的作品,当然不是伍封写的,小说中是游戏笔法,当不得真。
自由恋爱的例子有不少,春秋时鲁庄公曾与大夫党氏之女割臂为誓,继而娶之,生下前文说过的公子般。
公子般与大夫梁氏的女儿梁女亦私下往来,约立为夫人,是典型的自由恋爱。
战国时更有燕军入齐,齐世子法章逃到太史府上为佣工,与太史之女私定终身,后来继位,便是齐襄王,立太史之女为君王后。
所谓“男女授受不亲”是以后的说法,虽然当时也有男女之防,如坐不同席,乘不同车,其实当时男女常常同路同车而行。
卫灵公曾与南子同车过市,并命孔子陪乘。
齐桓公常带姬妾外出,管仲也因此带着爱妾随行。
虽然小说中伍封与妻妾常常同路同车而行,是我对一些俗礼的有意忽略,但未必是不可能的。
春秋时的男女丑闻是极多的,其中影响政事的才会见诸史书,以史书所载之多,可以推测当时绝对没有后来森严之极的男女大防。
譬如田恒故意“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不禁”,他死时,“有七十余男”,生女还不知有多少。
若非当时的社会没有后时的贞节概念,田恒绝对不会用这种方法来壮大田氏一族(按:春秋时的“宫”指大屋,非王侯专用之词)。
所以,小说中伍封与妙公主私定终身、与众女的自由恋爱绝非没有历史依据。
春秋战国之时,女人是可以拿来赠送赏赐的,运气好的被赏赐给下属为妻妾,运气不好的便是奴婢侍姬,卿大夫之间互相索要、赠送女人的事常见得很。
最骇人的是齐相国庆封与大夫卢氏两家,妻妾互不为禁,两家常行换妻之举。
有时候为了抢女人,常常酿出影响政局的祸事。
前文所说的夏姬便是如此,还有楚文王闻息侯夫人息妫之美,索性灭了息国,将息妫抢了去立为夫人,号称桃花夫人,生下二子先后为楚王,幼子为楚成王。
楚平王因抢了儿子的新妇,以致逐杀太子建和伍氏一家,伍子胥奔吴,十余年后攻入楚国,鞭尸报仇。
国君如此,卿大夫亦然,宋国太宰华督见司马孔父嘉的妻子魏氏甚美,设计杀了孔父嘉,连宋殇公也死于乱中,魏氏自尽,孔父嘉之子木金父被家臣抱着逃到了鲁国,其六世孙便是孔子。
一夫多妻是定制,但那时候并没有“三妻四妾”的说法,妻妾的地位分得很清楚,嫡妻只有一个,其次是媵,然后是妾,妾媵不限人数,至于姬婢便不在妻妾之列了。
现代人的历史小说中常常时有意忽略此事,写成一夫一妻,这是不合历史习惯的,尤其在春秋战国女权低下的时候,如果伍封只娶了一妻,从地上掘一个那时人出来,他若能说话,必定会讥笑作者之无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