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福东渡是公元前219年的事。
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并无中国人到日本,因为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有一种陶器传到日本,称为“须惠器”。
小说中伍封在公元前474 年到达日本,后来又迁往日本,这是合符历史的。
在《日本皇室之谜》一书中,作者甚至根据日本传说,直言日本的天照大神指的是来自中国的一个部落天照族,由于天照大神被认为是日本天皇的祖先,所以日本的皇室其室是中国人的后代。
公元前五世记便有中国人到达日本,所以,我相信在徐福之前,肯定有中国势力到达日本,小说中伍封远游海上,到达日本建立自己的王国,便是写出了这一种符合历史的可能性。
5、语言和习俗由于小说中的故事发生时间离我们太远,其时的社会风俗有很多是我们难以了解的。
一说起古代,一般人对古代风俗常有一种片面的看法,大脑中便出现一幅古时候的图像,认为古时候都是一样的,除了人的穿着有些改变外,朝庭、官府、集市、民居都差不多,君王、官员、百姓也是千百年来说同样的话。
其实这些认识都是受了不尊重历史的小说、戏曲和影视剧的影响。
譬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常常见到“一声炮响,伏兵尽出”一类的描写,其实火药是唐代才发明的,三国时绝对不可能有炮。
《封神演义》中的错误更多了,譬如当时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步兵格斗,连战车都少,更不可能有骑马作战的情形。
君主自称“朕”是秦始皇开始的,商纣王绝不可能自称“朕”,而且当时的官职不分文武,并无任何以“将军”为名的官职。
当然,《封神演义》是神话小说,不必深究,但古往今来的许多小说都有此类问题,尤其是戏曲中更多。
在近来比较流行的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这样的问题(尤以港台作品为甚)。
其实,各个朝代的社会风俗、人的起居习惯、说话方式都不尽相同。
下面以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例,随便说一点点。
清、元是少数民族统治,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宋明时自然有些不同,宋、明与唐、五代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宋代时开始出现的理学所至,尤其是宋代之后的男女大防,比唐、五代时要严厉得多。
唐代的皇帝身上有少数民族血统,唐代女人的服饰也十分性感,这是后世所没有的。
唐代的公主常常在丈夫死后改嫁,宋代之后便基本上没有了。
唐与晋、汉又有不同,譬如两汉、三国、晋时的人都是席地而坐,除非在军营之中,平时是不坐椅子,唐时的人才开始坐椅子。
晋与战国、秦代、汉时也有不同,不过其中的区别主要体操现在权贵身上,譬如门阀之见和服用“五石散”而导致整个风俗的变化。
6、小说中对历史人物的称法史书上对周王、诸侯是用谥号称谓,譬如周敬王,“敬”是死后的谥号,也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是不会有人称之为周敬王的。
其余齐平公、卫出公、郑声公也是如此。
不仅是天子诸侯,卿大夫也一样,例如赵鞅在史书中为赵简子。
按道理,该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应该用其死后的谥号来称谓。
但写小说不能拘泥,我觉得天子诸侯用谥号称谓,便于读者理解。
因为书中历史人物太多,小说又长,如果不称齐平公而称姜骜,那么读者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该人是谁、是何身份。
称齐平公就方便了,身份地位一目了然,写起来方便,读起来也容易。
还有些人物,譬如柳下惠、柳下跖二人,关于他们有多种说法,甚至连出生年代也不尽相同,他们也不一定是兄弟。
小说中主要是采用的是民间传说,属于虚拟人物。
由于本书故事发生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如果没有适当的铺呈,对历史不是很熟悉的读者,可能会难以融入故事情节。
因此本书的第一章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详细铺陈,而临淄之变是春秋末年政事演变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以此事件为小说开局,相信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第二章才开始进入人物刻画,第三章主人公才正式现身。
对小说来说,这种写法对读者的耐心是一种考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这种写法是小说家一般不愿意采用的。
我曾稍稍改动,让主人公在第二章中便现身,不过仅仅是露了一下面而已。
就小说创作言,这种改动其实是我很不愿意的。
今后在本书正式出版时,主人公仍将在第三章才会出现。
本书写的是春秋战国之交的事,我在写作中尽量避免一些大的错误,在描写行政、军事、外交上尽量合乎史实,在描写人物时对其起居饮食、服装玉饰、兵器甲胄等细节上也比较留意。
最难的是当时人的语言习惯,在我们说的话中,有很多习惯用法在当时是没有的,或者是另外一个意思。
譬如说,春秋人所说的“小人”和“君子”,与后时的用法便大大不同。
后世所说的“君子”一般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行为卑鄙的人,是从品德上来描述一个人。
春秋时“小人”和“君子”却是描述人身份的词语,“君子”指的是地位高的权贵,“小人”指的是地位低的人。
这样的语言用法还有很多,譬如后世常常用到的“有缘”、“无缘”、“随缘”、“机缘”等语,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后才逐渐被人使用,先秦人是不会这么说的。
那时已经有了醋,只不过不叫作醋,所以,那时候的人是不会说“吃醋”这样的话。
另外,春秋时不饮茶,酒是常备的饮料,所以绝对不可能有“喝茶”、“品茗”之类的说法。
此外还有“东西”,这应该是唐朝才有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是肯定不会有的。
如此种种,所以小说中稍有注意,但尽依历史小说便难写了,所以有的地方还是有所忽略。
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