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茂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这一章的开头我曾经写到,年轻工程师们之间完全没有性的味道。面对“性”与“爱”这两个人类最为原始、最为赤裸裸的感情,他们只会露出淡漠的神情,也是毫不令人意外。
虽然67%的回答者在每周休息两天的企业工作,但有33%的人在最近三个月内有过至少一次通宵加班的经历,6%的人通宵加班达到四次以上。
人沦为机器的危险
前文中我采访的那些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加班时间足以让普通上班族相形见绌。山崎博士的调查结果又如何呢?
在这一章中,我通过观察系统工程师和软件技术人员这两类计算机社会的急先锋群体的生活,思考了计算机对人类的影响,同时尝试找出我们人类社会当前正在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现实呢?
通过夜以继日地和计算机打交道的系统工程师们的体验,我们得知计算机就像黑暗中魔女的咒语一样,有一种俘获人心、将人禁锢其中的力量。有些人甚至一旦和计算机建立起亲密关系,就无法将其斩断,反而会十分厌烦和人类的交往。
调查对象是一千名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和他们的妻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回收率约为65%(648人)。回答者中,年龄二十五岁至二十九岁、大学理科专业本科学历、工作经验三年到五年的人群最多,占总数的近四成。
但是,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认为,是否会陷入这种状态,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其人格的形成阶段。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是否充分地体验了真实的情感、培养出充实的人格,这才是一个人是否会因受到计算机的影响变成自我封闭者的分歧点所在。
在这一背景下,山崎博士将收集到的大量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一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数据的范围不仅涵盖当事者本人,还包括了他们的妻子,将他们的私生活也纳入了考察、比较的范围。
作为临床心理咨询师并长期和孩子们接触的C医生表示:“现在的孩子们,哪怕是你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自由地玩耍,他们也会无所适从。他们会吵着要电视,要游戏机。还有些孩子会一遍遍翻着塞满背包的漫画书。要将孩子们培养为心灵充实的人,虽然口号喊起来容易,但事实上现状已积重难返。”
还有一点,就是技术应激现象为何会发生,直到目前都还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结论。其诱因究竟是不是计算机目前尚不可知,要避免妄下结论。
不仅如此,据B医生说,最近还有很多孩子厌恶泥巴黏糊糊的触感,对虫子等生物极端恐惧,甚至表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抗拒。
过度沉迷于和计算机的对话,喜欢计算机超过了人类,身为人类的感性却陷入衰退状态,将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就是“技术过度适应症”,即所谓的技术应激。目前来自临床的报告,主要是通过收集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例进行推论导出的。因此,技术应激是否会演变为社会整体的趋势,还有待考察。
毕业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B先生说,最近很多父母甚至认为“最好尽量避免感情的波澜,过平稳、顺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夫妇之间、亲子之间简直就像陌生人一样,所有人都只是表演着幸福的家庭而已。而真实的人类的生活却陷入残缺状态。缺少真实体验、情绪方面发育受到阻碍的孩子大量增加,而且第一代这样的孩子已经长成大人,活跃在社会上。今后的计算机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最近,日本国内的神经内科医生、从事治疗身心疾病的心理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直接面对患者的一线工作者们,也纷纷开始报告技术应激性的病理现象或引发的人格异变。山崎博士认为,对待这些病例报告的时候需要十分谨慎,应该进行更多详细的调查。
最近,所谓的智能大楼在各地拔地而起。无论进出大楼、办公室,还是在公司食堂买饭票,都需要使用ID卡(电子身份证)才行。仅凭这一张卡片,计算机就能侦测到谁在哪干了什么,并进行严格的管理。
山崎博士带着我去了他的研究室。研究室被高耸到天花板的书籍和资料环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克雷格·布罗德所发表的研究报告 《技术应激》(,Technostress) 中,从文明论的角度就计算机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做出了一些探讨。山崎对这一研究兴趣十分深厚。
一开始,可能有人认为这样会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心怀抗拒,但渐渐所有人都会适应这样的生活。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那是一个小雨下个不停的阴郁下午。无论何时造访位于东京本乡的东京大学医学部大楼,都会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在位于大楼一角的保健社会学教室里,我见到了担任该学科研究助手一职的保健学博士山崎嘉比古。他正在研究的课题是从劳动健康的角度调查以计算机化为首要特征的技术革新,是否会对劳动者的身心造成影响,以及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还有人指出,“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个个顺从的精密部件一样,被组装、吸纳进计算机系统里面,逐渐变成机器。对于这点,我们就像患了感觉迟钝症一样,完全没有抗拒”。
技术应激的真面目
在这样一个计算机普及率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方便的社会里,我们人类还能够继续保持“人类”的身份吗?折射出这一问题的征兆,难道不是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吗?有鉴于此,我们还能不假思索地接受,并朝着现有的方向加速前行吗?且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继续追踪这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