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茂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些曾在《妻子们的思秋期》里登场的酒精成瘾的妻子们,在和工作狂丈夫的婚姻中,既感受不到身为妻子的人生价值,也感受不到作为一个自立的女人的人生价值,她们在寻求身份认同的道路中失去方向,只能通过酒精来逃避这一危机。这也证明那些遭受家暴的妻子们所处的基本环境完全没有任何改变。A子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能产生认同的自我身份,才单纯通过照顾丈夫来获取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重复这一行为的过程中,形成了依赖共生关系这一成瘾症状,最终人生陷入了泥潭。”
“来到诊疗室的病人,全都在拼命地想要表达些什么。那个喊着‘大便’的孩子还不算最严重的,最近一心寻死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每天夜里都会有两三个电话打过来,说不想活了,现在就想去死,可不可以去死。有几个孩子,我告诉他们可以给我打电话来,所以每天晚上电话就会像设了闹钟一样打过来。我除了倾听他们的心声,没有别的办法。
A子的丈夫一方面是典型的工作成瘾,另一方面还有购物成瘾,常常突然没来由地买来很多贵而无用的东西。家里堆满了一次都没穿过的名牌衣服,他却从来不以为意。然而A子却对丈夫百依百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表现出的顺从甚至让人感到气愤。
“其实,无论是拒食的孩子还是过食的孩子,好多人都对我说不想把病治好,想就这样保持病态。他们周围的人,要么在催促他们治疗,要么鼓励他们不能因此丧失自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等。对于病人来说,这是最不愿意听到的话语。他们根本不想治疗,也不想抱希望,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明天、未来不知道会比现在更加悲惨多少。对他们来说,处于病态反而意味着他们的生命是有所保障的。”
这是一首我经常引用的,赞美性别分工的固化形象的演歌。可以说,无论是写出这类流行歌曲的演艺圈风向,还是面对沉迷赌博或反复出轨的丈夫却无法拒绝的女人生涯,都是日本这一成瘾社会的典型图景。
但是作为负责治疗的医生来说是件麻烦事吧,您会怎么处理呢?
生时无相知亦非陌生人为君所倾尽我全力手中针线身上衣伴君一生思我情
“我对一个病人说过,如果你真的不想把病治好,那么保持病态活下去也是人生的选择之一,你想面对黑暗的一面也没问题,要一直绝望也没什么不可以。不过,既然他们会选择来找我倾诉,就说明他们其实还是朝着治疗的方向努力的……”
所谓依赖共生关系,是指一个通过让对方依赖自己而控制对方的人,和一个通过依赖对方来控制对方的人之间所形成的依赖与被依赖的人际关系成瘾。形成这种关系的两个人会无止境地向对方索取,通常会形成互相憎恶却无法分开、互相蔑视却不能缺少对方的局面,重复着爱恨纠缠的悲剧。
这个社会上,其实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想要保持病态的吧?
其中有一种成瘾行为叫人际关系成瘾,其基本类型,就是被称作依赖共生关系的成瘾模式。
“只有病态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希望周围也允许自己保持真正的自己,想要什么都可以说出来,不被人怪罪。”
比如,吸烟这种行为如果具备了无法抗拒的强迫性,就可以说是吸烟成瘾。有专家指出,上完厕所后洗手要洗上两个小时,或是每隔二十分钟不洗手就坐立不安的洁癖也是成瘾的一种。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做真实的自己的。不光如此,社会上还到处宣扬减肥、健身的论调,仿佛不出去跑步,就要被时代抛弃了一样。
酒精成瘾、赌博成瘾、购物成瘾、药物成瘾、拒食过食呕吐、工作成瘾、性成瘾,甚至还有偷窃成瘾、从贷款公司借贷和刷信用卡成瘾,人类的成瘾行为多种多样。
“现在不是都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就不必再关注精神世界,健康才是人类唯一的价值基准。也就是说,这种言论认为精神的价值在逐渐下降。然而,那些患有拒食、过食症的孩子们,以及有其他心理病状的孩子们已经脱离了所谓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将价值取向放在了精神层面上,甚至到了精神过敏的地步。他们通过拒绝治疗的方式,对这个只重视身体健康的社会进行着反抗。他们想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真实的自我。然而他们的存在方式,完全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
还有一种解释是:“成瘾行为通常以日常生活中能为个体带来益处的习惯开始。作为习惯被逐步强化的结果,可能会转变成对个体造成不良后果的无益习惯。在少数极端情况下,维持该习惯存在本身会成为该行为的目的。”
哪边更痛苦?
成瘾(addiction)这个关键词,在《日本世相》系列第一卷《妻子们的思秋期》的“追踪采访”篇章中也提到过。对于成瘾一词,专业书籍的解释是:“原本属于合理范畴内的行为在丧失自我调节功能后,即使在已知这些行为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
“其实,类似‘他们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才变成这样的’是一种非常容易遭人误解的说法。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已经倾注了一切去养育孩子。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没有教养的野孩子,他们精心设计了养育孩子的模子,拼命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子成长。对于他们来说,你说责任在家长,他们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不这样做的话家庭就无法适应社会,所以家长们才会不惜一切去执行。然而,他们越是想去适应社会,孩子们受到的压迫就越是厉害。他们越是想让孩子独立,孩子就越容易依赖他们。所谓依赖,就是拒绝进行选择和决定,拒绝自己寻找答案,无法独自找到真实的自己,心灵被牢牢地套上枷锁。比如,我想喝这杯咖啡,但是,需要先获得别人的许可之后才能喝。就像说,我是既想喝咖啡,又不想征求别人的同意,但是不问别人就不能喝的话,心中被压抑的欲望就会越发膨胀。”
成瘾
无法表露真实的自己,被迫戴上面具伪装出另一个样子生活下去,由此造成的痛苦才是万病之源。
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为A子提供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告诉我,解读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成瘾”。
“孩子只有沿着家长给他规划好的路线、言听计从才能成为优等生。但是,当他们上了初中、高中之后,这样的孩子凡事都循规蹈矩不懂变通,会被周围的人嫌弃,看作是无趣的人。虽然他们可能会被人推举当个班长、学生会主席之类的,但作为一个人来说可能会被孤立。而对于孩子自身来说,到了一定年龄后,当在外部的体验中碰壁,就会将目光转向自己。这样一来,他们势必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并将目光转向自己所处的亲子关系。他们本来就具有依赖性,心中充满了无法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痛苦和压抑的欲望,一旦看向亲子关系的目光和心中的积怨碰撞在一起,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了。”
“A子虽然深受家暴之害,甚至身受重伤,但是她不照顾丈夫,心中的欲望就得不到满足。她会认为没有了她,他什么吃的都不会做,上班穿的白衬衫都找不着,要是没有自己在身边照顾他会活不下去……所以她宁愿忍气吞声奉献一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是说“你们为什么让我变成这样!”这样的不满情绪会爆发吗?
负责调解家庭矛盾的律师们表示,在很多家暴案件中,尽管丈夫实施家暴,有时甚至会让对方受到需要去医院处理的外伤,可很多妻子依然不愿分手。A子也是一样。她曾三次在受到家暴后冲出家门,甚至曾经一度按照律师的建议向家庭法院提交离婚调解申请,但最终却自己提出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