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想明白背后的原因,想象一下,价格水平翻一番对于两家公司的影响。两家公司都需要将其名义利润翻一番,达到400万美元,以保持与通货膨胀率的一致。这看起来不需要什么诀窍,就是在先前价格的基础上,以翻一番的价格卖出同样数量的产品,假设利润率没有变,利润一定是翻番的。
有一句话叫作“少即是多”,真的会是这样吗?就像我们购买禧诗的价格所暗示的那样?答案是:“YES!”即便两家公司被预期有着同样的单位产量,只要你像我们一样,身处1972年通胀不断的世界里,两家公司最终的命运会天差地别。
但是,关键在于,要达成这个目标,两家公司都需要将它们在有形净资产上的名义投资翻一番,这是通货膨胀强加给企业的一种经济要求,无论企业好坏。翻一番的销售金额意味着,应收账款和存货也会相应立刻增加,投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对于通胀的反应较慢,但可能与通胀相同。所有这些通胀要求的投资,都不会提高回报率。这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而不是股东的发达。
这样没有商誉的公司,只能以有形净资产的价格出售,即1800万美元。相比之下,我们收购禧诗的价格是2500万美元,尽管两家公司盈利相同,甚至禧诗“真实的”资产不到那个平凡公司的一半。
然而,请记住,禧诗糖果的有形净资产仅仅是800万美元。因此,只要再额外投入800万美元就能满足通胀带来的要求。而同时,那家平凡公司的负担超过禧诗两倍,它需要另外1800万美元的资本金。
关键词:具有商誉的公司vs. 没有商誉的公司
当尘埃落定之后,现在,平凡公司每年盈利400万美元,其有形资产价值3600万美元。这意味着,它的股东每新投资的1美元得到了1美元的名义价值。(如果他们将钱放在储蓄账户里,也会得到同样的“存一得一”的结果。)
当我们在1972年收购时,记忆中它以800万美元的有形净资产盈利大约200万美元。让我们假设一下,假定一个平凡公司也盈利200万美元,但需要1800万美元的有形净资产来运营。它的盈利仅仅是有形资产的11%,这家平凡公司的经济商誉极小,甚至没有。
然而,禧诗糖果的盈利也是400万美元,如果按我们收购时的估值,它或许值5000万美元。这样,它就增加了2500万美元的名义价值,而股东们仅仅额外投资了800万美元。在这个案例中,每1美元的投资获得了3美元的名义价值。
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是因为真实的经济商誉在名义价值上,会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上升。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的机理,我们将禧诗糖果与另外一家平凡的公司做比较。
即便如此,也要记住,类似禧诗糖果这样的公司,它们的股东是被通胀所迫而追加的800万美元额外投资,只是为了保持真实利润的不变。任何一个没有财务杠杆,且需要有形资产运营的企业(几乎包括所有企业),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侵害。那些需要较少有形资产的企业仅仅是受到的伤害较小而已。
另一个现实是,未来每年的摊销费用与经济成本不相一致。当然,禧诗的经济商誉可能会消失,但它不会像其他类似的东西一样缩水。在我们的现实中,更有可能发生的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它的商誉会继续上升,即便不考虑美元的价值变化,以当时美元来衡量也是如此。
当然,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些很难把握。多年以来,传统智慧关于通胀的防护(其实是长于传统而短于智慧),都是拥有自然资源、厂房机器或其他有形资产(就像货币上印的那句话:“上帝与我们同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通常,资产庞大的企业回报率低下,以至于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本满足通胀情况下维持生存的需求,也就没有真实的增长,无以回报股东,或收购新的企业。
但什么是经济现实?一种现实是,自从收购禧诗之后,每年从利润表中扣除的摊销费用,并非真实的经济成本。我们知道情况,因为禧诗糖果去年以2000万美元的有形净资产,获取税后盈利1300万美元,这种表现充分说明,经济商誉的存在远远大于我们会计商誉的最初成本。换言之,当会计商誉从收购之时开始渐渐减少的同时,经济商誉却在以不规则但非常稳健的方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