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纵横交错构成的,具有多重结构,充满着矛盾。每一个问题都具有独特性,因环境、历史和方针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如人类的指纹,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即使采用因素还原论的方法进行分解,也无法找到唯一的最佳答案。
我想利用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伯1927年发表的“不确定性原理”对此做出说明。不确定性原理指的是测定物质的微小单位要通过粒子(确定位置)或波动(测定速度),两者不能同时进行。其原因在于测定一个方面本身会对测定另一方面产生影响,使测定结果无法确定。也就是说,物质的本质是粒子还是波动,是无法通过测定来确定的。用二元论的观点来讲,这就意味着对立的现象同时存在。
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有答案,只是答案并非一个。当多个答案交织在一起时,重要的是判断哪一个答案最好。
如果对所有的现象都采用这种二律背反的逻辑来分析,便会完全否定相反的现象,抹杀其存在的可能性。举例来说,“由于商品供给不足,因此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这一结论确实成立,但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还有可能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比如设定的价格过高、商品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广告宣传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等等。
反复建立假说并进行验证,目的并不在于寻求唯一的最佳答案,而是为了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正因为采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当假说得到验证,我们便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便舍弃了其他的可能性,有可能忽略重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成为思考的一种定式,是一个陷阱。
在高效推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思考“我们能够做什么”,然后清除那些把“能做的事”变为“不能做的事”的障碍。此时,我们暂且假定“A或者B是正确的”。例如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并未如预期那样提高,当我们面对这一问题时,会考虑到有两种假说:假说A为“如果商品供给充足,市场占有率便会提高”;假说B为“如果降价,市场占有率便会提高”。如果经过验证,证实假说A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便决定投入资源,在商品的供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简单地说,这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在此过程中却存在着陷阱。
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有答案,只是答案并非一个。当多个答案交织在一起时,重要的是判断哪一个答案最好。经营上的“答案”几乎都是建立在决策者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判断失误,损失就会加重,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策划、生产、市场活动、销售等所有商业环节都会陷入困境,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人们便会从两者中选择一个,判断“应该是A,还是B”。
经营上的“答案”几乎都是建立在决策者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判断失误,损失就会加重,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
在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商业领域,期待完美并不现实。试图为每一个问题都找到解决方法,这样做效率过于低下,某种程度的先行表决必不可少。重要的并不是寻求唯一的最佳答案,而是在“假说→验证→结论→实行”的过程中,养成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即对事物的实际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把握分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