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品共十五章及尾声。
但是它同时又是一部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者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虚构和看法,如对主人公的恋童癖及其“黑日记”的描写以及对当时舆论的看法。另外,一贯讲究作品结构的巴尔加斯·略萨在这部文学作品中又有了尝试。
单数章叙述的是主人公被捕后在监狱里三个月的生活,其中有罗杰·凯斯门特对自己一生经历的片段回忆,有与探监者谈话时关于起义情况片段的讲述。这些都像项链散落下来的珠子,要由读者一个一个地拣起来,按原来的样子串起来,再与双数章的叙述对照印证,得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就是胡利奥·科塔萨尔所说,读者成为“合谋者”。
巴尔加斯·略萨阅读了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传记,发现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罗杰·凯斯门特。他产生了了解这个人物的好奇心,于是旅行了许多地方,接触了许多有关的人员,收集了许多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凯尔特人之梦》,所以说是一部纪实文学。
双数章分别描述了小说的三个部分:一、刚果(第2,4,6章),关于比利时政府及其商业公司对刚果的野蛮剥削;二、亚马孙(第8,10,12章),关于胡里奥·塞萨尔·阿拉纳经营的英国橡胶公司对亚马孙森林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更为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三、爱尔兰(第14章),关于主人公为爱尔兰解放事业所进行的活动。
在刚果和秘鲁的经历激发了他的爱国意识,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尽管他因这两次出色的调查工作获得了封爵授勋的殊荣,但他还是辞去英国外交部的工作,专心从事爱尔兰独立运动事业。他四处奔波,发表演说,在人民中间宣传爱国思想;为了谋划武装起义,他去美国争取美国总统的支持,在旅美的爱尔兰社团中进行募捐,去德国争取该国在武器上的支援,等等。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德两国互为敌国。1916年起义失败,他则因“叛国罪”而被捕,并被判绞刑。三个月后,被绞死于狱中。
单、双数章最后会合为第15章:罗杰·凯斯门特被处以绞刑,牺牲在英国的监狱中。
1909年,罗杰接受英国外交部外事办公室的派遣,率领一个调查委员会到秘鲁去调查报刊所揭发的事件:在英国注册、拥有英国资本的橡胶公司在秘鲁遥远的森林地带、与哥伦比亚接壤的普图马约地区犯下数不尽的残酷暴行,该地区的七个印第安部族必须定期如数上交由该公司规定的橡胶定额,否则就会遭受各种残酷的体罚如鞭打、割手、割脚,直至被折磨致死。
201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我觉得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凯尔特人之梦》再次印证了这句评语。
故事的主人公罗杰·凯斯门特(1864—1916)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1883年刚满十九岁时,就独自去非洲参加当时著名探险家亨利·莫顿·斯坦利的探险队,结识了描写欧洲人残害非洲土著人作品的作者约瑟夫·康拉德。1892年被任命为英国驻洛伦索·马奎斯(现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旧称)领事。1903年受命去刚果考察“黑金”的贸易情况,后因揭露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尔多二世的殖民主义政策在刚果犯下惨无人道的暴行而闻名于世,被认为是第一个醒悟到欧洲列强在其殖民地进行压迫、剥削的西方人。
孙家孟
译完他的这部小说,我感觉更像是一部纪实文学,因为故事写的是为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民族英雄的生平业绩,但作为文学作品又有作者的许多虚构和想象。
2012年5月于南京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早已为我国读者和文学界所熟知,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0年10月7日,他获得了“迟到”的诺贝尔文学奖。不到一个月后,其近作《凯尔特人之梦》便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