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44章
控制洛阳后, 为防范北尉余孽反扑,谢澜安加派禁军,巡守城中主街与各道城门。
对于尉迟太后祖孙二人, 谢澜安派专人看管, 迁至代州宁武关外。
这拓跋氏最后的皇族, 余生便作为大治皇帝对鲜卑族的恩宠证明而活着, 虽然憋屈, 至少留下了一条命。
洛阳皇亲贵族, 褫特权,没家产。
京畿军伍,登名造册,解散重编。
原伪朝的文臣百僚,韩火寓在察阅秘书省文档后,向谢澜安呈上一份详尽的官吏家世名册。他勾出觉得有用的人才,建议陛下留用,毕竟这些人对北方州郡的政情更为得心应手。
谢澜安应允。
这样的手段对改朝换代的过渡来说,已经十分怀柔了。洛阳百姓在大军破城后提心吊胆了好些日子, 却发现新帝并未大肆清洗,也无残暴行径, 反而清狱讼, 问冤案, 恤孤寡, 发仁令, 不由得喜出望外,都说这是一支仁义之师。
那些家中养着妙龄闺阁女的人家,更不用担心新帝登基后强行采选民女,弄得骨肉分离。
原来女子为帝, 竟有这许多好处。到了四月初二神泽帝的芳辰,城衢坊市太平祥和,洛阳儿女放心出游,有不少汉家遗老自发地到寺庙为神泽帝供奉香花。
过完二十五岁生辰的谢澜安下旨,迁都洛阳。
留守在金陵皇城的大小臣官、宗亲近属、禁军司隶等等,举家北迁,陆续又用了几个月时间。
礼部班底是最先进驻洛阳宫的。
这是洛阳王的命令,天下大定,谢逸夏对澜安的登极大典格外重视,澜安在金陵登基时太仓促,这回一定要补回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如此方能展现出大国风范,新帝风采。
不过谢澜安对那些复杂的大典流程、穿什么礼袍、梳什么发式,着实热衷不起来,每次礼部来请示,她都是处理完政务后才抽空过目几眼。
对递呈上来的龙袍绣纹和帝冕图纸,女帝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都行。
陛下威严起来可令三军屏息,随性起来也是真随性,天知道这个“都行”要如何选啊。
礼部侍郎们一个个快愁秃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