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高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是向国际化大公司看齐,每年谷歌、微软这样的公司投入到实验中的经费不计其数,相对而言苹果、脸书等等反而差一些。
小康目前掌握的或者说需要的技术也不少,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等,AR和VR也都有专门的攻城狮供职,就算不研究网络底层架构和基础设施,也应该抽出一部分能力进行自己的研究。
所谓纯研究性质的工作,就是投入产出比不突出,也不在产品线上,命题提出时并没有看到什么实际应用的落脚点。
这在基础学科中可谓是比比皆是,但在网络工程中一般的公司肯定是不干的,只能是程序猿有强烈的兴趣时用自己的宝贵时间私下进行。运气好能力强的做出了成果,可以申请一份专利。
当然,在代码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中,本身需要进行试验的地方也很多,不过这种试验和做实验的实验不是一个实验。
小康现在已经有了成为大公司的气魄,虽然还没进入赚钱的流程,提前准备好增加自己底蕴的事情总是没错的。
所以楚垣夕提出按照学术性的方式建立实验室的时候并没什么人反对,只不过高管之中大多数对这种事情都不熟,包括CTO周鸣钧在内,一直没有研究的基因,所以还得首席科学家来出面担纲主任一职。
楚垣夕私下打趣周鸣钧:“你看看,首席技术官和首席科学家还就是不一样……”
其实让他们感到陌生的主要是命题的提出流程,以及参与实验的方式。在他们想来应该是实验室主任提出各个命题,然后公司内招募有兴趣有实力的攻城狮进入实验室解体,相当于把区块链组的范围临时扩大一下,研究结束再还原的感觉。
然而对于学者来说显然不是这样,而是谁想做实验谁申报课题和经费,由主任审批,通过的人临时加入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经费解决自己的课题,然后离开。
吃了没文化的亏,楚垣夕自己对这套机制其实也不熟,但是只要曹翔认为没问题那就是没问题。这也是他被外面的人戏称为把曹翔当祖宗一样供起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