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教学改革的课程诉求 (第4/5页)
陈夫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5)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6)课程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重视过程与发展。
(二)从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比较中看高中新课程的特点
1、相同点
(1)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及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
(2)都强调突破学科本位,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的整合。
(3)课程设置都具有均衡性,各门课程的比例适当。
(4)课程设置都具有选择性。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各门课程的课时比例也具有弹性;高中阶段教学模块的设置,体现了较强的选择性。
(5)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加强了职业技能课程(农村中学要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城市中学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高中阶段将“技术”领域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并首次引入了“通用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不同点
(1)从课程结构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的设置顺序有明确的规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顺序未作明确规定。
(3)国家课程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是必修课,高中阶段分为必修和选修模块。
(4)义务教育阶段以周课时数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高中阶段以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5)义务教育阶段以学年为单位编排课程,高中阶段以学段为单位编排课程。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基础性、发展性、选择性,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从模块的价值看高中新课程的特点
模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所谓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引入,不仅是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它本身也有重要的价值,国家项目组郭华老师等人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有关观点辑录如下:
1、模块的形式价值
模块最直观可见的价值,是它所引发的教学组织模式的变化。第一,将各科目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第二,将原来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教学,1周复习考试。通常每个模块为36学时(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每个模块为18学时),按每周4学时(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为2学时)安排,一个模块便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