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新课程的主体期待 (第3/5页)
陈夫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要按照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组织教学。
5、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1)要研究学生的阶段特征和学习准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2)要考虑学习活动中动力因素、智慧因素与策略因素的统一,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3)要注意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动力变化同教学事件的配合。
6、要辩证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教学关系
(1)要处理好教学与资源的关系,有效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2)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3)要处理好各种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关系,做到综合渗透、优势互补、整体优化和灵活变通。
(二)模块的教学实施要求和处理建议
模块是新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研究解决好模块的教学是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在充分借鉴国家项目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项目组王向红老师做了进一步扩展研究。
研究认为,模块的价值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发挥出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处理模块教学时,建议注意贯彻以下要求:
(1)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淡化学科体系,突出模块的“课程”性。
(2)模块教学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不能将模块教学变成大学的专题教学。
(3)模块教学应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在模块教学中,应为爱好该模块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进行较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在该模块学习中的特长和潜能。
(4)模块教学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要设置丰富多样的模块供学生选择,同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也应具有选择性,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进一步探究。
(5)模块学习应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6)选修模块的教学班级不宜过大,不能搞成大课堂、讲座式。
(7)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8)教师要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并能向学生做客观介绍。
(9)要设计教师自己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及感受如何进入教学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