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 (第1/5页)
陈夫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两种由来已久的教学体系
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www.Pinwenba.com在我国,当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学论专著《学记》形成的时候,两者就已形成了初步的体系,其不同之处在于:启发式教学体系偏重于理论形态,而注入式教学体系主要是一种实践形态的东西。现分述如下。
(一)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雏形。
按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系统包含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媒体等基本要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借助教学媒体传播教学信息的一种信息传播和相互作用的活动,从这一观点看,孔丘一开始就揭示了教学本身固有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启、发、复)”与“学(愤、悱、反)”的正确关系。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观点看,这实际上包含着下面三种基本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愤(学生)——启(教师)
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浅到知之较深等一系列的思维矛盾运动中,产生疑难、困惑、求解等认知冲突,激发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表现出愤愤然的精神状态时,采取“启(开其意)”的教学,以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二种方式:悱(学生)——发(教师)
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积极思维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对已经有所理解的知识和已经有所掌握的技能,“心知其故,口不能言”,难以系统地抽象概括为语言、准确地加以表达时,采取“发(达其辞)”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积极主动地发展。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上两种方式,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往往在教学中同时完成。在孔丘看来,只有在“愤”、“悱”基础上,“启”之,“发”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种方式:举(教师)——反(学生)——复(教师)
采用这种方式,用现代术语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人认为:这种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刘中一.中国古典的启发式教学体系初探.重庆师院学报,1981年第3期.所谓“举一隅而示之”,是指教师举例示范,要精选恰当的典型事例,才能使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受到启发,从多方面去“愤”,去“悱”。所谓“不以三隅反”,含有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从学来说,是指学生由于智力发展不平衡,在教师“举一”的启发之下,有的反应较迟钝,达不到“反三”的程度;从教来说,是教师“举一”不精不当,启发性不强,也收不到“反三”的效果。所谓“不复”,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复”理解为“重教”、“再告”,另一种是把“复”理解为“较复杂的逻辑推理”。因此,“不复”承前文意,也可以说是当学生对教师要求“举一反三”的简单类推、反证还不能掌握时,教师就不要再教给学生更为复杂的逻辑推理了。总之,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促进学生智力不断积极主动地发展。
孔丘的启发式教学建立在重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是符合认识发展规律的。但从以上三种方式可以看出,他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认识不深。学生“不愤”、“不悱”、“不反”,教师就“不启”、“不发”、“不复”,显得教学过程带有相当程度的自发性、盲目性,处于消极等待状态,不仅延缓了教学时间,也容易产生自流的弊端。
孔丘提出的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针对孔丘启发式教学思想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这一点,孟珂(公元前372—前289年)提出了“引而不发”的教学原理。这就把教师从启发式教学中所处的消极自发状态,变为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的自觉教学活动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既要为学生创设“愤、悱、反”的学习情景,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启、发、复”,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此外,孟珂还提出了启发式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高质量的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揭示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客观规律。
《学记》是我国古典教学论名著,该书作者在孔丘“启、发”和孟珂“引而不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喻”为纲的启发式教学体系,对于“喻”的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原则、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客观效果等几方面,都总结了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揭示了教学的客观规律,使启发式教学逐步成为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体系,且又具有我们民族的独特风格。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全面介绍,现只就其中谈到的启发式与注入式的界限及“喻”的要求简介如下:一是“道而弗牵”,即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指点引路,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二是“强而弗抑”,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勉励学生主动学习,不要强迫学生;三是“开而弗达”,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导学生自求自得,不要包办代替。书中写道:“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融洽;激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容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因此,善于启发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