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研:网络研修 (第5/5页)
陈夫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2、设计和实验多种网络教研技术路径和教研流程(或e化流程),解决通常教研活动“互动弱、跟进难”的问题,促进教研效能的提高和网络教研的常态化。
3、探索全员参与、对接教学的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的课程范式、研修流程、队伍组织和资源整合机制,为突破教师培训需求的供给瓶颈、组织大数量级教师参与的互动对话式远程研修,提供完整的模式、经验和成功范例。
4、远程研修大数量级共享、开放式对话和自由便捷的本土参与,使有限的专家优质资源,得以在大范围校本研修和大数量级新课程培训中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教师研修项目各类资源(资金、时间、管理等)的效益。
(三)研究与实践过程简介
海南省对教师网络教研的新探索始于2001年,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同时启动。“飞舟”网站(海南省教科所2001年首办的网站,后因经费难以为继而被替代)、成长博客、CERSP平台、HERSP平台是本项研究先后依托的网络平台。2005年上半年之前,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将博客、BBS等社会性软件,运用于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网络教研走向从共享到合作研究与集体行动的研究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开展了新课程教师全员跟进的网络培训模式的研究。2005年底,以海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对象的赛埔学院试点成功后,赛埔模式运用于2006年暑期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的教师万人培训,进一步获得成功。远程培训模式日渐成熟后,被广泛运用到全国多个省市,并被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连续应用于2008、2009乃至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培训”之中。另一方面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了教研工作流服务的研究,即针对各类教研活动的需要,设计了多种教研e化流程,在海南省内一些地域的研修平台上实验使用,开始了网络教研从信息共享走向协同研究(工作流服务)的新阶段。
此外,从2009年开始,蒋敦杰同志还在省外采取“个人—小群组—大社区”策略,打造教研SNS的研究与实验。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简介
1、将博客、BBS等社会性软件,有效地运用于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率先开启了网络教研的建网、建模、建队和建库工作。通过全省统一建网,教研系统先行和实验学校跟进实验,以及海南省每年召开一次网络教研经验交流会,海南省学科教研和网络教研实验学校,创造了许多发挥博客助教、助研、助学、助管功能的好案例,例如,海南通用技术网站、化学网站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网上建构式评价等为全国同行熟知,资源共建共享超出海南省域,建构模式被兄弟省市借鉴。网络教研促进了海南全省教研系统教研方式的转变,教研重点下移,教研员初步形成网络教研的习惯。
2、设计和实验的多种教研e化流程,为解决通常教研活动“互动弱、跟进难”的问题,拓宽和延伸教研活动,提供了有效技术路径和教研流程,使网络教研从大范围共享走向合作和集体行动,提高了教研效能,激发了教师教研积极性,促进了网络教研常态化。
3、远程研修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为突破教师培训需求的供给瓶颈,设计实验了全员参与、对接教学的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的课程范式、研修流程、队伍组织和资源整合机制,现场指导了大数量级教师参与的互动对话式研修所必须的建网、建模、建队等工作,为省级区域10万以上数量级教师远程研修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完整的模式、经验和成功范例。
4、以教学研修为主要内容的教师SNS研究。依据教师成长规律,运用“二级传播理论”和“六度分隔理论”,采取“个人—小群组—大社区”策略,开展以研修为主要内容的教师SNS(社会化网络服务)研究。用该研究指导帮助山东设计和构建“名师摇篮和教师社区”的教师SNS。
(五)实践成果
1、率先开展的网络教研研究实验不仅推动了海南省的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而且对全国各省市的网络教研起到一定程度的带动作用。200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海口市召开我国首次“新课程网络教研专题研讨会”,总结推广海南省开展网络教研的经验。蒋敦杰同志被教育部课程中心聘请为特聘研究员,并担任了课程中心一个时期的网络教研办公室、远程研修办公室执行主任,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了作用。
2、率先提出并设计的远程研修模式及其承载平台,5年来在超过50万人的大样本实验中效果显著,为广大教师所欢迎。远程研修大数量级共享、开放式对话和自由便捷的本土参与,使有限的优质专家资源,得以在大范围校本研修和大数量级新课程培训中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教师研修项目各类资源(资金、时间、管理等)的成本效益,因此,受到教育部领导和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领导的重视和肯定。该模式已广泛运用于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及海南、山东等省新课程远程培训之中,现已成为海南、山东两省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的主要模式,并为其他省所借鉴。蒋敦杰同志被师范司聘为远程培训专家协作工作组负责人,参与了师范教育司2006、2008、2009三年的新课程远程研修的具体组织工作,与此同时,还被山东省教育厅聘请为山东教育厅网络研修办公室执行主任,指导山东完成远程研修和教师SNS的建网、建模、建队和建库工作。
3、首先提出并设计多种网络教研e化流程及其研修平台,先后在海南、山东两省的网络研修中使用,显示出开放参与、精确指导和跟进实验的优势和效果,标志着网络教研从资源共享阶段进入到以网络工作流为特征的合作研究阶段,促进了网络教研常态化。
4、本研究所创建的研修模式、实验过程记录、规律总结和操作经验已出版多册书籍,并经由《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络科技时代》、《现代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等多家媒体和几十家教育网站报道,日益引起关注并被借鉴应用。蒋敦杰同志应邀向山东、吉林、辽宁、湖北、湖南、福建、云南、上海、南京、深圳等多个省市的地方或学校介绍本项目研究的经验成果,并被多家教育平台聘请为顾问。
(六)本研究成果特色创新的主要体现
教研e化流程的设计和应用,促进了理念走向行动、工作走向规范、研修走向精细、部门走向协同、资源走向整合、反馈走向及时、服务走向便捷。
远程跟进研修模式对于模块教学和校本教研的双对接及其用合作延伸的方式共建课程资源,较好地解决了优质课程资源的供需矛盾和经费短缺对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的制约,找到了大区域范围内开展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的现实途径,实现了远程研修的效益拓展和价值延伸。
对寻找技术服务教研触点的分析和工作思路,促进了以教学研修为主要内容的教师SNS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