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制胜韬略与生存法则 (第2/5页)
陈夫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这样一种转化中,教研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和使命?崔允漷教授简要回顾了教研员产生的历史背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机构和教研制度的产生,是新中国成立之时“为了解决教育迅速普及与师资储备不足的矛盾”。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课程开发主要依靠学科专家设计,课程推广主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系统完成,课程实施则是教师的事务”。“然而,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设计,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学校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教研系统必须置于新的制度中重新考虑,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教研系统才能发挥更大的、更专业的作用。”
崔允漷教授指出:“如果教研员仍只忙于听课、评课、组织论文评比、出考试题、编复习资料等,那么他已经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了。”崔教授在《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提出:“教研员的角色需要定位在专业的课程领导者,具体地说:
(1)政策执行者: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整合多方专业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政策,培育高效的课程政策执行文化;
(2)课程设计者:根据本地的实际和需求,与相关人士一起,共同研究、设计国家课程方案的推广,以及地方课程的设计;
(3)发展服务者:理解教学专业,建立合作共同体,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支持和服务;
(4)专业指导者:指导学校做好课程规划方案,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指导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
(5)质量促进者: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考管理,研制地方统一测试框架,明确分工与责任,提倡‘谁统考,谁提供科学的数据与分析报告’,让统考成为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以促进本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对崔教授在《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提出的若干观点,我的同事们也提出了质疑,如教研机构和教研员要“从实施‘以考代管’走向研究质量监测”、“教师专业发展完全取决于教研员的专业素质”等。笔者认为:
第一,教研机构和教研员这个特殊群体引起高端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这本身是一个好现象,有人关注和研究总比无人过问和被边缘化好,关注和研究的人越多越好;
第二,既然是学术研究,就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就应该允许各种学术观点共存,不要苛求专家,要求每个观点和看法都是绝对真理,要相信理是越辩越明的;
第三,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确保教研员的专业权威,就应该使教研员从事的工作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而传统的“听课、评课、组织论文评比、考试命题、编教学用书”等工作中的部分工作在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并不是不可替代的,而崔允漷教授对教研员角色的新定位即“专业的课程领导者”,为我们谋划出了一条新的发展出路,无疑代表了教研员角色的新方向,一旦被决策层采纳,就可能被纳入到新的制度框架当中去,成为我们的法定职责,值得引起我们每位教研员的高度重视。即使决策层暂时不采纳,多一样本事多一条路,如果能够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也是值得期待的一件好事情。
基于这样的看法,笔者从崔允漷教授的报告和相关文章中提炼出的第二条教研员兵法是:“加强自我修炼,提升实战本领,努力在传统的教学研究与专业的课程领导之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