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业兴盛的基本原因 (第5/5页)
姚伟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惭海上翁,辛苦研泥沙。
这首长诗,对比了五代至北宋的京城(开封)饮食变化的情况。五代之时,由于战乱,经济凋弊,饮食简陋,鸡、猪肉都成了异味。宋代以后,经济繁荣起来,南方的海错珍品,大批运到京城,欧阳修诗中所说的车螯,生活在海中,又名大蛤,北宋医药学家苏颂《图经本草》说:车螯,“南海、北海皆有之,采无时。其肉食之如蛤蜊,而坚不及。”
蛤蟹等海产品味道鲜美,深受北宋宫廷珍爱,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北宋皇帝下诏规定东南沿海的车螯为贡品,“绍圣三年(1096年)始诏福唐(今福建省福清县)、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岁贡车螯肉柱五十斤,俗谓之红蜜丁。”从宋代印行的一些食谱来看,北宋宫廷中的饮食,海产种类已相当多了。
南宋在宋高宗时,都城江宁(今南京),因此漕运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中心,两浙、荆湖、福建、两广等地,百货云集于此。以后迁都临安,漕运中心就转到临安,镇江成为重要的转运站,长江诸路纲运都经镇江转运到临安。广东和福建等地,则自海路至临安。
与此同时,北方的风味菜肴也随之传往南方。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禅位于宋孝宗之后,退居德寿宫,常常以汴京传统菜肴招待前来慰问的旧臣。淳熙五年(1178年)二月初一,宋孝宗亲自到德寿宫向太上皇问安,宋高宗赵构就派内侍到民间饮食店铺中“宣索”汴京人制作的菜肴,其中有李婆朵菜羹、贺四酪面、藏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宴会时高宗还特别向客人介绍:“此皆京师(汴京)旧人”的名菜。如遇传统节日,宫廷也常常“宣押市食”,吃汴京风味的点心。据《癸辛杂识》别集载,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过观灯节,皇室在中瓦搭台观看,夜深后就品尝了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等,并优惠给价,“值一贯者,犒之二贯。”住在苏堤的汴京厨娘宋五嫂所烹制的鱼羹受到太上皇赵构的称赞,至今仍传为佳话。
由此可见,宋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便利,为宋代皇室饮食提供了充足的饮食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