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宫廷御膳的管理机构
姚伟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占领北京。一个月后,在清军和降清的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的联合进攻下,被迫退出北京。原来建都于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的满洲八旗政权随即进入北京,其最高统治者福临于同年十月初正式即皇帝位,纪元顺治,从此开始了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清朝前后延续了二百六十七年,直到1911年才为辛亥革命所推断。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继承并推进了中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总结并汲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光辉成就,把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饮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叹为观止的地步。
清代宫廷御膳有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即内务府和光禄寺。
内务府是掌管清代皇室宫廷事务的机构,综理承办皇室的衣、食、住、行诸务,处理一些与六部有关的事务,如宫中财物收支、各项典礼、修造工程、稽察警卫,以及管理太监、宫女等等。内务府下属的“御茶膳房”、“掌关防管理内管领事务处”则是专门管理皇帝与皇室宫廷饮食的机构。另外,内务府广储司的茶库,营造司的炭库、柴库,掌仪司的果房和庆丰司管辖的牲畜群等,也都与宫廷饮食有密切的联系。
御茶膳房是负责皇室日常膳食,并承担部分筵宴方面的机构。御茶膳房下设茶房、清茶房和膳房。茶房的司膳官员有总领三名,承应长四名。承应人三十六名。茶房人十七名。清茶房设承应长四名、承应人十六名、茶役八名。膳房的司膳官员有总领三名,另有饭房人三十五名,承应长两名、承应人十五名、庖长三名和厨役二十名。以后各朝人数均有增减,并陆续增设章京、笔帖式和主事等官职,均无定额规定。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御茶膳房又增设档案房,设主事一名、委署主事一名,每人各领披甲苏拉五名,管理各项膳食档案事宜,后又增设笔帖式十一名,负责记载皇帝、皇后、妃嫔和宫中各项饮食事宜。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在寿康宫内又增设了茶膳房,它是专门为太后、嫔妃承办茶膳之处。
清代皇宫中还为皇子设有专门的饭房和茶房。另外,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御园内,也设有御膳房(称“园庭膳房”);在热河、滦河、张三营等行宫处,亦设有“行在御膳房”,皇帝每次出外巡幸,都要带一个御膳班子,以保证皇帝在外的饮食。
御茶膳房之下还设有买办肉类处、肉房和干肉库等机构,负责各种肉类和海鲜品的采进、保管和供应,由内务府派来的各库库长,库守主掌其事。
御茶膳房每日所需的牛羊,均由庆丰司所属的各牛羊群供给,仅张家口外三旗牛群,每年额交膳房乳油即达一千四百斤、乳饼六百一十九斤、乳酒二千五百三十斤。至于广储司茶库管理的茶叶,则均是各地向皇上及皇宫恭进的上等名茶,仅江南六安州,每年额交的茶叶就有四百袋(每袋一斤十二两),浙江则每年额交上等龙井茶二十八篓(每篓八百包)。
御茶膳房下设几个分处,在景运门外的叫“外御膳房”,在养心殿侧的叫“养心殿御膳房”,在各御园的叫“园庭御膳房”,在各地行宫的还有“行在御膳房”、御茶膳房下面又分五个局:荤局、素局、饭局、点心局、挂炉局(专管烧烤菜点)。每个局下面又分股办事。御膳茶房到底有多少人,从无准确统计,只知道“养心殿御茶膳房”一处就有几百人,可见机构之庞大,人员之众多了。
掌关防管理内管领事物处,其简称为“掌关防处”。钦定《大清会典》对其职掌规定为:“掌供大内之物役,凡宫中之事,率其属而听焉。”掌关防处有正、副内管领各三十名,使用苏拉(役人)四千九百五十名,其中服役于食粮钱等事宜的苏拉就有二千七百名,这些苏拉主要是为皇室饮食服务的,他们主要供职于掌关防处下属的内饽饽房、外饽饽房、菜库、酒醋房、官三仓、恩丰仓等,这些机构的职掌范围如下。
内饽饽房,建于雍正二年(1724年)。清代皇帝及皇室每日早、晚膳用的各类饽饽,每月朔望两日佛楼上用的“炉食供”和佛城用的“玉露霜供”,平时内用、赏用的饽饽、馇子、拉拉、花糕,以及每年上元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宫中所需要的元宵,粽子和月饼,均由内饽饽房承办。
外饽饽房,建于雍正二年(1724年)。外饽饽房是为皇室备办供桌、大宴桌、筵宴外藩蒙古王公用的班桌、筵宴各位妃嫔和皇子用的翟鸟桌和内用桌、专备赏赐用的跟桌、佛前上供用的小供桌、七星供桌等,还有各寺庙用的供饼等,均由外饽饽房承办制备。若以供桌为例,一张供桌有:大饽饽四盘(每盘四十个),蜂蜜印子二盘(每盘六十个)、薄烧饼二盘(每盘八十个)、红白点子二盘(每盘五十个)、鸡蛋印子二盘(每盘六十个)、梅花酥四盘(每盘六十个)、夹馅饼四盘(每盘七十个)、玉露霜二盘(每盘五十个)、芝麻酥四盘(每盘五十个)、小饽饽二盘(每盘三十个)、红白馓枝三盘(每盘大、小七十五把)、冰糖、八宝糖、核桃缠各一盘,外有随时干鲜果品十五盘。
菜库,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主要职掌是管理和供应皇室所用瓜菜等物。宫廷中平时膳食所需瓜菜,均由各地菜园头、庄头和瓜园头,每年按量缴纳的,也有一部分时兴鲜菜是采买来的。
酒醋房,建于顺治十年(1653年),其主要任务是为宫廷的宴饮制作高级调味品和饮料,如承做玉泉酒、白酒、醋、豆酱、面酱、清酱等。此外,还制作各种美味的酱菜,如酱瓜条、酱王瓜、酱茄子、酱苤蓝、酱胡罗卜、酱紫姜、酱糖醋蒜、酱豆豉、酱莴笋、酱冬瓜片、酱包瓜等。
官三仓,建干雍正元年(1723年),主要是“掌供仓储之物用,凡内廷分例、各处分例及祭祀、筵宴等所需米、麦、盐、蜜、糖、蜡、油面及豆谷、芝麻、高粱等一切杂粮,并家伙等项,俱由本仓照例备办”(《大清会典》卷九十五)。仅米,麦一项,数量就十分惊人,每年宫廷所用上等好米七十石,这些米为皇室成员专用,其它各处还要用白米六千石、粗黄老米八千石,麦子每年需用一万石之多,每石麦可磨得面粉约九十四斤半。宫廷用蜜由打牲马拉处交运,无定额。糖、蜡、香油、灯油均由广储司出银采购。
光禄寺,它是专门管理皇室盛大筵宴的管理机构。明代光禄寺属礼部,清康熙十年(1671年)由礼部分出,专掌祭享宴劳,酒醴膳馐之事。
宫廷的筵宴、除内廷筵宴、宗室筵宴等属内务府管外,其它各种筵席,如三大节(元旦,冬至、万寿节),“燕筵”,“馔筵”,“奠筵”,“供筵”,“斋筵”等均归属光禄寺。寺下所属大官署掌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珍馐署掌供备禽兔及鱼,面,茶等物;良酝署掌酿酒及供备乳油羊只及牛乳等;掌醢署拿供备盐、酱、面酵、花椒、榛粟、香油等。所用牲畜、水果、茶物等或取之于上林苑,或实于民间,或靠四方贡献。清朝对光禄寺尤为重视,乾隆十三年(1748年)特委派满族大臣一员总理该寺事务。光禄供膳成为国库开支的一项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