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朴典稚的青铜饮食器 (第1/5页)
姚伟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国古代皇室宫廷御膳不但讲求色、香、味、形的美,而且还非常重视饮食器具的美。色、香、味、形、器是中国皇室宫廷御膳不可分割的五个方面。美食与美器的和谐、统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
早在中国远古时代,就已出现了陶制的饮食器,并开始注意到它的美观,在一些贵族墓中发掘出的饮食器具上还画有写实意味的彩色鱼纹、鹿纹、鸟纹和蛙纹等动物纹饰,还有各种各样的抽象几何纹。这些线条流畅的纹饰,显示出远古贵族们所拥有的饮食器具所特有的古朴之美。
殷周时期又出现了青铜饮食器具,这些为殷周王室或贵族们所使用的青铜饮食器,其器形纹饰或雕琢,或刻镂,纹样精丽,形制端庄。显示出一种古朴、庄重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之宴席上,又出现了木雕漆食器,其形制之精巧,纹饰之优美,令人惊叹不已。那么,秦汉以后皇室中出现的金银、陶瓷饮食器,其质地珍贵,工艺精湛,使中国古代宫廷饮食器具的制作水平达到了顶峰。
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饮食器具的精湛制作技艺和鲜明的继承关系,是世所罕见的。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饮食器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人类的饮食器具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每一种炊具和食具的问世,都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因为只有当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时,新的饮食器具才能出现,古代帝王饮食器具的制作与使用也离开不这一规律。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还是饭于土簋,饮于土杯,食器的制作停留在陶土质的阶段。到了商周时期,便一跃而进入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王室饮食器具也都以青铜制作。所谓青铜,是指纯铜和其它化学元素的合金,最常见的是铜与锡、铜与铅的合金,颜色呈青灰,因而得名。
在发明青铜以前,王室饮食器具先有一个使用红铜(纯铜)的时期,红铜质软,远不如石器坚硬。青铜比红铜有三大优点,一是熔点低,易于铸造;二是硬度大,可根据需要加减锡、铅的比重,得到不同的硬度;三是溶液流畅,少气泡,可铸精美的花纹。所以青铜的发明对从生产工具到帝王饮食器具而言,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古文献中常称商周时代的青铜为金或吉金,吉金就是指精纯美好的青铜。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业全部被王室所占有,权贵们用青铜制作鼎以盛肉,作簋或敦以盛黍、稷、稻、粱,作盘或匜以盛水,作爵或尊以盛酒。他们用这些青铜食具“以蒸以尝”,“以食以享”,演绎为权力的象征。下面我们对出土的商周王室的炊器、食器、酒器,择要作一介绍。
炊器 是商周王室煮牲肉、调味和蒸煮黍、稷、稻、粱等熟食的器具,主要有鼎、鬲、甗、簋等等。
鼎是商周王室最常用的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肉盛肉。形态大多是圆腹、二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最早的青铜鼎都是仿照陶鼎而制作的,但又具备陶鼎所没有的某些特征,如鼎的两耳一般立在口缘上,目的是在取用鼎时,用钩将鼎钩起。
现已出土的鼎,最小的通高不过十多厘米,如西周的赢□(líng灵)德鼎,最大的通高一百三十三厘米,宽七十八厘米,口长一百一十厘米,鼎重八百七十五公斤,这就是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该鼎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中空,所有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耳的外廓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侧缘饰鱼纹。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作饕餮形,中间隔以短扉棱。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有三组兽面纹,上端为牛首纹,下端为饕餮纹。鼎身四面的中央部分,都是没有花纹的长方形空白地。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有人认为是“后母戊”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