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国书院精神的现代继承——与香港法住书院院长霍韬晦会讲

(2010年香港法住书院院长霍韬晦率书院学员作“中国书院之旅”,与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作“中国书院精神的现代继承”的会讲。www.Pinwenba.com下面是由香港法住书院学员根据录音整理的朱汉民院长在会讲中的部分讲话)

感谢霍院长,各位来宾: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岳麓书院。刚才我听了霍院长一番讲学,非常感动,而且我心里觉得非常遗憾,因为我们很多学生未有来听。我想如果他们来听的话,肯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霍院长刚才对关于中国书院的继承和发展作了这么详细的说明,这么一个重大的课题,事实上也是我们在考虑的一个问题。难得大家到这里来上课,现在我从我个人的角度和岳麓书院的角度来谈一谈,中国书院的现代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大家这次旅程叫“中国书院之旅”我很高兴,我是第一次听到有这样一种活动。我听到霍院长告诉我时就觉得这个活动真好。我们这几年做了一些事,我们本来就有这个心愿,就是如何使古代那么有价值的书院能在今天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之中得到发展,如何能传承书院的传统。首先,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在中国,书院一直是一个规格最高的文化学术教育机关。譬如岳麓书院,宋元明清以来,当时第一流的文化大师、学术大师都是在岳麓书院讲学,或者在书院受过教育。南宋四大书院,几大学派,每个学派都主持一个书院,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张南轩在岳麓书院,陆九渊在象山精舍,吕祖谦在丽泽书院等等,他们都通过办书院来传递他们的学术,创造他们的文化,培养文化的传人,都是非常高贵的人格。

第二点是历史的延续性,中国古代的教育体制很早形成,在三代就已经有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形式一直在延续,并变化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教育形式,包括像刚才霍院长讲到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私学,到了汉代产生了精舍,书院萌芽是在唐代,宋代书院完全定型,并一直延续下来。后来的读书人想到要讲学,就办书院;即使在战火中也延续下来,譬如北宋南宋战祸连年,即使书院给毁了,但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书院。在元代,一些学者不愿做元代臣民,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书院,一直到明清两代都是如此。这样,书院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没有中断过。

第三,书院开办的范围很广。书院形成之后,很快就传播开来,到了明清以后,几乎全国各地,包括所有的府县都办书院,像湖南这不太大的地方,也有几百所,全国就有几千所。像这么普及的一个教育体制的形式,能历代延续,这和它的生命力很有关系。一方面我想它的功能比较齐备,例如藏书丰富:古代文化的保留,典籍的保存非常重要,所以书院的藏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还有讲学,作为一个教育的机构,它要讲学,作为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它聚集学者在这里讨论学问,正如霍院长在香港跟大家讨论学问一样。书院讲学的内容加以整理就成为学术著作,过去书院一流的大学者如朱熹,他的语录都是书院的学生整理出来的,成为不朽的著作。还有讲义,像张南轩在岳麓书院的孟子讲义,加以刊刻,这便是书院在学问流传上的学术功能。另外,书院还有祭祀的功能,我们这所书院有文庙,这文庙是在明代建成的,过去书院的师生都会定时到文庙拜祭先圣、先贤。拜祭先圣先贤其实是一个教育的活动,有关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礼仪,在祭祀活动中可以学习得到,通过礼仪教育,也有助于精神生活的修养,所以是一种教育方式。

还有的是学术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道统的传承,正如刚才大家都参观的孔庙、崇圣祠,然后一直排下来,宋代儒学由周敦颐开始,他直接继承孔孟的道统,然后是二程祠、朱张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显示书院的道统、学统的传承。另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像东林书院,作为一个社会的民间团体,大家来讨论国家大事、评议朝政,出了很多人才。可见书院有多重功能,它代表中国文化的精华,如刚才霍院长谈到现代书院就是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书院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机构,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中国文化精神体现出一种内在超越的精神。一方面,中国文化有很深的人文关怀,所以书院很重视道德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和精神的教育。为什么要讲道德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和精神的教育?这是一种社会关切、人文关怀。书院的主持人希望生徒在书院受教育之后,在社会上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国家作出贡献。另外,书院还有一种超越的精神,为什么书院不办在闹市区,它要办在名山大川,便显示书院的士大夫有一种精神超越的追求,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价值。书院与士人有互动的关系:士人办书院,书院出士人。书院能够把这种人文关怀和超越精神结合起来。大家刚才进来的时候,是否留意到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

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

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

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一方面,对联体现了一种很深的人文关怀精神,人对社会要有一种责任感,如何报答父母、君主的恩情,如何对天下百姓有责任感,如何对我们的文化有使命感。另一方面,我们面对是非、毁誉、得失要有一种超越精神,应该在岳麓山顶的朗月清风之中,感受到人和宇宙融为一体的最高人生境界。

书院是从事精神文化的研究、学术的研究,但是它又有承担文化普及的任务,大家都可以到书院来学习,是来去自由的。这种讲学的方式,能够使更多人接受书院的教育,所以我说书院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对书院的关注不够,所以我觉得这次法住文化书院在霍院长领导下,大家到这里来交流是很有意义的,以后应该有更多此类的活动才是。

至于今天的题目,就是书院的现代传承的问题,应该怎样继承?书院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今天已经很少有书院的教学活动了,我们都在大学受教育。当然,一些有志之士还是希望恢复书院教育。早几十年前,如马一浮先生在四川办过复性书院,还有大家都很清楚的就是钱穆先生在香港所办的新亚书院,后来到了八十年代北京所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霍先生也在香港办法住文化书院,所有书院虽然都是新办的书院,但还是实现了书院讲学。但毕竟在现代教育体制中,这样的书院只占很少很少的一部份:现在的教育体制所重视的是知识的分科,将所有的知识分成很多不同的学科,每个人学一门就够了。过去书院没有分科的,大家到来都是接受过去经典的教育、博雅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现在我们的教育不同了,我们的学科都是按照西方的办法来设计的,已经没有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那么在今天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书院?这个问题也是我本人,包括岳麓书院同仁们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我个人来说,书院还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尝试从三个层面来予以说明。

第一是制度层面。书院在中国古代作为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包含着一种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双重性。书院的体制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官学的因素。书院常常是官学的替代者,满足当时官方的要求,让学生到书院来,读完书考科举,以后从政做官,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至于在体制外,书院强调一种自由讲学,大师们传播学问,有一种自主性,用这种学问来塑造新的人生观。慢慢地,书院的名声建立了,吸引了很多学生,自由地进来读书。这样,学生是来去自由的,老师也不是官方的。过去的州县之学是官方的,老师是一种职官,他的职责是承担教育的任务,但古代书院中的山长不是一种职官。除了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譬如元代时个别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地方职官,但一般的情况下都是自主的。因为他们名望很高,既然叫做山长,山长就不是一个什么的职务,或是朝廷的命官派来讲学。学生也没有严格的学籍管理,都是来去自由,像朱、张会讲的时候,传说当时有一千人来听讲,绝大部分都不是岳麓书院的正式学生,都是一些游学之士,对朱熹的人格和他的知识学问有向住,所以不惜千里迢迢前来听讲,显示了一种非体制化的讲学形式。

第二,我个人认为在知识层面上,书院可以补充现代教育很多的不足。现代教育的分科教育,有它的长处,但亦确实有它的弱点,这弱点恰恰是书院教育的长处,虽然我不太了解香港的情况,但我相信各位能在接受现代大学的教育之余,也愿意到法住文化书院来听讲,我相信大家都是感到在知识的渴求以外,正需要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所以到法住文化书院来学习,这不正好说明现代教育还有不足吗?在知识层面、在学术层面,大学分得很专精,结果有一很大的短处:因为作为一个人,你不只是一个牙科医生、一个计算机专家,你还是一个现代人,那么你需要对现代人类文明的知识,各种知识也应该掌握,做一个文化人应该关怀社会、参与社会的事务,发挥多方面的贡献。这是书院教育的长处,因为书院没有学科上的狭隘,它强调通识,通于人的全面的发展,我想书院教育可以提供很多的帮助。

第三个层面,我想就是人格教育的层面,就是如何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我们知道现代的大学一般都是西方模式的,西方教育有一个特点,即学校教育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他们不把它看成是人格教育的场所。他们把人格教育放在哪里?放在教会里,教会有伦理的教育,但是在中国传统书院里面,它是把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统一起来,不把它们看成是一分离的东西,而且把人格教育摆在首位,一切知识教育都是为了成人之学、成人之教。所谓“成人”,如孔夫子所讲,包括仁、智、勇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个人格,这是书院的长处。刚才大家参观的时候,看到三块牌匾,它们都是皇帝赐的,第一块进大门的“岳麓书院”四个大字,是宋真宗写的,第二块讲堂前的“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写的,第三块“道南正脉”是乾隆皇帝写的。可见宋真宗是肯定这种教育体制的,他才赐额、赐书,那么“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对书院人格教育的肯定,“道南正脉”则是乾隆皇帝对岳麓书院在道统史上的地位的肯定。我们到书院来学习是为了什么呢?是恢复你的人性,你的人性是来自哪里呢?是来自于天,“性”是人的内在本质,你不要小看你的“性”,你应该想到你和每个人内在的心性都来自于天,所以要把自己的人格提高到与天地合德的最高境界。

我是从这三个层面,一个是制度的层面,一个是知识的层面,一个是人格教育的层面,看到书院都有值得我们现代教育继承的地方。今天,我们在恢复岳麓书院教学的同时,希望岳麓书院的传统为我们现代教育所继承。今天的岳麓书院一直在恢复其教学和学术的活动,而且主要是在今天的体制内活动,因为岳麓书院在晚清改革学制之后,利用这个基础办起了湖南高等学堂,并与当时另外一个实务学堂改造的湖南大学堂联合起来。湖南大学堂是以西学为主,岳麓书院是以中学为主,就把中西两学结合成湖南高等学堂。到了1926年改成湖南大学,自此延续至今,一直未停。但在“文革”时,传统文化破坏比较严重。80年代开始修复岳麓书院并开始恢复教学和学术,90年代就完全恢复了其教学和学术活动,今天看来已比较完整了。现在我们也有招生,包括一些硕士班的研究生和一些留学生,主要就是研究中国文化和文化教育的留学生。同时,也恢复了学术研究,我们这里有研究人员,这几年我们出版了很多著作,也开了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如儒家教育会议,成为现代体制里面中国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继续办岳麓书院,很重要的就是继承岳麓书院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双重性传统。所以,我们也希望从事体制外的教育,包括游学、社会教学,我们也在考虑做这些工作。此前我们还在书院办了多次讲座,还通过电视媒体向大众现场直播,通过计算机网络、国际网络令大家都可看到现场的讲学。我们希望能够继承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教育传统、人文精神传统,把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承担起来。当然我们的力量还很有限。不过,事情都是一步步发展的,我们很希望与霍院长的书院有更多的合作,我知道你们在香港办得非常出色。所以这次有机会交流,真是十分难得。我就讲到这里吧,谢谢。

(本文原载香港佛教法住学会月报《法灯》,2001年4月1日,又载《中国书院之旅——霍韬晦讲演集(二)》,香港法住出版社出版)

武侠仙侠推荐阅读 More+
农女锦绣路

农女锦绣路

荔枝蒸肉
文案一觉醒来成了父母双亡,正值婚龄的小村花,王姝听从长辈之言,嫁给隔壁村的书生。所幸夫君长得芝兰玉树,俊秀非常,虽然家中清贫,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王姝坚信全家努力可以发家致奔小康,谁知,夫君太努力,先是金榜题名,后扶摇直上让自己从一介农女成为阁老夫人。喜欢的小伙伴,求个收藏立意:生活的改变需要自己去奋斗
武侠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