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琴,来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在几千年之前,孔子就提倡像曾参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袁隆平认为,“人这一生啊,不可能至善至美,但倘若你能时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接近真理,那便是人生的幸福境地。”他就是用这样的宽容与大度来教育弟子们的。
而在科研事业中,袁隆平倡导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崇尚人才的优化组合。他对弟子们说:“我国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魏公子列传》,完全可以当作一部人才学,而且其中阐述的某些观念还是很超前的。司马迁笔下的魏公子,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因此来投奔他的人很多。他主张,人无论贵贱、尊卑、贫富,也无论长幼,只要有本事,就可以为同一事业去共同奋斗。他将看大门的、杀猪的与豪富共同组成一个无坚不摧的战斗群体。魏公子特别看中政绩,不看官衔。诸如,侯赢,小吏也;朱亥,布衣也。可以说,他们都无显赫的地位可言,可是他们出的点子就是管用,事情在他们手下能够办成功,这就是人才。”
引申到自己的工作,袁隆平又说:“我很赞同司马迁在《魏公子列传》中阐述的观点,我不大赞同当前流行的‘说你中时,不中也中;说你不中时,中也不中’的用人格言。在我看来,你有科研成果,你有业绩,便是中;否则,便是不中。”
袁隆平的得力助手罗孝和说:“袁先生在科研事业中,没有门户之见,从来都是搞‘五湖四海’,我便是他搞‘五湖四海’的受益者之一。”
袁隆平每当提到罗孝和,更是赞不绝口。他称赞罗孝和在科研中态度谦虚,是有大智慧的人。
他说,小智慧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所以,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应是谦虚的,不应该是狂妄傲慢的。要干成一番事业,需要极清醒的头脑、极坚韧的自制力和极淡泊的心境。
罗孝和原是一位农家子弟,从播种、插秧、中耕、施肥到收稻,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他都随父亲干过。所以,他对水稻的感情异常深厚,说起水稻来,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罗孝和从不小看碗中那白灿灿的米粒,他以为那是父辈的辛勤汗水凝成的,那里包含着父辈从耕作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近乎相濡以沫的感情。所以,罗孝和在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事业中,总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
早在20世纪70年代,罗孝和在培育“三超稻”时,只增产稻草不增产稻谷的经历,在他内心深处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他横下一条心,重新更换组合。他压缩二九南A不育系,扩大V20A、珍汕97A;恢复系则用LR26代替LR24和LR66l,从而培育出了威优6号和汕优6号。经过更换组合以后培育出来的这两个新品种,抗性好、生育期短,优势非常明显,很快被湘北湖区稻农认可,并在那里稳固地扎了根,最早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组合。
与此同时,罗孝和还协助袁隆平育成粳稻不育系——黎明,给辽宁配出粳稻杂交组合黎优57,20世纪80年代种植面积就有数百万亩,这一成果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1981年,籼型杂交稻获国家特等发明奖。
80年代,罗孝和协助袁隆平进行水稻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两系法杂交稻是袁隆平与罗孝和首创,与三系法杂交稻相比,具有配组自由、种子生产程序简化、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但技术难度很大。这项研究于1987年被列入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全国10多个省区在海南岛南红育种基地协作攻关。在艰难的开创工作中,罗孝和是袁隆平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他时常24小时守候在稻田中,观察稻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img src="https://5165.org/book/uploads/2021/05/yuanlongping-24.jpeg" width="350" height="235" alt="袁隆平永远是罗孝和最坚强的后盾和相知相惜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