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范海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2006年到2008年,大量上网的用户从单纯地在网上浏览新闻、在聊天室聊天、发帖子发展到了在网上开店、购物、玩游戏、买装备,这就涉及了资产安全的问题,让网上安全变成一种刚性需求。我感觉到,互联网安全最终会变成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我想,包括杀毒在内,互联网安全一定会成为一种基础服务。
可以说,当时我们把一个创业者该犯的错误都犯了。有一次,王功权对我说:"我也不懂你们的业务,但是我们给你投资,是希望你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结果,你好像做了一个新浪,又做了一个百度,又做了一个阿里巴巴。你准备和大家都竞争吗?你们能同时做这么多东西吗?"
我对免费的认识很朴素,只要是人人都需要的,就应该是免费的。所以,我们在免费结束了流氓软件泛滥、把木马黑客赶到地下后,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杀毒软件是人人都需要的,那么杀毒软件也应该免费。我们中国人不喜欢买软件,连微软的市场操作系统都不爱买,更别说杀毒软件了。那个时候,每年花两百块钱买正版杀毒软件的人非常少,2008年大约有两亿上网用户,买正版杀毒软件和装盗版杀毒软件的用户,总计不到1000万。
所以,在总结这一段教训的时候,我经常打比喻说,女人生第一个孩子要怀胎十月,生第二个孩子也要怀胎十个月。但我们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经验了,加大努力两个月就能生出来。这是很严重的错误。事后来看,如果当时稍微专注一点,能把这当中任何一件事情坚持做下来,那也会成为一个不小的事业。
从这个方向出发,我开始思考公司的战略方向----是不是将其他业务砍掉,将公司业务聚焦到安全?这个决定重大,当时《免费》这本书还没有出版,理论支撑无处可寻。一旦我将其他业务砍掉,那么免费安全如何找到将来变现的模式,或者到底能不能变现,我都没有明确的想法。我知道如果我将整个安全业务免费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预知的公司内部的反对,意味着砍掉现有杀毒续费高达2亿元的收入。
第二,我们还是以平台化思想为主,没有聚焦于一个切入点。平台型产品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通过打动用户的一个点来切入的。但我们的团队那时心态膨胀,有着浓厚的经验主义思想,加上手里融了不少钱,就忘记了创业最重要的原则是专注。
更重要的是,我要如何和投资人交代?这将是个巨大的难题。这毕竟是关系到公司发展方向的重大决定。我可以想象出投资人的心理状态:我给你投了那么多钱做搜索,结果呢,搜索没有做成,你去做查杀毒软件,360查杀流氓软件虽然受到网民的欢迎,但是把同行得罪了,而且未来的盈利模式还不知道。我们怎么能答应呢?
第一,我们用了一个豪华团队创业。当时奇虎是豪华的创业团队,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跟百度单挑过,还融来一大笔钱。但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心态浮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互联网是不断变化的,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你必须随时处于归零状态,从用户角度出发,随时把握用户新的需求。
2007年,光瑞星一家的杀毒销售额就超过了8亿元,可以想象,如果360宣布免费策略,将有一场怎样疯狂的围追堵截在等着我。
对于社区搜索的失败,我后来跟创业者交流时,也公开总结过几个错误。
果不其然,王功权、沈南鹏以及其他董事,在董事会到来那一天听了我的陈述,都表示不能完全同意我的"免费"决定。沈南鹏因为要出差需要早走,他简单表示了他的看法:"是不是先将公司上市,再有新的战略出台?"王功权也说:"这样的策略太过冒进,是不是稳妥一些好?"最终,对于这个"免费"战略,董事会并没有进行投票。事情看似被搁置了,而我决心继续推进这个策略 。(1)
奇虎在前行的道路上,似乎又丧失了方向。随着我们把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奇虎的商业模式完全模糊了。在这个时候,一些不留情面的记者把奇虎的定位说成"社区大杂烩"。而我们始终也没有在社区搜索的方向上实现真正的突破。
2008年7月17日,我们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推出360杀毒软件,并且宣布永久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我在发布会上说,杀毒软件市场重新洗牌的时候到了。
于是,作为创业者,我不专注的毛病又开始复燃了。在2006年2月收购了亿之唐后,奇虎获得了后者的新闻转发证、ICP(网络内容提供商)和SP(内容提供商)牌照。这样,奇虎的触角又伸向了短信、彩信、图铃下载、播客、音像搜索等无线业务,开始进行试探性布局。但是,我们沮丧地发现,这些业务无一聚焦,无一强大到产生足够大的收入。
没有想到,第一版的免费杀毒软件一出炉,就遭遇了滑铁卢。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社区搜索"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我和老齐也在事后总结,这个概念可以在手机端得到很好的实行。但是在PC时代,这个概念略微有些超前,互联网的用户细分尚未发展得如此深入,用户更需要的是网址导航类的简单垂直细分服务,过于深入细分的服务在当时不具备广泛的市场。
<h2>从杀毒滑铁卢到后来的脱颖而出</h2>
第一版杀毒软件出炉之后,市场的反馈并不是特别好。我第一次体会到,并不是什么都会"免费就灵"。
<h2>社区搜索的式微与搜索梦的保存</h2>
江湖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人们总是傲然屹立于潮头。然而,每一次创业之路都不是轻而易举能成功的。
这次推出免费杀毒软件,我们购买了BitDefender的引擎,做了一些简单的本地化开发,做了汉化就推出来了。我们没有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过于相信国外开发者的能力。结果这款测试版的360杀毒软件太重、太卡、太笨,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反馈不是很好。我们的第一次"免费"竟然以失败告终。
我和老齐的二次创业开始之际,外界对我们有无数的猜测和想象,媒体人说:"2005年8月5日,百度奔赴纳斯达克IPO一举成名时,李彦宏财富暴涨时,周鸿祎还是那个周鸿祎,江湖却已经改朝换代,目前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已经是百度、Google的天下,加上雅虎、搜狗等的搅和,留下的发挥空间已经不多了。"某业内人士说:"决定进入这个领域,奇虎将面对强大对手的阻击和敌视。"
各种用户反馈纷至沓来,市场上的批评不绝于耳。幸灾乐祸的声音开始响起来了----"周鸿祎的360杀毒软件不过是一个搅局者!""他的免费策略长不了!"现在回想起来,相对于那时收费的杀毒软件,360杀毒测试版就是"次优品",除了免费,浑身上下没有什么优点。
因为Google公司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典范,奇虎也在公司内极力倡导"以工程师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奇虎网新的办公地点设施齐全:24小时开餐状态的员工食堂、洗衣服务、健身房、篮球场、员工宿舍、网球场。Google有最好的厨师,我们的厨师也是从丽都饭店请来的,在那边做了六年西餐厅的厨师长。
虽然铩羽而归,但是我们的免费之路不能停。那段时间我们卧薪尝胆,开始全方位着手解决测试版的各种问题。那时候杀毒软件团队的骨干之一是邹贵强,我把他从一个小的杀毒软件公司"墨者"挖过来,开始认真修改我们的软件问题。公司团队开始连续地加班加点,一个小伙子甚至为此推迟了婚期,为了鼓励他,春节的时候,我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2006年春节前一天,分散在四个地方办公的奇虎网员工搬进了同一座办公楼。一位员工说:"在此之前,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公司竟有这么多人。"
我习惯了有什么问题当即解决,比如当我们得到一个用户反馈某个病毒杀不干净时,我会要求执行团队当天晚上就拿出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干净,而不是像其他公司一样等上两三天,很多员工因此叫苦不迭。不过,正是因为如此,很多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很多2009年行之有效的杀毒解决方案,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在宣布了新的业务模式之后,我的再创业就这样展开了。奇虎的办公地点几经变化。在奇虎网组建之初,跟随齐向东的不过十几个人,他们在京广中心西北侧一个叫"雨霖大厦"的楼内办公,办公室有40个座位。然而,半个月后,这个办公室外的走廊都塞满了人。接着,齐向东到北京周边的一个郊区包租了一个度假村,把二十来个研发人员派到那边搞"封闭式开发"。可是过了不久,刚腾出的空位又坐满了新人,他又不得不租了北邮的一层留学生公寓,把那里的会议室改成了办公室。到后来,一批新人又占尽了腾出的座位,他只好又去一个中学租了间办公室,安排了几十个人。
整个过程,我们都是在埋头苦干。
在这期间,奇虎公司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新一轮的融资。在2006年3月获得红杉等四机构第一笔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之后,奇虎在时隔半年多之后再次宣布获得风险投资。此次对奇虎进行投资的五家机构分别为美国著名创业投资公司高原资本、红点投资、红杉资本、MatrixPartners和IDG。奇虎是高原资本在中国内地的第一个投资项目。
我们先解决卡的问题,这样会让杀毒软件的运行速度变快。传统上,杀毒软件扫描硬盘时,只要发现病毒,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它就要上报。在改造BitDefender引擎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个思路:像这种恶意程序,只有在运行的时候才会对电脑产生危害,这就跟一条大鳄鱼一样,它睡觉的时候是不会攻击人的。于是,我们就改变了报病毒的规则,不管有多少恶意程序,只有它开始执行的时候,360杀毒才会报毒,然后迅速查杀处理。这样,就提升了杀毒软件的速度,用户感觉顺畅了很多。
我的截至目前的最后一次创业,就是以这样豪华的阵容和庞大的野心开始的。再次创业,我受到了外界不少的关注。我这一次的目标是,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它经得起岁月的消磨和涤荡,是一个让用户满意的公司。
然后我们改变了开机扫描的做法。传统杀毒软件是电脑一启动就开始进行安全扫描,一扫描就要占用大量的系统内存。用户一开电脑,就要处理一天里最重要的事,让用户等着杀毒软件,这很不厚道。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小改变。开机后不做扫描,让用户把重要的事干完,再过一段时间才在后台开始扫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