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阿克洛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会探讨8个关键问题,排在首位的就是萧条。萧条是经济衰退的极端形式,研究萧条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揭示经济下滑的根源。写作本书时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下滑的原因尤其值得关注。

本章将考察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次萧条:一次是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另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通过对这两次萧条的分析,我们将说明动物精神如何导致萧条。

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

动物精神理论的所有元素对理解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都非常重要:经济失败的故事以及萧条发生之前若干年内腐败加剧的故事,导致信心破灭;人们空前强烈地感觉到经济政策的不公平;货币幻觉使人们未能准确地认识消费品价格下降造成的后果。因此,第一部分中的每一章都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次经济萧条。

萧条发生之前,美国股票市场空前繁荣。实际标准普尔指数在1890年12月到1892年5月的短短17个月内上涨了36%,此后到1893年6月的14个月里又下跌了27%。在股市达到顶峰前的疯狂日子里,人们失去了理性,完全看不到一场经济灾难即将来临。

19世纪90年代萧条的前几年,批发价格大幅下跌。Warren-Pearson批发物价指数从1893年2月到1894年12月下降了18%。在此后的萧条岁月里,物价基本保持稳定。一发现物价下跌,雇主们就告诉工人,必须削减工资。尽管劳资双方在削减工资的问题上剑拔弩张,但实际上削减工资的案例还是层出不穷。然而,一些工人强烈反对雇主削减工资,这是他们具有货币幻觉的力证,他们感到保持原来的货币工资才是公平的。例如,1894年某报纸的专栏有这样的报道:“桑福德纺纱厂的工人们在星期一早上得知,他们必须在减少工资和工厂关门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他们宁愿失业也不愿意拿着削减后的工资继续工作。”这些愤怒的工人主动选择了失业,而不是名义工资的减少。他们总是拿自己的工资和那些未削减工资的企业的工人工资作比较,然后得出公平与否的判断。按照斯坦利·勒伯格特统计的标准历史数据,1893年美国的失业率上升至11.7%,在1894年达到了18.4%的顶峰,直到1899年才下降到10%以下。按照克里斯蒂娜·罗默修正后的数据,美国的失业率在1894年上升到了12.3%,1897年到达最高的12.4%,1899年才降低到10%以下。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衡量,那都是一次严重而漫长的萧条。虽然当时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也呈疲软之势,但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主要是美国的萧条。因此,从美国的视角来分析这次萧条仍然是合理的。

对美国而言,此次萧条的导火线显然是1893年的金融恐慌。信心突然崩溃,并以银行挤兑的形式爆发出来:人们成群结队地前往银行提取他们的存款,而银行并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支付给储户。银行被迫到处张罗现金,向企业索还贷款,短期利率因此飙升,大量企业破产。<sup><a id="w1" href="#m1">[1]</a></sup>当时美国还没有中央银行,因此也就无人担负最后放款人的重任。

银行挤兑为什么会发生呢?解释挤兑行为的发生并非易事。历史书把此次银行恐慌归因于1890年通过的《购银法案》,该法律打算逐步推广政府发行的纸币,而支撑纸币的是白银和黄金。因为美国政府允许以黄金或白银赎回法定纸币,所以人们都理性地选择了黄金,政府的黄金储备就不断减少。但是,这是政府为支撑其法定纸币所作的储备而非银行储备,后者是用来支撑存款和银行票据的。当时《纽约时报》的一位写手,后来成为金融编辑的艾尔弗雷德·诺伊斯发现:

恐慌本质上就是非理性的表现,所以,尽管1893年的金融恐慌是由于担心法定货币贬值,但惊慌失措的银行储户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从银行里取走所有的法定货币。然而真实的动机并不是对货币的不同形式(法定货币还是票据)心存疑问。经验告诉储户,在信用普遍崩溃的情况下,银行可能会首先受到冲击。在1873年和1884年的银行倒闭潮中,有很多储户失去了存款。因此,当1893年出现同样的金融环境时,本能引导他们,毫不迟疑地从银行取出所有的钱,而且法定货币也是他们习惯使用的唯一的货币形式。不过,当内地银行的储户们需要现金,而这些银行能够快速动用的现金储备又只及存款的6%时,应对提现需要的大量现金储备就只好仰仗东部的“储备代理商”了。

诺伊斯提到“本能”推动了恐慌,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政府并没有任何合乎逻辑的理由预见到《购银法案》会引发银行恐慌,而且恐慌本来也没有什么合乎逻辑的原因。只不过,由于政府黄金储备的减少,有些人觉得事情看起来不大对头,他们的信心也因此下降。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起1873年和1884年的恐慌故事,整个社会对这些故事的记忆被逐渐激活,事情看起来不对头的感觉也就日益增强。对于这些故事,当时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讲一通,而到了1893年,这些故事突然汇聚成公共意象。由于担心过去的银行恐慌故事会重演,人们在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龙,对银行的恐慌随即爆发,成了一种社会流行病。

银行挤兑引发混乱,这正是经济萧条最直接的先兆。一些学者,特别是1897年的当代观察家威廉·杰特·劳克,以及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在1963年出版的《美国货币史》中,都把银行恐慌视为全面萧条的诱因。

不过,除了1893年的银行恐慌被公认为是萧条的重要诱因之外,对于萧条如此严重并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原因,人们至今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道格拉斯·斯蒂普利斯和戴维·惠滕指出,经济观察家们对萧条的看法存在极大分歧。例如,哈罗德·安德伍德·福克纳认为,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是一次农业萧条;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认为,它是发挥安全阀作用的西部地区未开发的土地消耗殆尽的结果;熊彼特则认为,那次萧条是美国铁路网建设基本完成,经济中的投资机会不复存在的结果。斯蒂普利斯和惠滕并没有澄清这些因素究竟是否引发了萧条,而是强调了当时支持平民利益的一派和商业利益集团间的阶级斗争。这样的斗争在1896年的总统大选中达到高潮,当时正好处于危机的中期,总统大选变成了关于通货膨胀是否有害的大论战。民主党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鼓吹自由铸造银币,这一举措虽然可能引起通货膨胀,但是符合农民和其他大债务人的利益。共和党候选人威廉·麦金利则从商业阶层的利益出发,主张实行严格的金本位制。两位候选人争论的完全是美国各阶级的财富如何来一次大规模再分配的问题。

货币幻觉在当时的思潮转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布赖恩差点就能赢得选举,因为他主张扩大货币供应,虽然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似乎可以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向债务人提供援助。而反对布赖恩,指责他欺世盗名的巨大声浪,也使经济学家第一次认识到货币幻觉现象。1895年正值萧条中期,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撰写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实际利率”。所谓的实际利率,其实就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利率,这个词是现在经济学家们的日常用语,也是自那以后的经济理论的基石。克拉克有些急于澄清当时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混乱认识,但他没有考虑当时建立在这种混乱认识基础上的关于金银复本位制的整个争论。自克拉克的文章发表以来,经济理论界从未如此统一过。尽管现在多数人已经不记得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但是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通货膨胀的思考方式。

围绕金银复本位制展开的激烈争论,不仅发生在大选期间,而且整整持续了10年。按照斯蒂普利斯和惠滕的说法,那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危机感,是对人类至善至美信念深感怀疑的失望情绪”。这种刻骨铭心的危机感,来自无原则的私欲、腐化堕落以及建立在欺骗之上的不公平政治。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综武:朕登基第一日,签到遮天法

综武:朕登基第一日,签到遮天法

我是一只小青龙
【无敌+横推无敌碾压+霸道皇帝+后宫美女如云】穿越成为刚刚登基的大明皇帝朱厚照,登基第一日就签到获得【遮天法】。签到第二日获得【先天圣体道胎】。签到第三日获得十万大雪龙骑....数十次签到之后。朱厚照看着后宫的焱妃、惊鲵、黄蓉。又看了麾下的【一人之下老天师】,【雪中李淳罡】,【将夜夫子】。朕好像无敌了亿点点....
其他 连载 148万字
舵爷

舵爷

端午正阳专栏
关于舵爷:
其他 连载 0万字
人间下:拯救者

人间下:拯救者

蔡骏
《人间下:拯救者》悬疑天王蔡骏最新作品,堪称中国版《基督山伯爵》,超越极限震撼世界的当代悬疑史诗。拯救者是人间系列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人间下:拯救者》内容简介:我,从天机回到人间,却丢失了全部记忆。平庸的现实生活,每天厄运缠身,整个世界都与我为敌。忽然,发现自己拥有神奇的读心术,一个惊人的秘密已……
其他 连载 32万字
她靠莽驯服腹黑将军

她靠莽驯服腹黑将军

麟音音
她是15岁打拼家业成名的霸道武馆馆长,他是表面高冷实则腹黑还演技爆表的将军,馆长穿越成丫鬟,将军娶了小姐,一对大怨种就此诞生。 两副傲骨,一身清高,到底是谁先打破这份核谐?缘分天注定,七分靠挨打,当将军知道丫鬟会武功…… 沈银谣,你敢!&amp;ldquo......;我有什么不敢!毁灭吧! 我要换个星球生存。【展开】【收起】
其他 连载 0万字
重生后我成了皇上的枕边人

重生后我成了皇上的枕边人

拾亦
&#34;前世,她本该是至亲之人的掌上明珠,却为了一个渣男断送一生,她为他金丝断脉为他招揽天下人才,她为他自毁清白为他葬送宋家百年根基,爹娘被迫千里流放却于他登基之日被他派去的人残忍杀害,而她向来引以为傲的双手也被他砍断,只为给他心爱的女子出气…… 重活一世,她发誓报仇不惜一切,甚至放下身段去勾引天下最尊贵的男人,她拼尽性命入局,曾经救人性命的双手搅弄风云,本已做好了万劫不复的打算,却在悬崖边上被
其他 完结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