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阿克洛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经济萧条一开始,报纸报道的腐败事例大量增加。1894年正是危机最为严重的一年,1985年1月1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的一篇文章报道了1894年的一起盗用公款案,那是自1878年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件:
为了理解这个案件,我们应当记住,一般的盗用公款案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发现的。然而,它却是一个逐步走向终点的渐进过程,如同把河坝上的泥土一点点掏空。一开始,盗用公款者只是从公款中拿走一小点儿,因为他对拿公款不还的想法还是感到惴惴不安。他冒险把这点儿钱投入类似赌博那样的投机活动,或者干脆直接去赌博,结果亏损了。他想要赢回亏损的部分,于是再挪用一点儿公款,不幸的是,损失再次发生,这样周而复始,越陷越深。最后,他不顾后果地胡乱挥霍,这是盗用公款的一个必然结果。即使这样,他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但最终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归还盗用的公款,要么真相败露。然而,要想归还盗用的公款就必须接着盗用,而一旦接着盗用的公款又损失掉,真相就会败露。1894年的商业环境正是以前的投机活动滋生上述后果的温床。
正如社会历史学家卡尔·德格勒记载的,美国19世纪90年代的社会氛围造成了工人和管理层之间异常严重的冲突。工会虽然还没有成功崛起,但其重要性已开始突显,罢工的次数空前增加,这些都可以证明劳资冲突的严重程度。1892年,卡内基钢铁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霍姆斯特德工厂的劳资纠纷,引发了罢工工人和厂方雇来的300名平克顿警卫之间长达12小时的冲突,造成9名罢工工人和7名平克顿警卫死亡。劳工骚乱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并在1894年达到高潮,那年有50万工人参加了1400次罢工,创下了19世纪的最高纪录。1894年,芝加哥附近的普尔曼豪华客车公司爆发了罢工,罢工工人和前来镇压罢工的军警发生冲突,致使20人死亡,2000辆铁路客车被毁。
不公平感、贪欲、私欲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至今仍屡见不鲜。弗兰克·鲍姆于1900年创作的儿童小说《绿野仙踪》就反映了当时的这些感受。黄色砖路和桃乐丝有魔力的银舞鞋(在1939的同名电影中,为了在彩色银幕上更好地体现戏剧效果,银色的鞋子被换成了红色),就是影射时人围绕金本位制和拟议中的自由铸造银币展开的激烈争论;小矮人们代表了贫困的劳工阶级;邪恶的巫婆则站在自私的商业阶层一边;巫师本人则是高明的骗子,即美国总统。所有这些仍然留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都象征性地证明了动物精神理论中某些元素的重要性。
非理性繁荣催生大萧条
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发生以后,有很多与此相关的讨论,人们后来也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试图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美国国会在1913年通过立法创立了联邦储备体系,以防止引发萧条的银行挤兑再次上演。该法律被誉为“具有防火作用的信用制度”,“能防止经济陷入萧条”。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1913年12月14日签署了《联邦储备法》,他对该法稳定经济的能力过于乐观,甚至称之为“和平宪法”。
实际上,新体系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发挥作用。第一件不对头的事情是出现了一次巨大的经济繁荣,美联储显然既未能弄清楚其根源,也没有试图尽力调控。中央银行的银行家们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该调控本应是自己的职责。1928年,美联储主席罗伊·扬在对美国银行家协会的一次演讲中讲到,中央银行的银行家们应当“致力于促成经济的繁荣,更要努力创造机制,防止经济的某些部分出现过热和可能的爆炸”,以及关注“信贷额度的超常增长”。然而,当时的股票市场正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流向股票市场的差额信贷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增长,美联储未能有效控制住这一势头;在1928年上半年,它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抑制股票市场的上涨,而到那时为止,股票市场已经上涨了6年多。
中央银行的银行家们没能充分认识到经济过热的严重性,部分归因于19世纪90年代萧条之前,类似的经济过热并不明显。现在他们确实充分意识到了经济过热的危险,但是并没有采取应对措施,可见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商人和经济学家总是难以理解“经济过热”的概念,因为“经济过热”本质上依赖于动物精神,而动物精神这个概念并不总是对他们的胃口。大众媒体广泛使用“经济过热”一词,而且这个词有丰富的含义。<sup><a id="w2" href="#m2">[2]</a></sup>然而专业的经济学家很少使用它,他们提到这个词的时候,往往是用来表示对大众经济学的蔑视。<sup><a id="w3" href="#m3">[3]</a></sup>偶尔,他们会把通货膨胀的经济说成是过热的。“经济过热”这个词,如同我们应该给它的定义一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信心超常之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怀疑经济前景,而是开始相信新一轮经济繁荣即将到来。此时,消费者们大手大脚地消费成为一种常态,各种糟糕的投资层出不穷,投资者一心想将投资转手倒卖给别人,对于真实投资是否合理稳健,他们并不确定。由于部分公众的信任和政府监管机构的放任,腐败和欺诈横行,直到狂欢结束,公众才发现真相。那还是一个人人都感受到高消费社会压力的时代,因为每个人看到别人这么做,自己也不想被看成是落伍者;他们不担心这种过高消费支出的后果,因为他们觉得别人都不担心。
多数经济学家对于这种观点都会感到不安。我们认为,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发生,主要基于我们在第一部分里总结的心理研究,同时还有关于经济波动本质的直接证据。
如果我们请学院派经济学家来定义“过热”一词,他们大部分会说“过热”描述了这样一个时期,即按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衡量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升高的时期。“过热”也许有这层含义,但一般来说其含义要丰富得多。
通货膨胀本身,尤其是当它不断上涨时,最终会给经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类似于破碎的窗户和随处可见的涂鸦给城市造成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造成社会的退步,使人们的合理秩序感彻底崩溃。不过,通货膨胀并非经济过热的同义词。实际上,在20世纪20年代,尽管股票市场显著膨胀并且房地产泡沫泛起,消费者价格指数却并未明显上升。
20世纪20年代,是“兴旺的20年代”,是和平繁荣的时期,是紧张刺激、社会充满活力和经济强劲增长的时期。全球股票价格暴涨,并在1929年全球股票市场最终崩溃前达到了顶峰。从那以后,世界就陷入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为了理解这些事件,我们必须求助于动物精神理论及其关键元素。
为什么股票市场会如此繁荣?为什么它一定会发生?仅说20世纪20年代是公司盈利迅速增长的时期还不够,因为盈利的迅速增长从某种重要的意义上来说是繁荣的后果,正是繁荣刺激了消费和经济,从而促进了盈利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