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索维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有这些变化不仅降低了提供商品的成本,而且也改变了不同区位的商店在经济上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一些超市连锁店,比如西夫韦(Safeway),在应对这些全新的条件时,比 A&P 百货连锁店做得更快更好。A&P 百货连锁店长期徘徊于中心城市,也没有跟随人口一起转移,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阳光地带”。
A&P 百货连锁店也不愿在顾客和货币的迁移目的地,签订长期租约或支付高费用。结果,这家以低价著称的大型百货连锁店,突然发现竞争对手的经营成本更低,售价也在不断降低。
正是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使得 A&P 百货连锁店在 20 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连锁店。同样,低成本下的低价格,使得其他超市连锁店在 20 世纪下半叶,抢走了 A&P 百货连锁店的顾客。虽然 A&P 百货连锁店在一个时期取得了成功,在另一个时期却失败了,但重要的是,美国经济在这两个时期内都取得了成功,物价因企业采取了最低价格而处于最低水平——不管是哪家企业。21 世纪初,行业领袖的更替仍在持续,大零售商沃尔玛成为零售百货行业的领头羊,它的门店数量几乎是西夫韦的两倍。
许多其他领域的主导企业在面对变化时,也同样经历了陨落甚至破产。在 20 世纪上半叶曾开辟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商业航线的泛美航空公司,就因为航空业放松管制后航空公司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在 20 世纪末破产了。
一些著名报刊,比如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纽约先驱导报》(<cite>New York Herald Tribune</cite>),在新环境下——电视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报业工会增加了发行成本——停止了发行。从 1949 年到 1990 年,纽约市出售的报纸份数从 600 多万份下降到了不到 300 万份。不只是纽约,从 1947 年到 1998 年,整个美国的报纸人均日发行量下降了 44%。《纽约先驱导报》是美国因电视兴起而破产的多家地方报纸之一。1949 年,有 100 多万份日发行量的《纽约每日镜报》(<cite>New York Daily Mirror</cite>)也在 1963 年停刊。
截至 2004 年,日发行量在 100 万份及以上的报纸只剩下全国发行的报纸,如《今日美国》(<cite>USA Today</cite>)、《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早在 1949 年,单纽约市就有两份日发行量超过 100 万的地方报纸——日发行量为 1,020,879 份的《纽约每日镜报》和日发行量为 2,254,644 份的《每日新闻》(<cite>Daily News</cite>)。21 世纪,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从 2000 年到 2006 年,整个美国的报纸发行量又减少了大约 400 万份。
其他衰落或消亡的大型工商业企业,同样也成为残酷竞争的纪念碑,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公众消费的繁荣。某些公司或产业的兴衰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高效地配置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可能会降低物品价格,而消费者是这一结果的主要受益者。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不仅有价格和利润,还有亏损。亏损迫使企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还让企业更快地意识到自己被竞争对手抛在了后面,因为竞争对手察觉到了新趋势、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并更快地做出反应。
不管在什么经济体中,知识都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从知识中提炼的洞察力则更是稀缺。基于价格、利润和亏损的经济体,能够赋予拥有更多知识和洞察力的企业决定性的优势。
换言之,知识和远见能够引导资源配置,即使大多数人——包括国家政治领导人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理解所发生之事的洞察力。显然,在政治领导人控制经济决策的经济体制中,事情却不是这样的,因为那些领导人有限的知识和洞察力变成了整个经济体进步的主要障碍。即使领导人比普通社会成员有着更多的知识和更敏锐的洞察力,他们也未必及得上散落在人民大众间的大量知识和洞察力。
知识和洞察力并不一定要具备科学性或技术性,才能在经济上对整个社会的物质福利具有价值、举足轻重。平凡如零售业,在 20 世纪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带来了百货商场和杂货店的变革,并通过降低运输物品的成本提高了数百万人的生活水平。
为了继续生存,私营企业不得不随着时间推移做出剧烈转变。例如,在 20 世纪末,对许多美国人来讲,西尔斯(Sears)、沃德(Wards)指的是连锁百货,然而,这两个企业最初都不是连锁百货。蒙哥马利·沃德(Montgomery Ward)——沃德百货商场最初的名字——是建立于 19 世纪的一家邮购商店。那时还没有汽车或货车,许多美国人居住在规模较小的农村社区。在这种情况下,向散布在各处的地方商店运输商品的成本很高,商品的价格也因此很高。相应地,这就意味着很少有普通人能负担得起在今天看来是必需品的物品。
蒙哥马利·沃德为了削减运输成本采用邮寄订购的方式来经营,从它位于芝加哥的巨大仓库直接销售给全美国的消费者。它利用已有的铁路货运服务,以及后来的邮政系统,以较低的成本将商品提供给消费者,于是价格也就比农村地区的商店更低。它也在 19 世纪后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
那时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还只是个以卖手表为副业的年轻铁路代理人。后来他也建立了一家邮购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其规模甚至超过蒙哥马利·沃德好几倍。不仅如此,2001 年,当蒙哥马利·沃德以它后来被人熟知的名字沃德百货倒闭之时,西尔斯零售帝国见证了这一竞争对手的灭亡。在它们的鼎盛时期,标志着这两家邮购商店成为规模巨大的零售业巨头的是:两家公司都有通往其芝加哥仓库的专用铁路轨道。这是它们削减运输成本的一种方式。20 世纪初,美国仍以农业为主,这种方式让它们能够提供比地方零售店价格更低的商品。1903 年,《芝加哥论坛报》(<cite>Chicago Daily Tribune</cite>)的一则报道指出,邮购公司的兴起让大批农村商店濒临倒闭。
比起这两个企业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千百万人可以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了。如果商品还是通过高成本的渠道来运输,人们将很难负担得起这样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移居城市,美国社会在那些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变化并不隐秘,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注意到了这些逐渐发生的变化,而能够洞悉到这些变化将对零售业产生重要意义的人就更少了。1920 年的人口普查表明,美国城镇人口在美国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蒙哥马利·沃德的高级管理者罗伯特·伍德(Robert Wood)就是喜欢仔细研究这些统计资料的人。他意识到,通过城市百货连锁店来出售货物,比仅仅通过邮购商店销售效率更高、获利也更大。然而,蒙哥马利·沃德的总裁不仅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并因为他试图改变公司的政策而把他解雇了。
无独有偶,一个名叫詹姆斯·卡什·彭尼(James Cash Penney)的人也有同样的洞察力,他还建立了自己的百货连锁店。从低微的起点出发,到 1920 年,彭尼百货(J.C. Penney)的连锁店已经增加到近 300 家,20 世纪的最后 10 年间,连锁店数量超过了 1,000 家。这些连锁店能够更高效地为城市消费者提供商品,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而来自彭尼百货的竞争,也给邮购巨头西尔斯和蒙哥马利·沃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问题。由于百货商场开始抢走邮购商店的顾客,这两家公司都出现了亏损。此时,罗伯特·伍德已经去了西尔斯百货,他成功说服了希尔斯百货高层管理者,建立西尔斯百货商场。面对这样的情形,蒙哥马利·沃德别无他法,也只能做出这一迟到的决定,尽管从此它再也没能赶上西尔斯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