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索维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典型的非洲国家 10 个人里只有 1 个在合法的企业工作,或在拥有合法产权的房子中居住。例如,据估计埃及有 470 万栋房屋是非法建造的。秘鲁没有合法产权的房产总额,比秘鲁历史上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还要多 12 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印度、海地,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总之,许多贫穷国家已经创造出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这些财富却不被法律认可,因此这些财富无法转化为资金来源,也就无法被银行、借款者或投资者利用,而在产权制度更完善的国家里,已有的物质财富可以被用于建立更多企业,而这些企业又能够进一步创造财富。
在许多贫穷国家,法律瓶颈严重制约了经济,因为它们阻碍了许多已有的企业从创业时的小规模继续发展壮大,而这些企业汇总起来代表着巨额的财富。许多大型美国公司刚建立时都是很小的企业,与当今遍布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初创企业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例如,李维斯服装、梅西百货、萨克斯百货以及布鲁明戴尔百货公司,他们的创建者一开始都只不过是小商贩。
这些企业可能靠个人的少量积蓄,或来自家人、朋友的借款而建立,然而它们要最终扩张成为大型公司,通常需要动用许多陌生投资者的资金。但是,能够让企业利用投资者资金的产权制度,虽然对美国人来说稀松平常,但是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大众来说却难以企及。
不愿意向一家小型企业投资的美国银行,却可能会以房屋抵押的方式借钱给该企业的所有者,但是房屋必须首先是贷款申请人的合法财产。当企业经营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其他陌生投资者看到该企业不断增值的财富,也会愿意将钱借给它,或直接进行投资成为持股人。但是这一切都依赖于一个可靠且便利的产权体系,即使在贫穷国家,这种产权所能调动的财富,也要远多于从其他国家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转移来的财富。
许多人评判贫穷国家接受了多少帮助,要么依据捐助国政府向贫穷国家转移的财富绝对数额,要么依据政府对政府以外国援助方式转移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份额。但是,美国向贫穷国家转移的财富中,约有 90% 来自私人慈善捐款、商业投资或定居在美国的第三世界国家移民的汇款等形式。例如,2010 年,美国给予第三世界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是 310 亿美元,但是美国的个人给这些国家的私人慈善捐款就达到 390 亿美元,而流向第三世界国家的美国私人资本为 1,080 亿美元,从美国向这些国家的汇款为 1,000 亿美元。
通过官方的外国援助来衡量一个国家对贫困国家的捐款的人有时也指出,虽然美国的外国援助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在美国人的收入中的占比却非常小。然而,这忽略了美国通过非政府途径,转移给贫穷国家的更大规模的财富。自 21 世纪以来,从富裕国家转移给贫穷国家的财富,绝大部分并不是通过所谓的外国援助的方式。
这些数以千亿美元的转移财富,对接受国到底带来了多大的利益?这个问题更难回答。然而,对于增加受援助国的产出、提高他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来说,以不同方式转移的财富所产生的激励不尽相同,其中官方的外国援助产生的激励最小。
国际货币体系
财富可能会以商品或服务的形式在国家之间转移,但迄今为止,最庞大的财富转移是以货币形式进行的。正如币值稳定会促进国内经济活动一样,当国家之间的货币稳定时,也会促进国际经济活动。这不仅是某一时刻将美元兑换为日元或欧元的难易程度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今天在美国、日本或法国进行的投资,经过十年或更长时间后是否能够得到回报,并且是以具有同样购买力的金钱计算的回报。
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参与国际交易的所有人都变成了投机者。就连在墨西哥购买纪念品的美国游客,也必须在拿到信用卡账单后,才能知道他们支付了 30 墨西哥比索的商品要花费多少美元。他们最终花费了多少钱并不确定。不论数百万美元的投资投向哪个国家,汇率的稳定性都极其重要。而且汇率的稳定性不仅对直接投入资金的人来说很重要,在维持有关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方面也很重要,因为贸易和投资流动将影响一国人民的物质福利。
金本位时代的崩溃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中走向终结。在金本位时代,各个国家都使本国货币等价于一定数量的黄金。例如,你可以随时从美国政府那里把 1 美元兑换成一定量的黄金。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将他们的美元兑换成一定量的黄金。因此,任何将其资金投资于美国经济的外国投资者,都事先知道如果他们的投资计划实现了能得到多少回报。毫无疑问,正是如此才有了欧洲大量资本涌入美国,并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国。
货币能够随时兑换一定量黄金的其他国家,对于国内或国外投资者来说同样也是更安全的地方。此外,这些国家的货币还自动地与美元,以及使用金本位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形成固定的比率。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指出的:“货币只是一定重量黄金的别名而已。”在这一时期,著名的金融家 J.P.摩根(J. P. Morgan)曾说道:“货币不是别的,就是黄金。”由于金本位制国家与其他国家交易时,不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威胁,因此降低了在这些国家中买卖或投资的风险。
金本位终结后,各国为国家间的货币稳定做出了各种努力。例如,一些国家将货币等同于一定数量的美元。欧洲国家也联合起来,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国际货币——欧元,而日元也成为另一种在国际金融交易中被广泛接受的稳定货币。然而,南美洲各国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们的货币价值经历了大幅波动,年度通货膨胀率有时达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
这些货币波动会影响产出、就业等实实在在的事情,当货币的价值面临诸多不确定时,计划和投资就很难进行,即使这些投资本来应该获得成功。阿根廷和巴西的经济问题尤其瞩目,这两个国家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都没有受到 20 世纪席卷其他大洲的战争破坏。
随着货币电子转账业务的发展,任何国家的货币可靠性发生变化几乎都会引起即时反应。任何想要制造通货膨胀的政府,都明白资金能够瞬间逃离。这样的货币体系所施行的规则与金本位下的规则完全不同,但是,只有国际货币体系在未来的经济压力中接受了现实的考验,我们才能知道它是否同样有效。
与其他经济领域相同,我们应该警惕包含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带来的混淆可能比它们澄清的还要多。在讨论各国货币的相对价值时,人们广泛使用“强”和“弱”这样的词语。当欧洲国家刚开始引入欧元作为一种货币单位时,它的价值从 1.18 美元降到 83 美分,并被称为相对于美元“变弱”了。后来,欧元又升值了,在 2003 年年初达到 1.16 美元,这时它又被称为“变强”了。如果我们能理解词语表示什么、不表示什么,那么词语就是无害的,但是如果我们将字面意思当作内在含义,就会产生误导。
“强”货币并<strong>不</strong>意味着使用该货币的经济体就一定会从中获得利益。有时它意味着相反的情况。使用“强”货币的国家,出口价格在其他国家的人看来是上升了。因此,一些欧洲公司抱怨欧元在 2003 年的升值使它们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因为按美元计算的产品价格上涨了,于是购买其产品的美国人变少了。同样,英镑变“弱”,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据《商业周刊》杂志报道:
处于困境中的英国企业,喜欢英镑贬值。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英镑对欧元的汇率下降了 11%,企业都对此表示了热烈欢迎……随着英镑对欧元转弱,英国商品在欧洲大陆的竞争力变强了,而欧洲大陆是它们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当来自欧元区的收益被转换成英镑时,公司的利润又增加了。
正如“强”货币并不总会带来好处一样,它也不总是带来坏处。在使用欧元的国家中,从美国借钱的企业会发现它们的债务负担减少了,因此偿还美元债务所需的欧元减少了,偿债变得更加容易了。当挪威克朗相对瑞典克朗升值时,居住在边境地区的挪威人,会穿越国境去瑞典购物,在瑞典购买衣服可以节省 40% 的钱。这里的关键是,“强”货币或“弱”货币这些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经济现实,而我们必须直接且具体地考察经济现实,而不能依赖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判断。
还应当指出的是,某种货币可以同时既升值又贬值。例如,2008 年 10 月到 2009 年 4 月的这一段时期,美元相对于瑞典克朗、瑞士法郎都升值了,相对于英镑和澳元却贬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