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2/5页)
梁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亦山哥真是天才,他竟然为客户创造出一个新产品!
“太好了!”付总激动地一跃而起,“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你在我们原来的思路上走得更远,搞定增质押,其实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痛点啊!”
我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道:“而且是不是还可以这样操作:如果颐和资产已投的定增项目很多的话,我们可以打包几个期限差不多的项目放在一起捆绑发售,这样可以降低单一项目的市场风险,还有利于扩大规模。”
亦山哥听了我的话眼前一亮:“说得好呀!等到我们做到一定规模以后可以更进一步,都不用考虑项目期限的问题了,直接把全部定增项目打进一个大包里,用‘918’的资金对接不就行了?”
对呀!只要颐和资产持续做定增业务,投资标的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个资产包,而“918”的资金期限灵活,正好可以用来匹配。这样既能让颐和资产的定增资金随时“贴现”,又能实现亦山哥给大客户定向发行“918”的设想,一举两得!
于是,亦山哥带我紧锣密鼓地开展新产品的设计工作。
说实话,虽然这对于鑫城财富和颐和资产是一种创新,但是很多私募基金早已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定增股票质押项目比较抢手,客户反响强烈,一年期产品给到7%~8%的收益率即可。就以客户收益7.5%计算,再加上1个点的募集费用和1个点的管理费,总成本刚好控制在10%以内,比“918”低不说,流动性风险也大大降低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一下过去几年A股市场定增项目的收益情况。据万得资讯统计,2011~2014年,定增项目平均收益率为11.41%、49.29%、54.34%和78%,四年平均数为48.26%,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更远超我们的资金成本。
在随后与颐和资产的对接中,我们充分考虑安全边际的问题,在他们推荐的已投定增项目中圈定了两个:首先,这两家都是成长型中小市值公司,有业绩支撑,也有后续做市值管理的动力和便利;其次,两家公司的大股东都参与了定增,显示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也相当于和我们是利益共同体;再次,颐和资产在这两个项目上的锁定期几乎同时结束,目前浮盈较多;最后,参与他们这轮定增的有一家知名投资机构,这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背书。
我们又征求了陈律师的意见,综合上述所有信息,修订了之前的设想,设计了一个更为简单清晰的交易方案。
颐和资产首期以价值约5亿元人民币的两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权向鑫城财富质押融资,融资额为股权价值(以质押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为准)的75%,融资期限为9个月,融资年化利率为9.5%。当股权价值下跌至85%时触发警戒线,颐和资产需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补仓(在二级市场买入两家公司股票),使质押的全部股权价值恢复至100%。颐和资产将为本息进行担保,并在股票全部变现退出时,向鑫城财富额外分配5%的利润。
我们认为这个方案最大程度上平衡了各方的利益。
在颐和资产看来,虽然付出9.5%的利息加上5%的利润,但是融资额大大超出预期:75%的折扣率基本是市面最高水平,其他私募基金和信托公司大多给到60%;银行虽然利率低,但是只有30%~40%的折扣率。
对客户来讲,投资标的物非常明确,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远比未上市的非标资产清晰透明,7.5%的年化收益也比较可心。
鑫城财富更是赢家:我们不仅获得了1%的管理费,还争取了一个利润分成,从历史数据推测,我们的最终收益可能相当可观。
我们还与付总商定了后续合作计划:第一,继续梳理他们手里其他已投定增项目,设计与“918”资金的对接方式;第二,对于未来他们拟投的定增项目,我们将择优发行专项基金予以配合;第三,在双方合作规模达到10亿元后,我们综合运用一年期基金和“918”资金,以长短结合的方式,为颐和资产打造一个持续滚动的定增项目资金池。
没错,当时我们很清楚设立资金池是违规行为,但是依然做出了这样的规划:既然“918”势不可当,那就找个合适的载体去承接,总比大量资金无处可去,最后一着急投到烂项目里或者被挪去放高利贷要好吧!没想到的是,我们精心设计的整套计划竟然遭到了杜叔叔和向小强的同时反对。
这还要从“918”过会的事说起。
03
在北方总部,一个项目想最终落地要过两关:立项会和评审会。按照杜叔叔最初的设计,立项会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通气会:业务部门初筛项目,向合规部提交立项申请报告、考察评估报告、交易对手背景介绍等基本材料,证明项目大体可靠后,在会上由三名委员(阿玛尼、杜叔叔和合规部总经理)确认可以正式推进,然后开启聘请中介机构尽调、商务谈判、设计交易条款及方案等一系列流程。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业务部门需要向评审会提交尽调报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和合规评估报告、投资后续管理方案、法律意见书、项目担保方案以及项目投资合同草案等文件。如果会议审核通过,项目就算正式落地了,业务部门可以接着编制产品说明书并与募集团队沟通。
不过我们的第一任合规部总经理把流程变得复杂化了。他是从一个大律所跳槽过来的,对风险的把控细致入微,业务部门给他提供的基本材料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会被打回去。亦山哥的风控意识很强,又有陈律师帮忙把关,所以一部的项目从来没有被他卡掉过;但是二部却成了重灾区,很多项目就是过不了合规部这一关,根本没法上立项会。向小强怀恨在心,不断在阿玛尼面前说合规部的坏话,终于在10月底逼走了这个绊脚石,合规部总经理由陈律师接任。
从深圳归来,向小强就开始积极推动“918”过会。陈律师深知前任离职的原因,也听说了吴伟群的支持态度,所以并没有在立项会层面阻拦——没有必要把矛盾揽到自己身上成为众矢之的嘛!不过向小强想通过评审会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时评审会委员共有6人(设为偶数是因为总会有一位业务部门总经理需要回避自己的项目):阿玛尼、杜叔叔、亦山哥、向小强、彭总和陈律师。其中,彭总从不出席,都是委托杜叔叔代为投票;谁都知道陈律师是亦山哥拉进公司的,显而易见他会与亦山哥绑定。这样一来,“918”的命运竟然落到了亦山哥手里:向小强要回避自己的项目,他只能拿到阿玛尼一张铁票,也肯定会失去杜叔叔和彭总的两票,所以亦山哥的态度至关重要。
向小强一向与亦山哥不和,在深圳又没谈拢,只好搬出阿玛尼来做说客。杜叔叔那边也对亦山哥表明态度,明确要求他带着陈律师投反对票。一边是公司直接领导,一边是自己的伯乐,这个局面似乎无解,怎么选择都会得罪另一方。随着评审会日期的临近,我看他有几天眼圈都是黑的,眼袋浮肿,真替他捏了一把汗!
不过,亦山哥毕竟是亦山哥,最终他还是找到了破局之术。
就在开会前一天的上午,向小强急得团团转,又拉不下脸,于是就派程霞去做最后的努力。当时我正好在亦山哥办公室,当着我的面,他向程霞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方案里必须写明此次为“918”一期产品,限额发行3000万元;第二,事成之后,程霞要单独请他吃顿大餐。鉴于两个部门以及他们二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我当时想亦山哥一定是在故意刁难对方。程霞蒙了,过了几秒钟似乎又感觉被调戏了,脸一红,退了出去。
程霞应该只对向小强转达了第一个条件,仍然气得他暴跳如雷,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业务部门都是按照项目募集规模提成的,限额不就是限制提成金额吗!还是程霞更冷静,劝他不要冲动,两个人商量出一个还价:5000万元。
亦山哥点了头,然后去劝说杜叔叔:“阿杜”一直配合默契,这是北方总部顺利运转的基石。陈巧娟空降之后,特别是提拔马楠楠之后,阿玛尼已经有倒向吴伟群的迹象。这次既然已经争取到限额发行,从大局出发,何必要为了5000万元的事和他撕破脸呢?杜叔叔说,如果能做到定向、限额,他也可以考虑同意;但是为什么这次只争取了一个条件呢?
亦山哥解释说,“918”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灵活,使用不好固然可怕,但是使用得当也可能成为公司内部资金调配的重要工具,关键看谁去用。如果逼着向小强定向使用,没准他找的融资方根本不靠谱,会增加风险;而不定向的话,日常使用中杜叔叔和陈律师的话语权就比较大了,反而相对更安全。
杜叔叔听后立场也有所松动,但还是不大放心。亦山哥又说,向小强说得很对,咱们不做,深圳总部也会去做,还不如掌握在我们手里更安心,再说吴伟群和阿玛尼都要做的事,宜疏不宜堵啊!杜叔叔沉思良久,做出了决定:他自己(加上彭总)依然会投反对票表明立场,但是不再限制亦山哥的选择。
评审会最终的投票结果是3:2,“918”产品就这样在北方总部诞生了。
我们都知道它会是一个吸金法宝,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5000万元的产品,北分一家就卖掉了3000万元,5天时间就全部销售一空!这个募集速度甚至接近鑫城财富在全国的日均募集水平!
这个震撼的结果瞬间传遍整个集团,大家急不可耐地想了解详细情况。包括我和淑玲在内,北方总部所有业务部门人员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深圳总部项目部更是跃跃欲试。奇怪的是,吴伟群却异常冷静地按住了他们,明确表示“918”暂时只在北方总部试点。
不用说,阿玛尼和向小强喜笑颜开、弹冠相庆,他们俩一下子成为整个集团的焦点不说,这次的成功还预示着这款新产品是有生命力的,后续发行肯定不成问题,而且日后很有可能成为常态化发行的产品,这就意味着丰厚的提成也在向他们招手!项目二部瞬间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听高腾说,公司内外足足有一打人请他帮忙给向小强递简历,托请杜叔叔的人就更多了。向小强在公司里简直上了天,到处说自己要升职了,除了“三巨头”谁都不放在眼里。特别对一部的人,他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似乎这回终于一战翻身,在业绩上反超我们。程霞也小心地避开直面亦山哥的机会,好像生怕他再提单独吃饭的事。
亦山哥早就预料到这一切,让我和淑玲不要放在心上,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当时正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宜兴项目已经完成尽调,我们一边准备公司上会材料,一边开始与募集团队沟通;不久,与付总又谈定合作框架,我们在定增领域并不专业,还得尽快补习大量知识,并要在充分调研和探讨的基础上设计交易方案。那段时间一部开启了“5+2”和“白+黑”模式,天天连轴转,旅行箱就放在公司,要么在办公室早起贪黑地开会做文件,要么拎起箱子就出差。不出两周,我们三个人相继得了重感冒。连保洁阿姨都说,你们几个人比我还辛苦。亦山哥苦笑着说:“是呀,回家教育一下您儿子,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让他当金融民工!”
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痛,是因为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也还没有完全走出成明项目失败的阴影;快乐,是因为正在做的两个项目前景不错,而且我和小何也正在热恋当中,只是我的个人时间太少了。为了手头的工作,我第一次错过了杜叔叔和老妈的饭局,也不得不忍受着和小何只能在公司相见、没有时间约会的煎熬。记得有个周五她下班等了我4个小时,我非常感动,坚持打车送她回家,结果在车上倒在她怀里睡着了。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金购吃午饭,回来的时候电梯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于是我不顾她微弱的抗议,把她一把搂过来热烈地接吻……
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种感觉:那些点滴的甜蜜幸福似乎胜过了日夜的厮守,正如同忙碌的加班出差胜过了平稳的朝九晚五。为什么?也许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过平淡,需要新鲜的东西刺激吧!其实无论那是幸福还是辛劳、是甜蜜还是苦涩,凡是能在生命长河中泛起浪花的,都是值得回忆的。只要没有发生不可逆的损失,吃点苦又算什么呢?人生在世,不知苦永远都不会懂得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