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帕特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也在遭遇又一波大震荡。4月,巴克莱量化研究员马修·罗斯曼(前雷曼兄弟员工),跟踪量化策略的指数纷纷出现“自发布约15000天以来最大的涨幅和跌幅。”
引发大崩溃的有毒资产市场正在大幅萎缩。CDO已经万劫不复,CDS交易清淡,但华尔街其他潜在的危险量化小玩意儿就像杂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们开始担忧一种叫做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高杠杆投资工具,投资者将钱投入了大量这种基金,这些基金追踪着各种各样的市场,比如原油、黄金股、银行股等。光是在2009年3月就有约34亿美元新资金涌入杠杆交易所交易基金中。银行量化交易部门和对冲基金开始用专门的工具追踪交易所交易基金,以弄清这些基金何时开始买卖。如果他们能够预测未来——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掌握了真谛,他们就可以抢先建仓,坐等盈利。
人们的担心之处是,如果所有交易所交易基金同时买入(或卖出,许多交易所交易基金持有可以做空),就很有可能掀起毁灭性的剧烈动荡。巴克莱全球投资者公司的两位顶级研究员陈明德(Minder Cheng)和阿南思·麦德哈范(Ananth Madhavan)在一份交易所交易基金研究报告中称,这种工具可能造成意外后果,给市场带来潜在系统风险。他们写道:“交易所交易基金很有可能扮演1987年大崩盘中投资组合保险所扮演的角色。”
另一大忧虑是计算机驱动交易基金交易量的爆炸式增长,如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和过程驱动交易小组。芯片在提速、连接在提速、算法也在提速,交易成了速度竞赛,瞬间交易是当下最热门的东西。
各大基金的交易速度已经达到了微秒,也就是百万分之一秒的水平。在距离曼哈顿下城大约35英里(56千米)的新泽西州莫瓦市,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在建造新的数据中心。这个巨型数据中心有三个足球场那么长,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飞机场还大,专门用来处理计算机化交易。约纽证券交易所联席首席信息官斯坦利·扬(Stanley Young)这样告诉《华尔街日报》:“当人们谈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时候就会想起它,它是我们的未来。”
但监管者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越来越多的高频交易公司从经纪人那里借入计算机识别码,直接“裸准入”(naked access)交易所,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非常担心。高频交易公司对市场有诸多好处,它们的存在使得投资者买卖股票变得更容易,因为不论何时总有高频交易者愿意当你的交易对手方。但它们同时也带来了一大问题:风险管理水平很差的流氓基金会引发破坏性的卖潮。
一位向高频交易公司提供服务的某公司高管说:“我们考虑到了这一威胁,总是提心吊胆,觉得一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式的炸弹会在五分钟后爆炸。”
2009年6月,高频交易的世界终于来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刚从高盛程序员位子上辞职的宽客谢尔盖·阿利尼科夫(Sergey Aleynikov),在结束了芝加哥之旅后乘飞机前往纽瓦克。在纽瓦克自由机场(Liberty Airport),他一下飞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抓了起来,并被起诉到法院,罪名是窃取高盛高频交易团队的机密代码,双方在法庭上展开了唇枪舌战。
此事因与另一只芝加哥对冲基金巨头有关而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只对冲基金就是大本营。阿列尼科夫刚刚在泰莎技术公司(Teza Technologies)获得了一个职位。泰莎技术的创始人就是前大本营的赚钱机器战术交易部门的掌门人米沙·马利舍夫。阿列尼科夫被捕六天后,大本营也将马利舍夫及其数名同事(均为前大本营员工)告上了法庭,声称他们违反了非竞争协议,而且可能窃取了大本营的代码,但被告人断然否认。
该案披露了从前不为人知的大本营快速交易操作的细节。战术交易部门的办公室戒备森严,由全副武装的保安看守,需要输入特殊代码才能进入,而且装有多部监控录像,以确保大本营自营信息不被窃取。多年来,大本营在代码开发方面投入了几亿美元,它指控马利舍夫及其同伙威胁到了这笔投资。
该案还披露,战术交易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2008年该部门利用市场波动获利超过10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大本营的对冲基金业务亏损高达80亿美元。这不禁令人怀疑格里芬为什么要在2007年将战术交易从对冲基金业务中剥离,这一举动使他在这一赚钱机器中所占的股份大增,而与此同时他的投资者却在遭受重创。根据熟悉战术交易财务状况的人士透露,大本营的几位高管,主要是格里芬,拥有基金60%的所有权,而该基金规模已达20亿美元。
所有这些争议都引起了监管者和普通投资者的警觉,他们不曾料到,光速交易已经成了金钱网络的核心。由格里·班伯格和吉姆·西蒙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大卫·肖和彼得·穆勒等人在90年代深化的策略之网被急速交易所主宰了。但是,随着计算机驱动交易达到了令人瞠目的高速,危险也在潜滋暗长,我们对此感到担忧绝非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