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知古干政用事传到民间后,优伶就此编了一出戏剧,名为《参军戏》:有一参军正在举办宴会,有小吏来请长官签署文书。参军怒道:“我方听觱篥<a id="ch17-back" href="#ch17"><sup>[17]</sup></a>,可少缓!”小吏请至再三,参军回答如前。小吏遂上前击其首道:“事不被觱篥坏了!”宋时民间俗呼黄冠<a id="ch18-back" href="#ch18"><sup>[18]</sup></a>为觱篥,矛头直指吴知古败政祸国。

吴知古久居宫掖,揽权纳贿,市官鬻爵,势炎熏灼,无耻士人竞相辐辏其门。但其来历却无人知晓,无人知道她是何方女道,又是从何处渠道入宫受宠,甚至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独门秘术,能成为自端平到宝祐二十年间最显赫的女道士。

张珏早知道当今理宗皇帝崇尚道教,甚至不顾非议和祖训引女冠吴知古入宫,却因为自己心思全在李庭玉一番话上,竟未想到王立口中的“吴知古”即是那权势熏天的吴知古。也难怪他想不到,以吴知古的地位和身份,该留在临安禁宫中享福,又怎么会跑来西南一隅的钓鱼城呢?

当然,王立说了她是为发愿而来,要为亡父做一场法事。那么她的亡父,是不是当年被斩首碎尸的吴曦呢?她的年龄,不但符合李庭玉口中的吴若水,就连她入宫的时间,也恰恰是在金国灭亡后,极其吻合。可这样一个在金国出生长大的叛将之女,如何能以女冠身份潜入禁宫二十年?她又有什么目的呢?

张珏忙问道:“王将军一直随侍尊师,她可有提过……”王立却不肯再说,道:“张将军还想知道什么,不妨自己去重庆府问余相公去。我可是什么都没说过。喂,天快亮了,你不困吗?我可得眯上一会儿。”

张珏无奈,只得悻悻离开。

天光已蒙蒙发亮,早起的僧人已开始打扫院子,又是一夜过去了。

到药师殿时,兵士过来禀报道:“赵安将军发现了一些线索,抓了一个光头和尚,关在那边柴房中。”张珏道:“赵安人呢?”兵士道:“歪在那边亭子里睡着了。小的这就去叫醒他。”张珏道:“不了,让他睡吧。我去看看那和尚。”

兵士忙引张珏来到柴房。那和尚三十岁模样,被缚得结结实实,正歪倒在柴堆上呼呼大睡。兵士上前踢了他一脚,叫道:“起来。这是我们张将军,他要问你话?”和尚茫然睁开眼,愣了一下才会意过来,忙不迭地跪下。

张珏道:“你先起来。你是出家人,该只拜佛祖菩萨<a id="ch19-back" href="#ch19"><sup>[19]</sup></a>。我是凡夫俗子,受不起你这一跪。”和尚忙道:“是,是。”

张珏见他浑然不似出家人,倒似山野村夫,问道:“你是护国寺的僧人?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那和尚道:“小的法名大法,自幼在护国寺出家。”张珏哑然失笑道:“自幼出家?那为何我在钓鱼城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你?”

大法道:“小的是替人出家<a id="ch20-back" href="#ch20"><sup>[20]</sup></a>,但后来家里没有男丁,缺人干活儿,又将小的接了回去。小的只是时不时地来庙里看看,不常来,其实也不算真正的出家人。不过小的有五花度牒。将军不信的话,可以去问方丈。”

张珏道:“你是合州本地人?”大法道:“是,小的是石照县<a id="ch21-back" href="#ch21"><sup>[21]</sup></a>人,家离钓鱼城不远。却不知小的犯了什么法,将军要将小的绑在这里?”

张珏心道:“我派赵安去找护国寺管事查新近才入寺出家和打杂的,原是怕蒙古奸细籍此混入了护国寺。赵安多半发现这大法最近才入寺,觉得他可疑。可我看此人傻里傻气,又是合州本地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替蒙古人做事。”便问道:“既然你不算真正的出家人,如何最近又来了护国寺呢?”

大法道:“因为买牒给小的出家的雇主要来护国寺。这些年,小的家里生活全仰仗雇主出钱,小的怕雇主发现小的其实没有替他出家……”

张珏心念一动,问道:“买牒给你出家的人,是不是姓吴?”大法道:“是啊,将军怎么知道?”

张珏问道:“她叫什么名字?”大法道:“对方没说。”张珏道:“雇主可是现下在罗汉堂中的女道士?”大法道:“是那位要连做三天法事的尊师吗?小的没见过她,来小的家里的人,都是男子。”又道:“本来方丈也要小的参与法事,可那位尊师嫌小的说话粗鄙,将小的赶了出来。”

张珏又问了大法出家时间,恰好是在吴知古入宫之后,心中疑云愈发浓厚了起来。

大法道:“不知小的到底犯了什么法,还请将军明示。”张珏道:“你没有犯法。有一件重要案子,可能需要你做证人。”命人解开绑索。

大法很是高兴,问道:“是什么重要案子?是跟小的雇主有关吗?”张珏道:“到时我再告诉你。不过你要先留在这里,不能让旁人发现了。”大法道:“是。”

张珏出来时,见赵安还在龙眼亭中倚柱打盹,料想其困顿得厉害,便道:“我先出去清醒清醒,等太阳出来,我再回来。若是赵安先醒了,叫他亲自带人将这个大法押去军营牢房中,秘密关押起来。”又命随侍的兵士也散开歇息。

他独自出来护国寺。到山门时,发现只有一名兵士守卫,颇为奇怪。

那兵士忙道:“平三他们几个不知道吃了什么,忽然一起闹肚子,都去蹲茅房了。换班的还没来,只有小的一个。”又禀报道:“张将军,那边钓鱼台上有个奇怪的人,天不亮就来了,一直站在那里。”

张珏道:“钓鱼台是千年名胜,兴许是游客吧。”兵士道:“那人手里抱着个瓦罐。昨晚工匠唐平不是报称作坊中丢了一罐火药吗?小的越瞧越觉得那人可疑。不过只有小的一人在这里,不敢擅自离开。”张珏道:“那好,我过去看看。”

兵士道:“将军小心,万一他手里抱的真是火药,小心他来个鱼死网破。”张珏道:“我会多加小心的。”

清晨的钓鱼山处于宁静与安详中,山风拂动晨雾,四下流转。一名中年男子站在钓鱼台上,恬淡中带着些许沧桑的气息。

张珏一眼见到那男子,便断定他不是游客,立即生了警惕之心,几步跳上钓鱼台,问道:“敢问先生从哪里来?”

那男子回过头来,脸上闪过一丝明显的厌恶,显是因为被人打扰而感到不快,但他并没有发作,只淡淡问道:“将军是……”张珏道:“在下张珏,是钓鱼城的守将。”中年男子点点头,怅然回答道:“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张珏问道:“先生手里陶罐中装的是什么?”中年男子脸色忽变,沉下脸来,问道:“张将军问这个做什么?”张珏道:“军中丢了一罐火药,张某职责所在,想检查一下陶罐中的物品,还望先生体谅。”那男子连连摇头道:“这不是什么火药,而是我妻子的骨灰。她死得这么悲惨,我不想让她再看到人间的是是非非。”

张珏道:“先生……”那男子道:“张将军请先退下,让我与我妻子单独待上一会儿。等到日出之后,我自然会给张将军一个交代。”

张珏微一沉吟,道:“抱歉。”便跃下台去。

那中年男子面朝悬崖,静静伫立。等了好大一会儿,东方终于露出了一丝红光。渐渐地,天空变成了半透明的橘红色,云朵尽数被镶嵌上金色的丝边,泛着梦幻般的光芒。忽然间,晴光四应,红绿万端,身不啻在霄汉间,尘寰野马,一瞬而已。

那男子忽然吟诵道:“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朝东方挥了挥手,又叹道:“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便抱着瓦罐跳下了悬崖。

张珏惊呼一声,急忙跳上台来抢救,却是已经迟了。往悬崖下一望,那男子早已不见了人影。云雾缥缈中,只在半空有些许白色粉末飘扬,那该是中年男子妻子的骨灰了。

奇异的忧伤在早春薄雾间缓缓游走。这男子没有留下姓名,便这么走了。他在红尘中轻轻挥手低吟,便把人世间所有羁绊和牵挂化成了淡淡云烟,芸芸众生不再是偎依。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一定是不幸的,所以决然选择了轻生。但活着的人就是幸福的吗?烽火几季,战及苍生,世道的起落早将所有人一同拖入了深渊。诚如合州主帅王坚所言,这钓鱼城的宁静,也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

许久之后,张珏才知道那从钓鱼台上跳下去的中年男子名叫安乙仲。他怀中的骨灰,自然就是他的妻子汪红蓼。他们在钓鱼台相逢相知相许,最终又在这里相伴离去。挫骨扬灰之后,终于得到了真正的安宁。

安乙仲临死前吟诵的“荣华东流水”诗句,出自李白《古风》。全诗为:“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

<a id="ch1" href="#ch1-back">[1]</a> 鸡公车:亦作“鷄公车”,一种独轮手推车。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出师伐魏,为解决出川栈道上人背畜驮的运输困难,研究制造了“木牛流马”以代人力畜力。其中“流马”即是鸡公车,其形状近似公鸡(方言称鸡公),故得名。因系独轮着地,无论平原、山地、羊肠小道皆可畅行无阻,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亦被学者认为是现代自行车的始祖。

<a id="ch2" href="#ch2-back">[2]</a> 鄱阳:今江西波阳。

<a id="ch3" href="#ch3-back">[3]</a> 《黑鞑事略》是一部关于蒙古的见闻录,由彭大雅撰写,同代人徐霆作疏。宋人称蒙古为黑鞑靼﹐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即汪古部)。彭大雅在绍定六年(1233年)以书状官随使蒙古,徐霆于端平初年(1235—1236年)随使蒙古。彭大雅先写下了书稿,徐霆归来后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与彭大雅书稿互相参照,以彭稿为定本,把自己的不同记载作为疏(注释)写在各有关事项之下,合成《黑鞑事略》一书。书中介绍了蒙古立国、地理、气候、物产、毡帐、饮食、语言、风俗、赋敛、货易、贾贩、官制、法令、骑射、军事诸事,因所记均系亲身见闻,是研究蒙古汗国政治、经济、军事的珍贵史料。书中多处提到“回回”一词,如“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燕京市学多教回回字及鞑人译语”,“自鞑主以下只以银与回回令其自去贾贩以纳息”,等等,是继《梦溪笔谈》之后,宋人著述中涉及“回回”及伊斯兰教最多的撰著,对研究回族史、维吾尔族史及蒙、回、维吾尔等各民族关系史都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抄宋刻本,近人王国维撰有《黑鞑事略笺证》一卷。

<a id="ch4" href="#ch4-back">[4]</a> 史嵩之: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史载为南宋大臣史浩之孙,史弥远之侄,但实际上史嵩之祖父是史浩的堂弟史渐。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因权相史弥远的关系,一路官运亨通,历官通判襄阳府、京湖制置使等。嘉熙二年(1238年),拜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年(1239年),拜右丞相兼枢密、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军马。淳祐四年(1244年),遭父丧,夺情起复,因力主与蒙古和议,为公论所不容,被迫致仕,闲居十三年后卒,封鲁国公,谥庄肃。有《雪后》诗云:“同云收万里,斜日已三竿。有鸟皆潜迹,无风尚送寒。晴稽如下雨,祐涧忽鸣湍。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写雪融之景,视野开阔,描摹细微。

<a id="ch5" href="#ch5-back">[5]</a> 李鸣复:字成叔,四川泸州人。嘉定二年(1209年)进士。四川制置使郑损荐于朝,历官司农寺丞,迁驾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军器少监、大理少卿、权工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权刑部尚书兼给事中、签书枢密院事等官。进对言:“荆襄制臣有当戒者三:曰去私、禁暴、惩怒。”后因与大臣杜范不和,离朝出任福建安抚使。他较早意识到蒙古将会对南宋构成致命威胁,重视四川布防,主张修城筑寨,固守为重,因而对彭大雅修建重庆城全面支持,反而成为杜范攻击的借口。

<a id="ch6" href="#ch6-back">[6]</a> 签书枢密院事:宋官名,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始置。本名签署枢密院事,避宋英宗赵曙讳改。与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职而品秩较卑。大抵以处资浅之人,由此渐升同知及枢副。多以文臣为之。

<a id="ch7" href="#ch7-back">[7]</a> 杜范:字成之,号立斋,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少年师从杜知仁,是大儒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仕宁宗、理宗二朝。历任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右丞相等职,号称“南渡宰臣之冠”。其人以理学之士身份入仕,终获重用,亦如大多数理学之士一样空言多而实政少。所谓“南渡宰臣之冠”,其实名过其实,其出仕期间没有任何实际政绩,反而对主战派大臣一再进行攻击,如任监察御史时,弹劾右丞相郑清之“不量非才,妄邀边功,用师河洛,兵民死者数十万”。又弹劾郑清之、李鸣复等人把持朝政,陷害无辜,招权纳贿,勾结蜀师赵彦呐丧师害国,导致襄蜀俱坏、江陵孤危、两淮震恐的局面。还公然说:“(李)鸣复不去则臣去。”理宗不纳所言,杜范遂拒入台官任职。所谓书生意气,好争闲气,即指此也。

<a id="ch8" href="#ch8-back">[8]</a> 史嵩之罢相后,杜范入拜右丞相。但杜范拜相后不到八十天便暴毙。一个月后,受杜范提拔的工部侍郎徐元杰在阁中吃过午饭后,离奇中毒,指爪爆裂而死。宋理宗刚刚下诏将阁中承侍吏役逮交临安府审讯,户部侍郎刘汉弼又因为在阁中会餐,忽然得病身死。当时杜范、徐元杰、刘汉弼被称为“淳祐三贤”,杜范与史嵩之素来不合,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刘汉弼、徐元杰更是坚决上书要求罢免史嵩之之人。时人都怀疑三人死得不明不白,是被人谋害而死,以致群臣到阁堂会食时,竟然没有人敢动筷子。尤其离奇的是,史嵩之的侄子史璟卿(史嵩之弟史时之之子)曾公开指责伯父席宠怙势,劝伯父辞去相位,不久后也暴病而亡,开始让人开始怀疑这一系列事件是史嵩之策划的。有人说史嵩之知道杜范嗜书如命,就先将毒药涂在书上送给杜范,杜范得到书后日夜翻看,毒气进入体内,就此失明而死。

<a id="ch9" href="#ch9-back">[9]</a> 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睢阳书院(即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故事参见吴蔚同系列小说《包青天》,朱熹故事参见《宋慈洗冤录》。

<a id="ch10" href="#ch10-back">[10]</a> 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事务时,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条教规,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又有《白鹿洞书院讲义》。淳熙八年(1181年)春,陆九渊访朱熹于南康(今属江西)。应朱熹之请,登白鹿洞书院讲席,宣讲《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之旨。大意在批评科举取士使文人唯知钓名,而不知修身;抨击为仕者但知官资崇卑、禄廪厚薄,而不能悉心尽力于国事民隐。朱熹深为赞许,故请陆九渊将此演讲写成文字,并刻石立于白鹿洞书院。

<a id="ch11" href="#ch11-back">[11]</a> 南家思国:蒙古对宋朝的称呼,由汉文“南家”和蒙古语复数后缀“思”而来。

<a id="ch12" href="#ch12-back">[12]</a> 汉代名将李广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箭手,传说其箭能射穿石头。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内中“飞将”,即指李广。李广故事见吴蔚同系列小说《大汉公主》。

<a id="ch13" href="#ch13-back">[13]</a> 招魂葬:谓人死而不得其尸,用其生前所着衣冠,招其魂而葬。

<a id="ch14" href="#ch14-back">[14]</a> 林灵素:温州(今属浙江)人。字通叟,本名灵噩。少依佛门为僧,因常受其师笞骂,后改从道教。政和(1115年)末,由左道录徐知常推荐于朝廷,林灵素称宋徽宗为神霄玉清王下降,又称自己是神霄府仙乡,褚慧,下降佐帝君之治,由此得宋徽宗宠信,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建上清宝箓宫以居之,徒众美衣玉食者达二万人。因为京城信徒日众,宋徽宗又设立“道学”,由林灵素主持修“正一黄箓青醮科仪”。王允诚为另一得宠道士,后因与林灵素争权,被林毒死。林灵素因早年与僧人结怨,欲尽废佛教,怂恿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下诏,改佛号为大觉金仙人,其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寺为宫,院为观。同年,京城大水,他上城作法,遭到役夫袭击,仓皇逃走,宋徽宗才知其为众所怨。后因与皇太子争道而触帝怒,贬为太虚大夫,终被斥归故里而死。

<a id="ch15" href="#ch15-back">[15]</a> 洞霄宫:道教宫观,遗址在今浙江杭州余杭区中泰的大涤山中下大涤洞。始建于汉武帝年间,唐代弘道元年(683年)奉敕建天柱观,乾宁二年(895年)钱缪改建为天柱宫,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奉敕改名洞霄宫。宋室南渡后,洞霄宫为天下道观统领,陆游撰《洞霄宫碑记》称其“与嵩山崇福宫独为天下宫观之首”。南宋朝廷常以去位之宰辅大臣提举洞霄宫。元代时,以洞霄宫总摄江、淮、荆、襄诸路道教,是元代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元人邓牧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元末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初年重建。清代乾隆年间再次焚毁,仅存方丈室、斗姆及道舍数间。今已废,尚留遗址。洞霄宫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因被誉为羽化成仙之佳境,素为隐逸者所爱。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有《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写景抒情明净美丽,轻盈活泼。

<a id="ch16" href="#ch16-back">[16]</a> 由于出家人享有一定免役和免税特权,又不从事生产,唐宋政府便以高价出售度牒来限制其人数,同时增加财政收入,称为“度牒费”。唐宋僧尼簿籍,归祠部掌管,由祠部发放度牒。唐久视元年(700年)八月十五日,武则天将造大像,税天下僧尼,每人出一钱。此为最初征僧尼税。天宝(742—755年)间,杨国忠遣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万钱。这是度牒费收入的开始。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赐陕西转运司度牒1000件,籴谷赈济,财政获利。宋室南渡后,军费大增,度牒费收入成为官府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宋王朝屡增度牒售价,如北宋时为28万—30万文,南宋淳熙初(1174年)则涨至50万—80万文。

<a id="ch17" href="#ch17-back">[17]</a> 觱(bì)篥:古代管乐器,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亦作“觱栗”。

<a id="ch18" href="#ch18-back">[18]</a> 道士多戴黄色冠帽,民间用黄冠指代道人。

<a id="ch19" href="#ch19-back">[19]</a> 宋代立国后不久,太祖皇帝赵匡胤来到大相国寺礼佛,问及皇帝是否应该跪拜佛祖时,住持答道:“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赵匡胤会心一笑,即成定制。

<a id="ch20" href="#ch20-back">[20]</a> 宋时官府出卖空头僧道度牒,富有者可以买牒给他人出家,认为这是替己修行,并负责承担出家人在寺观的费用。

<a id="ch21" href="#ch21-back">[21]</a> 石照县:今四川合川。原名石镜县,因境内龙洞沱嘉陵江激流中有石镜而得名。宋人祝穆《方舆胜览》记载,石镜因“正圆如月,其根崭岩,如云捧之”而得名。每当冬季嘉陵江枯水季节,石镜可出水三丈,届时就能见到石镜根部唐人王铤的题记:“大历三年,此石出,兵甲息,黎庶归,六气调,五谷熟。刺使兼侍御史王铤记。”此景名“照镜涵波”,是当地名景。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寒门国舅

寒门国舅

天子
出身寒门,想走科举这条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既如此,还不如走捷径,让姐姐去应选太子妃,未来当个皇后,自己做国舅,岂不美哉?弘治朝的国舅简直不要太舒服,莫说本领通天,哪怕浑浑噩噩,欺男霸女
其他 连载 0万字
华娱:从家有儿女开始体验人生

华娱:从家有儿女开始体验人生

young的个性
简版:导演:演员就是要真听真看真感受,你要往角色深处走。季丰:已经走得很深了。此时此刻,没有人比我更深了~长版:他是季丰,二十几岁的影帝大满贯。他是《家有儿女》里的小儿子夏雨。他是《武林外传》里的邱小东。他是《铠甲勇士拿瓦》里的端木将军,端木燕,一瑟辈瑟,懒说配听!他是新版《神雕》里的杨过,与神仙姐姐合作,打造经典。他是新版《流星花园》的道明寺,双手合十的刹那惊艳整个泰国机场。他是叶修,是张无忌.
其他 连载 17万字
诡妻笔记

诡妻笔记

胖东
白果被养父母卖给了需要冥婚的人家,可怜她事后连自己已经死了都不知道。但老天庇佑,她虽然生前没有好日子,死后却得了好归宿。
其他 连载 0万字
穿书八零:山里汉的娇娇媳

穿书八零:山里汉的娇娇媳

七米
《穿书八零:山里汉的娇娇媳》一个长得又瘦又小的豆芽仔,如何长成美女大佬,爹死了娘改嫁,养弟妹还能找到好丈夫!
其他 连载 4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