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萝西·L·塞耶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明白了。明明白白的事实是,我什么都没做却把你的生活变得更苦涩了一点。你很大度,没有把它说出来。”
“你为什么一定要看那个东西呢?”
“因为,”他说,一边擦了根火柴,护住火焰,凑近了明信片的一角,“既然我已经准备从带枪的歹徒身边撤退了,那我还是勇敢面对其他的麻烦吧。”他把燃烧的纸片扔到烟灰缸里,压碎残留的灰烬,这让她再一次想起了她在袖子里发现的便条。“你没什么可自责的——这件事不是你告诉我的;是我自己发现的。我承认我失败了,应该告别了,可以吗?”
俱乐部的侍者端来了白兰地。哈莉雅特手指交叉,她看着自己的双手坐着不动。彼得看了她几分钟,然后温柔地说道:
“别把它想得这么悲惨。咖啡要凉了。无论如何,你知道,我还能自我安慰说‘不是你,而是命运打败了我’。我还能保留我的自负完整无缺,而这是有意义的。”
“彼得,恐怕我有些前后矛盾。今晚我来的目的,是坚定地想要请你放弃。但我宁愿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我——我——”她抬起头,颤抖地继续说道——“如果我让你因为歹徒或匿名信的缘故而从我面前消失,那我真是该死!”
他猛地坐直了,导致他喜悦的惊呼半路就变成了痛苦的呻吟。
“哦这石膏绷带真是烦人!……哈莉雅特,你有胆量,不是吗?把你的手给我,我们可以并肩战斗直到我们放弃为止。来吧!别这样,你不能在这个俱乐部里哭。从来没有人在这里哭过,你再这样让我丢脸,委员会的人就要来跟我吵架了。到时候他们可能会连女士洗手间都一并关闭的。”
“对不起,彼得。”
“还有,不要在我的咖啡里放糖。”
那天晚上晚些时候,她借给不停大声咒骂着的他一只强壮的胳膊,把他从深陷的沙发里拽起来,让他在爱与石膏绷带的双重痛楚中尽量找到安宁,闲下来的时候她才想到,如果命运真的要击垮他们之中的一个,那绝不会是彼得·温西。他太清楚摔跤手的那种借力打力的技巧。然而她也明确地知道,当他在说“我是否应该离开”的时候,假如她坚定且带着善意地回答说,“对不起,但我想这样会更好些”,那事情本该就这样让人满意地结束了。
“我只希望,”她对欧洲之行的旅伴说,“他能够坚守某些底线。”
“但他确实做到了,”那位朋友回答说,她有着很清晰的头脑。“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问题在于你不知道。我知道了结事情不会让人感觉愉快,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帮你操那么多心,特别是他自己并不想解决这件事。至于匿名信么,对我来说,放任何精力在它们身上都是很荒谬的。”
从朋友的嘴里说出这些是很容易的,在她生气勃勃又勤奋努力的生活中并没有脆弱的部分。
“彼得说我应该找个秘书把它们彻底清除。”
“那么,”朋友说,“这还算个可行的建议。但我猜,既然是他的提议,你一定会找个巧妙的借口不去采纳它吧。”
“我可没那么差劲,”哈莉雅特说;并且聘用了一个秘书。
这样过了几个月,她不再费劲去讨论情感与理性两者互相冲突的要求。那样的谈话导致了一种危险的人格交流,在这当中,他有更活跃的智慧和更好的自我控制力,因此总能在不暴露他自己的情况下把她逼到墙角。只有通过极端粗暴的无理取闹,她才能打破他的防卫;而她也开始害怕这股冲动会把她变得蛮不讲理。
这期间她没再听到有关什鲁斯伯里学院的消息,除了秋季学期的某一天,伦敦一家愚蠢的日报上登出了一段关于“‘本科女’的破衣烂衫”的报道,宣称有人在什鲁斯伯里方庭里用长袍燃起了一堆篝火,而且据说“女性头头”准备给予纪律处罚。女人的事总是新闻,当然了。哈莉雅特给报纸写了一封尖刻的信,指出“本科生”或“女学生”都是比“本科女”更得体的英文措辞,并且描述巴林博士的正确方法应该是“院长”。这封信唯一的结果就是惹来了一封题给“本科女士”的信,以及信里“甜心大学女孩”的说法。
她知会了温西——他正巧是身边可以抱怨的最近的男性——说这类型的粗俗用语就是典型的一般男性对女性智力追求的态度。他回复说坏的教养总是让他恶心;但是这能比在标题上用教名称呼外国元首,还不带称谓更糟糕吗?
不过,大约在春季学期结束前三个星期,哈莉雅特的注意力再次被学院的事务吸引过去了,这次的关注更私人,也更令人不安。当她收到学监来信的时候,二月正呜咽着把它的泪水吹进三月。
亲爱的范小姐,
下周四校长将为新图书馆侧翼楼揭幕,我写信来是想请问你是否会来牛津参加开幕仪式。这个日子,一向是官方典礼的日期。我们本来以为学院的几栋楼这个学期开学就可以提供住宿,不过,由于和承建公司的分歧,以及建筑师不幸生病,我们的进度很不理想,恐怕那时只能勉强完工。实际上,一楼的内部装修还没有完成——然而,我们不能够要求奥克阿普尔勋爵改变日期,因为他的行程这么忙;而且毕竟,主要的问题是图书馆,而不是学者们的住宿,虽然她们的确很需要一个可以安顿的地方,可怜的人们。
我们现在格外渴望——我和巴林博士都是这样的心情——你能前来,如果你能抽出时间的话(虽然你肯定是有很多安排)。学院里发生了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对此我们会很乐意听取你的建议。不是说侦探小说家也应该成为实践上的警探;但我知道你也曾参与过真实的调查工作,而且我肯定,关于追查罪犯,你懂得一定比我们多很多。
不要以为我们都在自己的床上被谋杀了!不过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处理一桩“巧妙、利落的谋杀案”不一定会更困难!事实是,我们正成为恶作剧和匿名信的双重受害者,你能想象这有多令大家恶心。看起来这些信已经出现了好些时候了,但开始没有人把它们放在心上。我猜每个人不时都会收到一些低俗的信件;而且虽然这糟糕的东西当中的一些不是寄来的,但我们这样的地方也很难阻止外人把它们丢在门房甚至学院里面。可是恶意毁坏公物就是另一回事了,鉴于最近突然爆发的事件实在太恶劣,我们绝不能对此坐视不理了。可怜的利德盖特小姐的《音韵学历史》——就是你看过的那项正在进行的浩大工程——以最令人作呕的方式被人损坏了,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手稿被完全销毁,导致它们需要全部重写一遍。她几乎崩溃了,可怜的人——特别需要警醒的是,现在看来,这件事肯定是学院里的某个人干的。我们猜想某个学生可能对高级活动室心怀怨恨——可这绝不仅仅是怨恨——一定是非常骇人的那种疯狂。
我们肯定不能找警察——假如你看过其中一部分信件的话,就会意识到越少曝光越好,而且你也知道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敢说你肯定注意到一篇拙劣的新闻稿了,关于去年十一月在方庭里的篝火的。顺便说一句,我们一直没弄明白是谁干的;我们本来很自然地觉得,它是个愚蠢的玩笑;但现在我们开始怀疑那是不是根本就是同一个计划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你能抽出一些时间,用你的经验来帮助我们,我们将会格外感激。一定有一些应对的方法——这种迫害绝对<b>不能再继续下去了</b>。但在这样一个有一百五十个学生,日夜四处门窗大开的地方,开展任何工作都是极其困难的。
恐怕这封信写得很凌乱,但我的感受也就是那样,加上开幕典礼迫在眉睫,还有所有那些新生入学和奖学金的文件在我身边飘来飘去,就像瓦隆布罗萨的树叶<a id="jzyy_1_58" href="#jz_1_58"><sup>(11)</sup></a>!非常渴望下个星期四能见到你。
你真挚的,
利蒂希亚·马丁
这事做得太绝了!就是这种事,能最大程度地打击大学里的女性——不仅仅是牛津,在哪里都是。在任何团体里,当然都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人;但父母们显然不愿意把他们年轻纯真的孩子送去那些放任精神有问题的人们而不加控制的地方。即使这个恶毒的行动不会导致任何可见的灾难(而且你永远也不知道人们受到了这样的中伤后会作何反应),在公共场合清洗“弄脏的床单”是不会给什鲁斯伯里带来任何好处的。因为,虽然或许九成的污泥会被清除,但剩下的那一成很可能会,就像通常发生的那样,从真相这口深井的底部被挖出来,却无法去除。
还有谁会比她自己更了解呢?她对着学监的来信露出了苦笑。“用你的经验来帮助我们”;是啊,说得没错。当然,落笔时的原意肯定是最无辜的,可毫无疑问它们却会摩擦到旧伤。马丁小姐自己做梦都不会想到她给一个曾被指控谋杀的人写了一封会引起误解的信,无疑她也从未想到,向声名狼藉的范小姐寻求处理那种事情的建议,相当于提起了行刑室里的绳索。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证明那些受过教育、隐居在大学里的女性可能是多么不谙世事、缺乏心机。学监要是知道,从同情心的角度,最不应该找的就是哈莉雅特,她一定会被吓坏的;甚至,就在牛津,就在什鲁斯伯里学院里——
就在什鲁斯伯里学院里:在返校日当天。问题就在这里。她在袖子里发现的那张纸条就是在什鲁斯伯里学院被放进去的,而且就在返校日上。不只如此,还有她在方庭捡到的涂鸦。它们中的一样,或者两者皆然,是否仅仅是她自己与这个世界悲惨交锋的一部分?还是它们其实与学院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更相关?什鲁斯伯里不太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藏匿了两个心理肮脏的疯子。可是万一这两个疯子实际上是一个、而且是同一个疯子,那么这个暗示就该让人警惕了,而她则必须,尽一切努力,干预这件事,至少把她所知道的说出来。的确有这样一些时刻,面对公共利益,个人的感受应该被放在一边;而此刻似乎就是其中之一。
她不情愿地拿起电话,拨通了牛津的号码。在等待的时候,她又用新的思路把这件事回想了一遍。学监没有给出匿名信的细节,除了它们暗示了对高级活动室的怨恨,以及肇事者似乎来自学院内部。人们很自然地容易把破坏性的胡闹归咎于本科生;可是,学监并不知道哈莉雅特知道的那些。那种扭曲和压抑的头脑有足够的可能转而伤害她自己。“刻薄的独身女人”——“非自然的生活”——“半疯的老处女”——“空虚的胃和压抑的冲动”——“不健康的氛围”——她可以想出一套完整的、可以广泛使用的表述词来形容它。这就是山中高塔上居住的人吗?它会不会变成《嬉戏之风》<a id="jzyy_1_59" href="#jz_1_59"><sup>(12)</sup></a>里雅塔利亚夫人那座容纳挫败、变态和疯狂的塔呢?“若眼睛能洞察真相,人亦会为智慧点亮。”——可是拥有慧眼是否真的可能呢?“对于那些不幸生来就既有理性又有感情的人,你又该怎么办呢?”对他们来说,立体的视野似乎是必要的;但对谁来说不是这样呢?(这是一场愚蠢的文字游戏,但确有它的意义。)好吧,那么,关于选择某种人生道路这件事呢?是否一个人,仅仅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就无论如何都得寻求妥协呢?那么他就该永远被悲惨的内心战争所困扰,血液里充满困惑的噪音,上下翻涌——由此她沮丧地想到战争通常导致的后果:货币贬值、效率低下和状态不稳定的政府。
就在此时,打到牛津的电话接通了,学监的声音听起来满是激动。哈莉雅特先是简要地说明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具备侦探才能,然后表达了关切和同情,最后问出了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些信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