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在文学和文化史上,陶渊明的形象似乎已被这两句诗定格。陶渊明就是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就是陶渊明。人们愿意相信,确实有一个悠然、洒脱、静穆、无忧的陶渊明存在。

竹篱边,菊花旁,一杯酒,一张琴,一位安静无忧的诗人,没有来路的荒凉,没有前方的迷茫,没有灵魂深处的孤独挣扎。自古以来,无数吟咏描绘陶渊明的诗文与绘画,呈现的往往就是这一意象或场景。人们不约而同地认定诗人已经这样并始终这样。

这是不可能的。人是不可能轻易抵达静穆境界的,更不可能永远静穆。

陶渊明经常会有咬紧牙关的时刻。

这是人类中古时代,中国魏晋时期。公元400年前后,东方中国处于一个漫长乱世的极端状态。社会进一步趋向碎片化、丛林化。建安风骨已是风骨无存,魏晋风度亦风光不再。士人皆成惊弓之鸟,诗文无不热衷于浮艳藻饰,士风、文风萎靡至极。这个时代少有伟人,陶渊明却是一个。这位伟人以最平凡甚至是最卑微的面貌呈现自己。

众人纷纷往一个方向去了,陶渊明独自去了另一个方向。他在田园里将人生坚持到了终点。猛兽们在丛林里咆哮,田园之鹿卧于树荫。人生里虽有喜悦,但更多的是荒凉、孤独。所以,他时时需要一杯酒的支援与搭救。他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在他之后,他的田园竟沿着他选择的方向,进入历史,走向未来,来到我们中间。他的田园产生了无限丰富的意义。

屈原歌哭无端苍茫无际,他把命豁出去了;李白大喊大叫飞扬跋扈,他把心脏挂到胸膛外面了;苏东坡喋喋不休泉源万斛,他把“满肚皮不是”化作一腔豪气了。陶渊明呢?他隐忍内观自言自语:我只想过我一个人的日子。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陶渊明完全不存赢得世人围观喝彩愿望,实际上在其生年亦无半句喝彩声,但其“自言自语”却一再穿越时空,抵达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陶渊明堪称魏晋风度退潮后沉淀下来的一颗最有价值的珍珠,已近似一粒文化“元种”。

陶渊明给中国文化额外增加了一个灵魂——田园魂。陶渊明之前,这个灵魂若隐若现,陶渊明把它显化了,让它成为幽灵。只要是幽灵,就有一再现身的能力。

所以,这个幽灵来到了今天,来到了我们中间。

前生是一棵树

陶渊明这样的隐士,是用不让社会感到太疼的方式去反抗社会。陶渊明喜欢植物,喜欢各种树。树不会让任何生灵感到疼。“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陶渊明想象自己就是这棵树,一棵甘愿孤独,保持耿介的树。

以曹魏开其端的篡位方式,不断被后续者以更极端方式效法。社会这一巨灵,时常陷入疼痛难忍发疯抓狂状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个有足够力量篡位的枭雄或莽汉。江山能打则打,可篡即篡,最寻常方式是打篡结合。被皇权体制捧上天的“忠”,早已是一种稀薄的情感。晋宋之际及南朝,又是皇权政治最卑劣时刻,统治者连块遮羞布也挂不住了,君臣互残,同室操戈,乃家常便饭。

生命既然可以不必完全系于某个人或某种外在事物,就有了向其他方向发展之可能。“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语)这个漫长的乱世,却又成为皇权史上士人个性闪光的非凡时代。不过,士人张扬个性并无体制保障,高压之下缝隙之中的闪光常常是凄厉之光。“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先有曹操杀孔融,接着何晏、嵇康、潘岳、陆机、陆云、郭璞等名士,皆死于形形色色屠刀之下。无道的社会,危险的生存,使士人的生命表达呈现出诡谲乃至病态风貌,士人行状每每类似现代“行为艺术”。他们自恋又易活得不耐烦,惜命养生又易纵酒,重个性又易颓唐无状甚至人格瓦解。不肯屈服的嵇康,有刚肠热血又有极深自恋,以奇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挑战社会,无异于在玩命。刘伶乘鹿车抱酒而饮,使人荷锸而随,说:“死便埋我。”诸如此类。应当承认,匪夷所思的表演背后,暗含对生命尊严的庄严追求。但表演虽达于极致,却终究难以摆脱社会与自我的双重奴役。

陶渊明身上有他们的影子,又似乎和所有人都不同。不乏刚肠,却不像嵇康那样刀头舐血;嗜酒,却不似刘伶那般颓唐。

有的人,他的名字似乎就有强烈宿命意味。陶渊明、陶潜,他不叫这名字又叫什么呢?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避开剑戟,避开人群,避开他人目光,潜退至最低处,做渊中鱼,林中鸟,甚至成为一棵树,一株庄稼。这就是陶渊明。陶渊明、陶潜,一代又一代士人念一遍这名字,就好像是会晤一次幽灵,又似对自己的一次抚慰。

把自己视为一棵树,大约是中国文学里的第一次。一篇《五柳先生传》,自恋意味是有的,但多么健康自然,潇洒有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自我意象。陶渊明说:这是应是之我,我就是这个样子。写作时间在公元406年,即彻底归隐第二年。上一年年底,陶渊明辞去只干了三个月的彭泽令,结束了十余年忽仕忽隐、仕隐不定的彷徨生涯,从此彻底归隐,回到他名为“园田居”的居所。从上一年到今年,从江湖到田园,陶渊明已差不多整顿好身心,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在一个好天气里,陶渊明面对堂前的五棵柳树,若有所思,若有所悟,会心之处,不禁悠然而笑。

这一年,陶子四十二岁了。嵇康在比这个年龄还小两岁时被人杀掉了,后世的李白在这个年龄趾高气扬地踏入皇宫。这个年龄,对饱经磨砺又有丰富心灵生活的陶渊明来说,正是人生一个制高点,有了一个审视与展望的宽广时空。

柳树是五棵,不是四棵,也不是六棵七棵。这个人只能叫五柳先生。他还有大大小小五个儿子。儿子们总爱在树下顽皮。在陶子眼里,那五棵柳树也是他的孩子。

陶子望着那个叫“陶渊明”的人,觉得此时此刻那人有些味道,就为他写了这篇小传《五柳先生传》。陶子对“五柳先生”说:你就这样吧,你就按这个样子去过日子吧。陶子是陶渊明的旁观者,对话者。自言自语,与自己对话,是陶渊明由来已久的癖好。他的每一诗每一文,都是这种对话。没有形诸文字的对话可就更多了。陶子对自己这样观想的时候,忽然就会有灵魂出窍之感。他似乎已经看见了一个幽灵。这或许类似庄周梦蝶。陶子喜欢这个时候的陶渊明,愉悦自足,心无挂碍,一片澄明,茫茫然与宇宙冥一。

如果说陶渊明品格的核心是“任真自得”,那么《五柳先生传》就是这一诗性人品的形象化。“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沈约《宋书·陶潜传》)。这位五柳先生,诗意盎然,洒脱飘逸,时人却视为自况、实录。饶有趣味。那样一个人,在一心一意娱乐自己,却好似是在敲打自己的骨头。他的心情经常是柔软的,他的骨头却不软。他的快乐、他的“任真自得”,正根源于他骨头的坚硬。《五柳先生传》就像是这样的一块坚硬的骨头,在唱一首婉转悠扬的歌。

文章不足二百字,却连用九个“不”。把九个“不”一一标出来后,我第一次感到“不”这个字的形状是如此怪异有味。对这个世界,五柳先生说了一连串“不”,却并非剑拔弩张地说出来。令陶子憎恶的人或事物很多,陶子却不会去写一封“绝交书”。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如此开篇,何“实录”之有?渊明独特姿态也。在这个门阀壁垒森严的时代,我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标举。我退到最低处,退到柳树下,泥水自闭,却是为了不仰视任何一个人。何名号之有?这的确又是实录,陶子心态实录。喋喋不休的人们,互相奉承有多么厉害,互相蔑视就会有多么严重。正是因为人人皆索求高人一等,索求名号耀眼,所以所有的灵魂都在他人面前跪着。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远离互相奉承,就是远离互相蔑视。陶渊明去世后,小他近二十岁的朋友颜延之作《陶征士诔》,深情悼念他。文中有此语:“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每见其默。”古人解读陶渊明,没有比这话更好的了。我甚至认为,颜延之对陶的理解,比陶对自己的理解更到位更深入,更能准确彰显出陶渊明的独特存在。陶渊明每次到众人那里去,都迫切希望立即逃离,而在众声喧哗时,他的“默”又“无声胜有声”。在他人眼里,陶子该是极寡淡无味吧。找不出历史里还有哪位古人,曾用类似的话去评价过另一位古人。晚年陶渊明这样宽解自己的孤独:“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咏贫士》)——即使平生无一知己,亦不必视为可悲。这是极高远极放旷境界。我们知道,大孤独者鲁迅尚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是,有颜延之话在,陶子不能说无一知己了。我们今天看陶渊明,觉得他是孤峰独绝,其实不是孤立的。魏晋这个悲惨乱世,却有逼人向自我认知走、向存在深处走的非凡之处。陶渊明是证明,颜延之亦是证明。颜延之的话有沟通古今的力量,千载之后读之,仍不能不戚戚然。颜与同代人一样,都犯了忽视陶渊明诗文价值的错误,但有此一文,有此话,就足证颜延之人性的丰富。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话前半截每为人所乐用。用于自己,大半是一种以自谦出之的骄傲:不要小看我,我好读书,我读书不少。用于他人,则免不了调侃讥讽之意了。毛泽东曾对某公下此断语:“此公,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讲话,不得要领。”对渊明来说,自谦自傲都不是,调侃自己的味道或许有,要义却仍是“任真自得”。不偏执,不拘泥,通达自适,方能深入堂奥,臻于“会意”秘境。若寻章摘句,一穿凿即失其本旨。读书之弊,只在不得要领。会意之时,神往之际,则“欣然忘食”,不是痛苦的“废寝忘食”。“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桃花源秘境洞开,这好像是在说陶子读书之境界。“好读书,不求甚解”,陶子得意之言也。若把这话看作陶子读书潦草,可真应了那句话:痴人面前说不得梦。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酒,陶子离不开酒,肉身需要酒,灵魂更需要酒。陶子近似酒仙,但有人可能会视之为酒鬼吧。陶子解决之道是,喝醉了我就自觉从人家退出来,不在意人家留与不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子,会不会为了酒而对某位乡邻面露讨好之色呢?有可能吧。——我陶子这可是求酒,不是求官,求功,求名,求财。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对付穷的办法,就是守孔门“君子固穷”之道,就是照黔娄之妻的话去做。隐士黔娄家徒四壁,穷困以终,黔娄之妻不但不抱怨,还对人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赞扬丈夫。陶子之妻有没有黔娄之妻的境界呢?管他有没有,我陶渊明认同黔娄之妻。我向往的是做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你看,《五柳先生传》多像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你知道不知道没关系。我自己知道,我知道自己。我宁愿是一棵树,一只鸟,一尾鱼。

在这佛教风行时代,陶渊明不信佛,不信前生与来世,却从鱼鸟树木间去见证自己。我们的前生的前生的前生,不就是鱼鸟草树吗。陶子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自己还给自然,还给宇宙啊。同时,也就是把自己还给自己。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开局单人恐怖副本我兴奋了

开局单人恐怖副本我兴奋了

月光下的青鸟
关于开局单人恐怖副本我兴奋了: 绰号“疯夜”的叶枫穿越到惊悚游戏入侵的异界,进入十死无生的单人恐怖副本。所幸觉醒情绪系统,吸收鬼负面情绪就能兑换奖励。于是,当“疯子”拿到系统,游戏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有关“畜生疯夜”的事迹在惊悚世界慢慢传开,引起众鬼恐慌;某月某日,血色别墅,疯夜对女鬼夜莹下药,犯下人鬼共愤之罪;某月某日,迷雾山村,疯夜绑架鬼村长孙女,勒索幽杖;某月某日,藤藤古镇,疯夜掀开僵尸鬼的棺
其他 连载 12万字
春华秋实一生

春华秋实一生

如鹤
关于春华秋实一生: 魔精灵族的韦慕骁遇见了自己的伴侣—月之精灵李朝月,他们与青龙守护着秦如鹤和拥有帝皇血脉的鹿卿玖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一起冒险,一起成长,他们度过了春华,走过了秋实,他们,编制了自己的一生
其他 连载 22万字
借假修真的修仙家族

借假修真的修仙家族

忙则
关于借假修真的修仙家族:宇宙之道,神秘莫测,非大神通者不可得。溯其源,虽死而无悔!颠倒乾坤,借假修真,真我自如!……………………世间突变,太虚笼罩,虚幻交错,空间破碎,人们只能砥砺前行。沧海桑田,百舸争流,赵元中与家族从微末中崛起,屹立世间!
其他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