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司马迁成了一个自觉的悲剧人物。荒谬的身体,悲怆的精神,无情的世界,不能不令司马迁瞪大眼睛,他抛弃了灵魂里的最后一丝虚伪。司马迁裸体面对历史。他自觉地在荒谬中度过余生。他使用着这具无根躯体,直面并超越这个给他了巨大耻辱的当代世界,以惊人的意志,伟大的才华,坚强的人格,将自己送入历史。

与通常的阉割摧折人格作用相反,司马迁涌起的是反精神阉割的狂潮,是人格旗帜的高扬。

司马迁有哪些思想精神资源?

司马迁之世去先秦不远。他不难感受先秦那思想自由文化繁荣气息。同时,汉武帝时代大一统气象又令其振奋。他认可自己欣逢盛世,一直取“紧跟”时代态度。

靠铁血政策完成统一大业的秦朝,还没来得及为帝国安装“软件”,就土崩瓦解了。秦创立的国家体制却基本由新兴汉朝继承了下来。秦帝国企图用绝对权力绝对控制每一个人,建立一个传之万世的超稳定结构,不料迎来的却是昙花一现的宿命。“传之万世”又何尝不是后世帝王心事呢。只是秦之忽兴忽亡的惨烈事实活生生摆在面前,牧民之术再也不能像暴秦那样蛮横露骨了。

董仲舒极力将儒教加以神化和俗化,贴近皇权,贴近政治,他提出的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等主张,被确立为时代命题。这种貌似不容置辩的理论,很合统治者胃口。秦朝“以吏为师”求思想统一归于失败,武帝“独尊儒术”却大获成功。好在短命的秦朝难以完全阻断先秦那伟大的气息,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虽难以再现,司马迁时代却无疑尚能感受诸子的流风余韵。

道家人物司马谈却让儿子习儒。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司马谈晚年,崇儒已成大势,他当然希望儿子瞩目于时代显学。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期望。对孔子的倾心仰慕赞美,是弥漫整部《史记》的。司马迁要求自己做孔学衣钵传人,他自觉“折中于夫子”,即以孔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司马迁对道家又深情喜爱。《史记》许多篇章对此都有流露。后世有个性的士人往往都表现为尊儒而喜老庄。所谓儒道互补,是士人精神张力所在。司马迁可称之为开先河者。有趣的人,不论在儒在道皆有趣,反之则皆无趣。

司马迁这样确立创作目标:“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司马迁并无系统异端思想,但对儒学神化迷雾,却有独持异见的勇气,不时冲破当代儒术的羁绊。虽然我们从《史记》中得不出“究天人之际”后的明确答案,但司马迁之天不等于董仲舒之天,是可以肯定的。司马迁对孔子止于“圣化”,董仲舒则将儒教“神化”。董之天不可究,迁则究之。《史记·伯夷列传》中写到伯夷、叔齐品性高洁而饿死,盗跖暴戾以寿终,司马迁不禁感慨:“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司马迁的思想不时旁逸邪出,超越正统儒家规范,对汉代儒术更是颇有微词,其思想又体现出多元混沌乃至矛盾状态。

司马迁之魂,正是混沌又清澈,坚定又怀疑之魂。这是司马迁的深邃所在。

多元混沌的司马迁,最坚定明确的精神追求是把自己的名字擦亮。只有把名字擦亮,才能对得起自己经受的苦难,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天地宇宙,才能对得起手中的“史笔”。他是以悲壮之情对待这一点的。

重名是儒家传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司马迁视孔子此语为座右铭。“立名者,行之极也。”(《报任安书》)司马迁视确立名节为人生终极目标。《史记》中,他常常用名不虚立、名冠诸侯、名垂后世、名重泰山等语深情赞颂所述及的杰出人物。“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这是起义草民陈涉的豪言壮语。“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司马迁对自己的文采早有自觉,他认为如不把才华表达出来并传之后世,那是可耻的。

司马迁重名,亦出于儒家世俗伦理责任。“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把自己的名字擦亮,是为包括父母在内的列祖列宗尽孝。由此可见,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精神在司马迁生命意识中的地位。在司马迁看来,立德、立功与他无缘,唯立言是他可以把握追求的。

后世不断有人指责司马迁“急于求名”,这是不能仰见其伟岸人格之故。不可否认,宫刑使他的立名冲动更加紧迫强烈。可是,司马迁立名的首要目的是洗刷人生奇耻大辱,并且不是在当代洗刷,而是在历史里洗刷,在历史里为蒙羞的灵魂正名。司马迁之名,是名节、气节,是贯通古今、顶天立地的判断与正义担当,舍此则断无可能确立司马迁心目中之大名。从来都是名利相随,追名逐利必立足眼前当下,必巴结权贵。司马迁之立名却以彻底剔除眼前功利、抛弃当代为前提,完全不存以著述求当世功名之念。司马迁比孔子所要求的立名境界可说更彻底更纯粹。“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孔子把功名完全当作今生今世之追求,并且有年龄限度,越早越好。

体会一下司马迁这些话:“述往事,思来者。”“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报任安书》)“后有君子,得以览焉。”(《史记·封禅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太史公自序》)这一口吻,这一情怀,弥漫整部《史记》。这极重要。隔着两千多年的时空距离,更有利于我们体会这些话的伟岸与深情。司马迁是以未来意识去审视历史的。他把立名冲动放在一个巨大的历史坐标上。他判断历史,并自信其判断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司马迁重名,在某种意义上与追求真理同义。

创作却绝无眼前名利企图,不唯人欲横流的当今无人企及,古代亦罕有其匹。重名的司马迁,却取消了当代,取消了汉武帝评判他的资格。你割我的卵,我灭你的胆。眼前江山是你皇家的,我要打扫清理出一片“历史江山”。我的判断是根本判断。这是何等胸襟?谁能有此胸襟?谁曾有此胸襟?

司马迁在精神上彻底从现实退却,在历史里纵横驰骋。他要在历史里为自己正名。他竟然做到了。

天下大势在我胸

人穷则返本。

——司马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

司马迁单人独骑,一往情深,一意孤行,突入历史的纵深地带。

《史记》就记录的深度广度,思想情感的高度强度而言,不仅前无古人,亦堪称后无来者。从哲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史记》就是一部人性史,人性的秘密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司马迁之后,修史之责被统治者强调得愈来愈重,修史路径却愈来愈窄,以重臣监修史书成为常态,史书越来越无趣,个性光彩、人性深度、批判锋芒从史书中全面退却,再也难见文气丰沛、识见卓越。

司马迁看到这是一个势利世界,又是一个悲剧世界。无数人受利益的驱使,而陷入各种各样的悲剧。可是,还有无数人为了正义、情义、信念、国家,或仅仅为保持人格尊严,而自觉选择悲剧命运。《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一百一十二篇写人物,人物多数为悲剧人物。其悲剧人物之众,悲剧氛围之浓,悲剧性质之彻底,中国古代史学、文学著作皆无出其右。悲剧意识是司马迁的精神本质。“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独创的叹息形式,《史记》就是一声深长的叹息,众多篇章皆以悲夫、乎哉、矣、乎、哉等叹词来结尾。《史记》充满了郁结、苦闷、寂寞、激越、沉吟,可视为一篇淋漓着司马迁心灵苦汁的自传。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东京签到打卡

我在东京签到打卡

开心小帅
〖叮——签到奖励独栋建筑永久产权一份〗〖叮——签到奖励一亿樱元〗〖叮——完成打卡任务——奖励称号-全能咖啡店主〗〖叮——完成打卡任务——奖励特殊技能-高中学力制霸〗……穿越二次元世界,获得签到打卡系统。经营一家波罗咖啡店,每天上上学,煮煮咖啡,顺便想想怎么把楼上糊涂侦探的漂亮女儿追到手。这样的日子简直愉快。直到有一天……
其他 连载 239万字
生下来就死,阎王见了我都跪

生下来就死,阎王见了我都跪

火舞九天
关于生下来就死,阎王见了我都跪: 巫术?道术?风水秘术?山精鬼怪?吓死人?笑死人?不后宫梅无忌因冥皇附体,死而复生,天道不容。梅天浪精通梅山巫术,风水堪舆,通晓命理,卜算出孙子梅无忌此生三灾六劫十八难,灾灾要人命,劫劫不安生,不是他死,就是一群人死。为了保命,爷孙俩与鬼斗,与妖斗,与人斗,九死一生。五仙镇阴尸,黄毛尸怪,僵尸鱼,人面怪蛇,邪灵鬼婴,鳖幽灵,血尸傀儡,通灵猫煞...梅无忌自此踏上了一
其他 连载 141万字
巴托天行者

巴托天行者

东方云韵
经历过终焉时刻的亚瑟再一次重回这个疯狂而混乱的世界,只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玩家,而将是整个世界的希望。
其他 连载 47万字
食人鬼来自异世界

食人鬼来自异世界

帝牙卢卡
吾乃天上天下第一食人鬼樱咲未季!别看我这样,我也算是一个凶暴的人哦。
其他 连载 30万字
红到极处尽是黑

红到极处尽是黑

桂馥
其他 连载 31万字
落叶与盛夏

落叶与盛夏

失眠鲸.
1.喂,小鲸鱼 干嘛?少女一边洗手一边问道 和你说个事,少年注视着眼前这个在阳光沐浴下的少女,轻轻又带有点蛊惑的出口说,小-鲸-鱼,你喜欢我吗?要不要和我谈恋爱? 2.那年夏天,刚毕业,南溪亭问了陆远舟一个问题陆远舟,你真的喜欢过我吗? 陆远舟手揣兜里,懒散的回答道喜欢过,曾经很喜欢 是啊喜欢过,只是时机不对,只能遗憾错过,秋天与盛夏本就不是一种天气,更不是一路人 桀骜不驯的鳄鱼vs多面性慢热的小
其他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