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霍利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写作过程中,我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每写完一篇稿子,便把纸撕个粉碎,扔到车库的堆肥池<sup><a id="noteref_2" href="#footnote_2">[2]</a></sup>里。几个月后,这些绞尽脑汁才完成的作品都化作泥土,还养肥了一方土地,光脚走在上面特别松软舒服。这是和无限世界的一种真实、有形的联系。我喜欢这样告诉自己:当我死了,也会化成泥土,滋养一方土地。
几年之后,我走到了书中人物相似的位置上。不仅仅像阿尔一样被叫到一座华丽的房子,目睹曾经最喜欢的人不可逆转却又不出所料的堕落;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离这样的下场竟然也只剩下一步之遥。
成功与失败总会以不同的方式降临。我在写这本书时,辛苦完成的提案和全文书稿被四次打回来。要放在以前,这种压力早就把我击垮了,也许直接放弃或转而和别人合作;也许死不悔改,到最后毁了整本书。
我知道这段文字对我影响很深是因为写这篇后记时,准备把它打印下来,却发现几年前就已经在这一页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反思和感悟,而那时我在这个世界才只算初来乍到。显然我看得懂也能明白斯楚伯格在说些什么,却还是在日后犯下许多大错。这就像扫过一遍的地板,以为它会永远地干净下去。
若非蒙上帝恩典,我们也会变成他。<sup><a id="noteref_1" href="#footnote_1">[1]</a></sup>
距离第一次读到这本书过去了十年,我开始着笔写下自己的思考,重整行囊再次出发。如我所愿,从过去经验里学到的教训全都化为了行动。
若非蒙上帝恩典,我们也将沦落至此。
俾斯麦将军说过,所有傻子都能吸取自己的教训。而稍有难度的是如何吸取他人的教训。本书的初衷在于训练实现后者的能力,却最终围绕前者而结束。我在研究自我的同时,却开始发现隐藏在自己和那些崇拜已久的偶像身上的自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