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霍利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好的计划也不过是个念头,除非能够付诸实践。
——彼得·德鲁克
埃德加·德加以他美妙的芭蕾舞者印象派肖像闻名世界,然而你也许不知道他也曾是一位诗人。身为天赋异禀又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德加的灵魂饱含诗意——他有着能看到美的眼睛,懂得如何发掘灵感。即便如此,德加的诗并没有流传下来。为什么?也许从下面这段对话中可以一探究竟。一天,德加跟朋友斯特芳·马拉美<sup><a id="noteref_1" href="#footnote_1">[1]</a></sup>抱怨:“我想说的东西总是写不出来,可是我真的想了很多。”马拉美一针见血,说道:“想再多也没用,亲爱的德加,诗歌不是想出来的,是写出来的。”
多想无益,实干为王。
专业行家和业余选手的界限就在于此:是否同意只有想法是不够的,是否能把缥缈的灵感经验落实在纸上。诗人、哲学家保罗·瓦雷里在1938年曾说:“诗人要做的……并不是翱翔在诗意天地:这只是个人爱好。他真正要做的是让其他人能体会到诗意。”也就是说,诗人的任务是创作。
是艺术家,也是工匠。创作真实的产品,而非只在头脑中构思。抽象邂逅具体与现实,思想和空谈转换为实际的行动。
“你不能因计划而立名。”亨利·福特这样说过。雕刻家妮娜·霍尔顿对此有着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关于创造力的代表研究中相同的观点:灵感的萌芽并不能完成一尊雕塑。它只是单纯地存在,等待着人们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著名投资人、创业家本·霍洛维茨说得更直白些:定下一个宏大、冒险、华丽的目标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与其失之交臂时安抚手底下的员工。美梦易做,而真正折磨人的是半夜惊醒,只穿薄薄的汗衫冻得瑟瑟发抖,猛然意识到曾经的美梦变成了噩梦。
这些道理你都懂。你知道什么事情都需要实干,实干并不简单。但你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你真的清楚还有多少需要完成的工作就在眼前?别给自己喘气的机会,别纵容自己见好就收的想法。请记住,拼、拼、拼,永远地拼命做下去吧。
距离熟能生巧还剩下多久的磨炼,一万个小时还是两万个?这些都不重要。人生又不是赛跑,哪来的最后撞线?脑子里净念着一个数字,未来就多了许多条件。只要记得,眼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就足够了,成功靠的从来都不是智慧,而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样说起来似乎并不性感,但确实足以鼓舞人心。因为这意味着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只要我们耐住性子,戒骄戒躁,只要我们还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这样一来,你也许理解了为何自我对此显得气急败坏。“没有实现不了的?”它气不忿地嘟囔,“这意思是说我还没成功咯?”没错,你没有,不光是你,任何人都还没有。
自我主义的愿望很单纯:心想就是事成,纸上谈兵就能运筹帷幄。它从不作为,却一直想得到酬劳;想要刺激和有趣,却回避真正的努力付出——它妄想站在闪光灯下、躺在功劳簿上。
可现实是,我们在哪里付出汗水才能在哪里收割成果。
比尔·克林顿年轻的时候收集了很多便条卡,上面写着将来等他进入政坛后也许会有帮助的人的电话号码。每天晚上他都习惯性地翻阅这些卡片,给上面的人打电话、写信或通过其他方式增加联络。许多年过去了,卡片越攒越多,加起来足足有一万多张(在卡片信息被收录到电脑之前)。正是这些卡片把他一路送到了美国总统的位子上。
再想想达尔文,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进化论,在理论完整之前拒绝了很多著书出版的机会。那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在研究什么,更没有人会安慰他说:没关系的,查尔斯,慢慢来。你的研究将会改变整个世界,多费点工夫也是值得的。他只知道工作还没完成,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这两点就足够支持他一路走下去了。
思考一下:我们是否曾经一个人坐下来埋头工作?尽管手头的工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让人垂头丧气也可能让人痛苦无比。我们是否热爱工作,活着是为了工作而不是工作只为了活着?我们是否像伟大的运动员那样刻苦训练,还是永远没有定性,只追求一种心安理得的确定感?
Fac, si facis. 想去做,就去做。
还有一句拉丁谚语放在这里也很合适:Materiam superabat opus(手艺比材料更重要)。不管在基因上、情感上、财富上,有任何天赋都不过是个开始。天赋是我们所不能决定的。我们能决定的是究竟利用天赋还是白白浪费。
比尔·布莱德利是位年轻的篮球运动员,他常常提醒自己,“当你停止训练的时候,别人还在坚持。将来如果球场相见,那获胜的就是人家而不是自己。”《圣经·路加福音》第十二章里说:“主人来了,看见仆人警醒,那仆人就有福了。”你若以投入的时间或伪装的工作来自欺欺人,就迟早会被真正努力的人所取代。滥竽充数者终将面临考验,很可能就此被人识破。
布莱德利最终成为“全美战队”<sup><a id="noteref_2" href="#footnote_2">[2]</a></sup>一员、罗德奖学金<sup><a id="noteref_3" href="#footnote_3">[3]</a></sup>获得者,效力纽约尼克斯队拿到两次冠军,还成为一名国会参议员。看到这里你也许能发现,专注和投入能把一个人带到超乎想象的位置上。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没有耕耘,就真的没有收获。
如果工作只是大开脑洞,发挥天才该有多棒!如果工作只是大步走进会议室,妙语连珠震惊四座该有多棒!如果工作只是画笔一挥,泼墨之间就是一幅现代艺术佳作,该有多棒!可惜啊,这些都是幻想,或者说都是诳语。
有一句话似乎已经被人们说烂了:成功之前先假装成功。我觉得这是一碗不折不扣的毒鸡汤,只能在虚伪的世界里随口讲讲罢了。当有真材实料的人混在一群自吹自擂者中间难以分辨时,谁都想冒险赌一把,或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其成功前先假装,不如直接成功,那就不必假装了。你敢想象一位医生假装会做手术,一个四分卫假装会打球,一个骑士假装会骑牛?太荒唐了不是吗?那你又为何要这样做呢?
每次坐定身子准备工作前,先提醒自己:切忌不要高兴太早。想在“棉花糖实验”<sup><a id="noteref_4" href="#footnote_4">[4]</a></sup>中领取两份奖励,就要为实现野心而奋斗,为自己而投资。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但要适可而止。因为片刻鼓励之后,还要尽快投入训练、工作、提升。
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别人因疾风骤雨闭门不出时,你却依然跋涉;别人在赶制初稿模型的乏味中退缩,你却依然坚持;别人在欢呼赞美中放慢脚步,你却依然加速。你不需要做到最好,因为你注定会做到最好。
最后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吧。想知道木匠的水平,就看看他掉下的木屑。(乔纳森·斯威夫特)此话不假。想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低头看看脚下的地板吧。
<a href="#noteref_1">[1]</a>斯特芳·马拉美(1842–1898):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马拉美曾选择每星期二在自己家中举办诗歌沙龙,“马拉美的星期二”也成为当时欧洲艺术界的代表性集会。
<a href="#noteref_2">[2]</a>全美战队(All-American):有说法称最先起源于橄榄球,即美国大学中最为优秀的橄榄球选手入选全美战队。后来,该说法扩大到整个体育界。全美战队中的选手皆是各个体育项目里最优秀、前景最好的运动员。
<a href="#noteref_3">[3]</a>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成立于1903年,是世界竞争最为激烈的国际奖学金之一,又称为“世界本科生的诺贝尔奖”。每年申请者上万,最终只有八十三人能够脱颖而出。
<a href="#noteref_4">[4]</a>棉花糖实验(marshmallow test):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针对儿童自制力的经典实验。被试儿童可以选择在一开始领取一份奖励(棉花糖、巧克力等),或在坚持等待一段时间后领取相同的两份奖励。实验证明,能够为获得两份奖励而做出等待行为的孩子会在日后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