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信念 (第4/5页)
当年明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宣武门,汤节!
现在也先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武器去制伏这两位大将,他相信只要朱祁镇站在城下喊一声,这两座城池就会兵不血刃地归他所有。
阜成门,顾兴祖!
杨洪,人称正统年间第一智将,性格冷静镇定,屡出奇谋,作战之时极为狡诈,善用佯攻,经常用少量兵力搅得也先军鸡犬不宁。此外,他还擅长守护城池,也先进攻多次,都被他轻易击退,到后来,也先只要听到杨洪的名字就头疼,尽量避免与其交战。
他停了下来。
其二,宣府镇守者杨洪。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停顿,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还有一个门他没有说,这个门就是德胜门。
此后,郭登正式被任命为大同总兵,守护住了这道大明帝国最重要的门户。
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
在郭登的勇气感召下,士兵们众志成城,撑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去处啊。
“请诸位放心,我誓与此城共存亡,要死我陪你们一起死(不使诸君独死也)!”
众人并没有等待多久,因为于谦很快就说出了镇守者:
不久之后的一天,郭登召集士兵们,神色严峻地注视着他们,并当众拔剑立誓:
“德胜门,于谦!”
这些话也传到了郭登的耳中。
他用坚定的眼光看着每一个人,这种眼光也告诉了众人,他没有开玩笑。
此时郭登挺身而出,他亲自带领士兵整顿防务,慰问受伤士卒,鼓励他们继续作战。但当时的士兵们士气十分低落,郭登的这一行为并没有赢得多少人的信任,反而招来了不少风言风语。很多人认为,像郭登这样有背景的人,就算也先攻下了大同,士兵们送了命,他还是能够活着回去接着当官。
文武大臣们又一次吃惊了,可让他们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于谦马上要颁布的是一道他们闻所未闻的军令。
土木堡失败之时,大同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当时情况十分复杂,城内士兵慌乱,人心惶惶,加上还有也先军队不断地发动小规模进攻,大家都认定大同也守不了多久。时任总兵官刘安能力不足,无法处理防务,稳定军心。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事实上,在土木堡事发的时候,郭登还不是总兵官,他是凭着自己的表现才获得大同最高镇守者的职位的。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郭登,智勇双全,小心谨慎,而且是个高干子弟,他的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定侯郭英。承继着祖先的光荣传统,他也一直干着武将这一危险的工作。事实证明,他确实不是等闲之辈,在他守护下的大同,是也先完全无法逾越的障碍。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其一,大同镇守者郭登。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这两个连也先都怕三分的人,就是郭登和杨洪。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此后的明代名将大都曾采用过这一方法。
没有,这两个地方的驻军并不多。但也先并没有乘胜进攻,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的部队也不多,而且这两个地方城防坚固,并不好攻,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地方都各有一名强悍的将领镇守。
听到这杀气腾腾的语言,众人仿佛不认识这个正在说话的于谦了,就在一个月前,他还是一个从未指挥过战争的书生,还是儒雅的文官,是一个言谈温和,脸上始终保持着沉着镇定的表情的人。
宣府和大同有很多军队吗?
此刻的于谦依然沉着镇定,却似乎变了一个人,他已经成为了一位意志坚定,果断严厉的战场指挥官。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虽然明军主力被击溃,但通往京城的大门却始终关闭着,这就是宣府和大同。守住了这两个地方,就守住了京城的外围防线。
在残酷的战场上,弱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最为坚强、刚毅的强者才能活下来,并获取最后的胜利。
这是为什么呢?
于谦就是这样的强者。
但奇怪的是,也先却没有继续进攻,而是收拾好东西回了家。
看起来会议要谈的问题已经谈完了,似乎也该散会了,正当众人庆幸从于谦那令人窒息的军令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于谦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有些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在我们前面的叙述中似乎有一个不太合乎情理的地方:也先在土木堡击败二十万明军,这一胜利已经彻底击溃了明军主力。可以说当时正是最好的进攻机会,因为明帝国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找出一支大规模的军队来对抗也先了。
最后一道命令
这两个目标分别是宣府和大同。
于谦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吴宁,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也先对喜宁的意见十分赞赏,便准备把这一套用在他窥视已久的两个目标上。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这也算是老传统了,无论哪个朝代,汉奸从来都不是稀有动物。
听到这道命令,连石亨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武将也被震惊了,这就意味着但凡出城者,只能死战退敌,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胜,必死无疑!
但同时要说明的是,这条计策并不是也先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那位叫喜宁的太监的主意,也先虽然在战场上十分狡猾,毕竟还是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像这种阴谋诡计,他是不太精通的。喜宁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