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赫迪·穆萨伊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了一半的工地本身,比建筑施工队长的指挥更能够引起人添砖加瓦、参与行动的积极性。1959年,法国生物学家皮埃尔—保罗·格拉塞(Pierre-Paul Grassé)给这种去中心化的建筑工程取了个专业的名字,叫“共识主动性”(Stigmergy)。群体在一个共同目标之下,会探索出灵活高效的协作方法,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折它”和维基百科中,也体现在其他事例上。
就在离Yelp公司总部不远的菲尔莫尔街上,路易·罗森博格(Louis B. Rosenberg)的人工智能公司Unanimous AI则专注于利用大众预测未来。公司夸口他们已经靠着群体的智慧押准了好几场赌马的冠军,好几场比赛的结果,甚至猜出了奥斯卡奖花落谁家……当然,对自己没猜准的那些,他们就只字不提了。这种新科技如何运作?这家公司开发了一款线上产品,名为“蜂拥人群”(human swarm),几十名参与者在网络平台上同时推一只水晶球,每个人判断哪个方向的答案最可信,就把水晶球往哪个方向推。如此,水晶球会逐渐向大多数人选的方向偏移,然后系统会将答案挑选出来,当成群体预测结果。如果你想知道下一届“欧洲好声音”谁将夺冠,就在线上支付几美金,发起一次“蜂拥人群”游戏。人群将给你回答,跟占星大师索莱耶夫人(Madame Soleil)一样准。
科学,继续向前
在这一派未来主义的景象中,大众研究大有用武之地。Yelp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借着集体点评的风潮一飞冲天。每月访问Yelp交流平台的人次高达1亿,留下了1.5亿条打分点评,覆盖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酒吧、饭店和咖啡馆。网站遵循群体智慧的逻辑,给每个酒吧、饭店一个平均分,把大多数人对这家店的印象重点展示出来。尽管大众研究一再表明“社交影响力”在评分系统中的负面作用,但Yelp公司蒸蒸日上。年轻的总裁杰里米·斯托普尔曼(Jeremy Stoppelman)才不过40岁出头,身家已达数亿美元。
想起12年前我枯坐实验室监视屏前的那些日子,行人两人一组在同一条走廊里迎面穿行,晃得我直想睡觉。当时我想到余生可能就要这样天天盯着人走路,不由得胆寒。
上述这些,只不过是聚集于硅谷的上千家新兴企业中的几例。这里的年轻创业者背靠大量投资,不计风险地要在未来科技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最终可能被大型跨国企业高价收购。新科技是否成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市场上抢占先机。正是这种经济逻辑让我们得以窥探明日世界的样貌。
我当时没想到的是,大众研究将它的有趣之处藏得极深。短短几年时间里,从鱼群运动到人群逃生,从人流踩踏、恐慌时的运动到虚拟世界……新课题一个接一个展开。当我意识到“乌合之众”其实也会思考、预测、撒谎、解决难题时,那小小的人行道世界已逐渐扩大成了足以让我长期投入的广阔研究空间。
加州生命公司(Calico)创立于2013年,它直接鼓吹超人类主义,利用最新生物科技处理大量的医学数据,试图理解人类衰老的机制,然后用纳米技术修复人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