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P.谢德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约从1500年开始,欧洲社会及其智力生活发生变化,对犹太人影响深远。欧洲经济体系的扩张带来犹太人经济状况的改善,几百年来,犹太人一直放债,但这个先前遭鄙视的行业现在转变成受人尊敬的投资领域。在17世纪,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崛起,财政上的权宜之计成为比宗教更重要的宽容标准。近代早期还为逐渐打破教会对智力生活的垄断奠定了基础,这是先通过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再通过启蒙运动实现的,正是启蒙运动瓦解了宗教上歧视犹太人的神学基础。在这一时期后半段,政治思想也发生变化,犹太人有可能被视为国家的个体公民,而不是称为犹太社群的共同体的成员。这些变化只有到1700年以后才充分表现出来,但其基础是在近代早期奠定的。
年表
<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30%">犹太历史</td><td width="35%">时间</td><td width="35%">世界历史</td></tr><tr><td> </td><td>1510—1520</td><td>鲁希林与佩弗科恩论战</td></tr><tr><td>威尼斯设立犹太人隔都</td><td>1516</td><td> </td></tr><tr><td> </td><td>1517</td><t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td></tr><tr><td> </td><td>1523—1584</td><td>教宗克雷芒七世</td></tr><tr><td>葡萄牙设立宗教裁判所</td><td>1531</td><td> </td></tr><tr><td>所罗门·莫尔科被烧死</td><td>1532</td><td> </td></tr><tr><td> </td><td>1544</td><td>路德攻击犹太人</td></tr><tr><td> </td><td>1545</td><td>特伦托会议开始</td></tr><tr><td>犹太人遭各教宗国驱逐</td><td>1569</td><td> </td></tr><tr><td>罗马发生焚烧《塔木德》事件</td><td>1553</td><td> </td></tr><tr><td>对希伯来文书籍的审查开始</td><td>1554</td><td> </td></tr><tr><td>现存的第一份四地委员会法案</td><td>1580</td><td> </td></tr><tr><td> </td><td>1581</td><td>尼德兰从西班牙独立</td></tr><tr><td>马拉诺在阿姆斯特丹定居</td><td>1590</td><td> </td></tr><tr><td> </td><td>1618—1648</td><td>三十年战争</td></tr><tr><td> </td><td>1649</td><td>英格兰清教徒革命</td></tr><tr><td>玛拿西·本·以色列到达伦敦</td><td>1655</td><td> </td></tr><tr><td>斯宾诺莎被革除教籍</td><td>1656</td><td> </td></tr><tr><td> </td><td>1689</td><td>洛克为争取对犹太人的宗教宽容辩护</td></tr><tr><td>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约瑟夫二世发布“宽容法令”</td><td>1782</td><td> </td></tr><tr><td>摩西·门德尔松逝世</td><td>1786</td><td> </td></tr><tr><td> </td><td>1789</td><td>法国大革命</td></tr><tr><td>法国授予犹太人公民权</td><td>1791</td><td> </td></tr><tr><td>法国的犹太名人会议及犹太教公会</td><td>1806</td><td>神圣罗马帝国灭亡</td></tr><tr><td> </td><td>1814—1815</td><td>维也纳会议</td></tr><tr><td>汉堡圣殿开放</td><td>1818</td><td> </td></tr><tr><td>嗨噗!嗨噗!骚乱</td><td>1819</td><td> </td></tr><tr><td>德意志犹太人向美国大规模移民开始</td><td>1836</td><td> </td></tr><tr><td>摩西·蒙蒂菲奥里获封爵士</td><td>1837</td><td> </td></tr><tr><td> </td><td>1848</td><td>欧洲多个国家爆发革命</td></tr><tr><td>世界犹太人联盟在巴黎成立</td><td>1860</td><td> </td></tr><tr><td>罗马隔都被废弃</td><td>1870</td><td> </td></tr><tr><td> </td><td>1870—1871</td><td>普法战争</td></tr><tr><td>德雷福斯事件开始</td><td>1893</td><td> </td></tr><tr><td> </td><td>1914—1918</td><td>第一次世界大战</td></tr></tbody></table>
我们已经看到,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犹太人可以从事的职业范围大大缩小,除了放债几乎干不了别的,而且通常只经营小规模的典当和旧货交易。这种限制让一些犹太人能够积累资本,使他们精于理财和投资。驱逐和强迫移民让犹太家庭与社群的成员散布整个西方世界,令犹太人获得跨国关系,而这很容易转化成商业人脉。最后,尽管阿什肯纳兹和塞法迪犹太人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但同为外来者的身份、同样信奉少数派宗教、共同的书面语言希伯来文,这些因素有利于他们充当中间人,协调基督教欧洲和伊斯兰中东之间的商业联系。因此,虽然16世纪初全世界犹太人都境况悲惨,但他们经济恢复的基础已经存在。
迫害和驱逐的浪潮始于十字军东征,逐渐驱使中欧犹太人向东前往波兰和立陶宛,这在13和14世纪尤其显著,但是,欧洲犹太人重心转往东欧的大规模迁徙直到15世纪后期才出现。这种迁徙既是西欧加紧排拒的产物,又是东欧统治者持欢迎态度的结果。奥斯曼苏丹曾鼓励逃亡中的塞法迪犹太人去其领土定居,因为他们教育水平高、技能丰富、国际商业联系广。出于相似原因,波兰的国王和贵族也鼓励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在其领土上定居。
15世纪的波兰(当时与立陶宛合在一起)是一个主要的欧洲大国,但它缺乏管理大庄园和长途贸易的人力与专业知识。这方面需求在东部尤其强烈,波兰贵族在那里拥有大片土地和数千村庄,但他们不愿亲自管理,甚至不愿去居住。犹太人充当这些贵族的管家,成了他们在当地人口中的代理,这是上文提到的生活模式的变种:犹太人和领主之间有特殊关系,他们与民众一起生活,但不是民众的一部分。到1600年,犹太人已经定居在整个地区,从事手工业、农业、贸易、税款包收和租税收集。在中欧和西欧,他们几乎被完全排除在经济生活之外,但他们在东欧的波兰和立陶宛找到一片常态化的乐土,这和塞法迪犹太人在奥斯曼帝国的情况异曲同工。
和塞法迪犹太人一样,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也把家乡语言带到新家。和其他中世纪犹太人一样,德意志犹太人一直讲所处环境的语言,但他们来到波兰后,既不属于统治者又不属于农民阶层,大多生活在自己人圈子中,不使用邻居的语言。保留德语进一步表明他们融入东欧人口的程度较小。犹太人说的德语已经混合了一些希伯来语词汇;在东欧,它逐渐吸收斯拉夫语元素,越来越不像德语,以致有了自己的名字,叫意第绪语。就像拉迪诺语和犹太-阿拉伯语一样,意第绪语也用希伯来文字母书写。
由于经济条件改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可以更自由地发展智力生活;他们将大部分智力投入传统的《塔木德》学术,使之获得巨大声望。卢布林、波兹南、克拉科夫的重要学院蓬勃发展,而利沃夫和卢布林的贸易大集市成为这些学院重要的招生中心。直到最近,近乎全身心地投入《塔木德》学术,仍然是阿什肯纳兹宗教实践的标志。
随着数量激增,犹太社群在东欧获得广泛自治权,这在四地委员会中体现得最充分,它相当于一个规范东欧犹太人生活的犹太议会。该机构是有拉比代表参与的世俗团体,通过一个区域组织网络监管了数千社群,从1580年到18世纪早期有效管理着东欧犹太人。其威望使它的裁决甚至能对西欧犹太社群产生影响,因为西欧没有类似规模的组织。
东欧犹太人在1648年遭受严重挫折,东乌克兰的哥萨克人得到乌克兰农民和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支持,在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1595—1657年)的领导下反叛波兰人。信奉东正教的乌克兰人屠杀波兰贵族和天主教神职人员,他们对犹太人特别凶残,因为犹太人是令人憎恨的收税者,是农民耕种的庄园土地的管家。有时,犹太人被要求皈依基督教以获取生路,他们会像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祖先那样,杀死自己和全家来殉教。在恐怖的屠杀和暴行中,这场叛乱向西、向北蔓延,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1655年俄罗斯和瑞典入侵立陶宛才结束。犹太人每次都是受害者。由于屠杀和由此引起的向西欧的回迁,波兰犹太人口锐减。波兰犹太人到17世纪末才恢复元气,但士气低迷。东欧犹太人对沙巴塔·泽维及其弥赛亚运动(见第六章)的狂热,可能就是这次创伤造成的;后来泽维叛教的消息是更沉重的打击。
在中欧,14和15世纪的人文主义运动复兴了对古代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影响下,学者们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教会教义的影响。有些人把注意力转向《圣经》的希伯来语文本、犹太人的《圣经》评注,以及后来的犹太著述,特别是卡巴拉。因此,希伯来语和拉丁语、希腊语一起被纳入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学术。基督徒认同犹太教文本的一个奇怪例子发生在1513年,为维护《塔木德》,基督教学者约翰内斯·鲁希林居然在教会法庭上和一个名叫佩弗科恩(Pfefferkorn)的前犹太人起了争执,因为后者想要查没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塔木德》书册。鲁希林的声望使希伯来语研究在基督教学者中受到尊敬。但鲁希林仍抱持中世纪教会对犹太人的否定态度,而其他人文主义者,如伊拉斯谟,则认为过度发展希伯来语学术会威胁到基督教。因此,虽然人文主义加深了基督教学者对犹太传统的认识,但没有给犹太人生活带来直接的有益影响。
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起宗教改革,不但没有鼓励基督教宽容犹太教,反倒加剧了基督教神职人员的反犹态度。在运动早期,路德把教会对犹太人的迫害囊括进他对教会的批评,以为通过攻击教宗和推崇《圣经》权威,就能争取犹太人加入基督教。但事与愿违后,他转而开始攻击犹太人,将他们比作“令人作呕的害虫”,敦促基督徒敌视他们,并赞同将他们逐出德意志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