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P.谢德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色列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关于分割巴勒斯坦并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投票刚结束,周边国家的阿拉伯非正规军就开始涌入巴勒斯坦,攻击犹太人定居点。虽然英国拒绝调停,并继续解除犹太人的武装,但犹太人设法维持了对建有犹太人定居点的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的控制。1948年5月14日,当以色列宣布独立,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后,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埃及的军队便在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支援下,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鉴于这七个阿拉伯国家的规模和地理优势,以色列似乎毫无胜算。但到1949年3月停战时,以色列已经控制加利利、海岸地带、内盖夫、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以及西耶路撒冷——这比分治计划所划归的领土还要大。约旦占领约旦河以西的山地(现称为约旦河西岸,原是打算留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的)和东耶路撒冷(原是打算国际共管的),包括被奥斯曼帝国城墙包围的老城。
年表
<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40%">犹太历史</td><td width="30%">时间</td><td width="30%">世界历史</td></tr><tr><td>以色列宣布独立;阿拉伯国家发动袭击</td><td>1948</td><td> </td></tr><tr><td>第一届克奈塞特召开,本-古里安任总理;与阿拉伯国家签订停火协议</td><td>1949</td><td> </td></tr><tr><td>也门犹太人移居以色列</td><td>1949—1950</td><td> </td></tr><tr><td>伊拉克犹太人移居以色列</td><td>1950—1951</td><td> </td></tr><tr><td>魏茨曼逝世;与德国达成赔偿协议</td><td>1952</td><td>埃及革命使迦玛尔·纳赛尔掌权</td></tr><tr><td> </td><td>1953</td><td>斯大林逝世</td></tr><tr><td>摩西·夏里特任总理;摩洛哥犹太人大批外迁</td><td>1954—1955</td><td> </td></tr><tr><td>西奈战役</td><td>1956</td><td> </td></tr><tr><td>艾希曼被押送至以色列</td><td>1960</td><td> </td></tr><tr><td> </td><td>1962</td><td>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td></tr><tr><td> </td><td>1963</td><td>约翰·F.肯尼迪遇刺身亡</td></tr><tr><td> </td><td>1964</td><td>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td></tr><tr><td> </td><td>1965</td><td>美国进攻越南</td></tr><tr><td>六日战争;耶路撒冷统一</td><td>1967</td><td>匈牙利革命</td></tr><tr><td>埃及和以色列间的消耗战开始;果尔达·梅厄任总理</td><td>1969</td><td> </td></tr><tr><td>以色列运动员在慕尼黑奥运会被杀</td><td>1972</td><td> </td></tr><tr><td>赎罪日战争</td><td>1973</td><td> </td></tr><tr><td>利库德集团取代工党成为执政党;
贝京任总理;
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td><td>1977</td><td> </td></tr><tr><td>《戴维营协议》</td><td>1978</td><td> </td></tr><tr><td> </td><td>1981</td><td>萨达特遇刺身亡</td></tr><tr><td>黎巴嫩战争</td><td>1982</td><td> </td></tr><tr><td>贝京辞职;沙米尔任总理</td><td>1983</td><td> </td></tr><tr><td>因提法达运动开始</td><td>1987</td><td> </td></tr><tr><td> </td><td>1988</td><td>侯赛因国王宣布放弃对约旦河西岸的主权要求;
巴勒斯坦人宣布建国</td></tr><tr><td>马德里会议</td><td>1991</td><td>苏联解体</td></tr><tr><td>工党重新执政;拉宾任总理</td><td>1992</td><td> </td></tr><tr><td>《奥斯陆协议》;
与巴解组织签署意向书</td><td>1993</td><td>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创立</td></tr><tr><td>与约旦签订和约</td><td>1994</td><td> </td></tr><tr><td>拉宾遇刺;佩雷斯任总理</td><td>1995</td><td> </td></tr><tr><td>利库德集团赢得大选;
内塔尼亚胡任总理</td><td>1996</td><td>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举行首次选举</td></tr></tbody></table>
原先住在以色列新控制区的许多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或许是应阿拉伯军队或以色列军队的要求,或许只是出于害怕战争的暴力。其间,至少在代尔亚辛(Deir Yassin)村发生一起暴行,以色列军队在该村屠杀平民,造成更多难民逃亡。阿拉伯领导人向难民保证,阿拉伯国家会重整旗鼓,再次投入战斗,让他们重返家园;阿拉伯国家没有吸收难民,而是将他们安置在难民营,这些难民营日后满是挥之不去的贫穷与绝望,一代代难民在那里滋长着他们对以色列的仇恨。
与此同时,以色列开始了建国进程。1949年1月举行大选,成立议会(名为“克奈塞特”[Knesset])和第一届政府,大卫·本-古里安任总理,哈伊姆·魏茨曼任总统。鉴于耶路撒冷在犹太史上古老而重要的地位,它被定为以色列首都,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当时对此拒绝承认。
中东和北非国家的犹太人担心与这个犹太国的联系会在本国受到敌视,纷纷逃往以色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剩下的欧洲犹太难民也逃到以色列,以色列国内很快出现大量难民。以色列议会颁布《回归法》,使犹太人移民有权立即、自动获得公民身份。虽然迫切需要人力,但随之而来的人口爆炸给这个年轻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困难,特别是考虑到这些移民来自多个国家,在文化和技术水平上差异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