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乱世雄风 (第2/5页)
飘雪楼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刘玄举行的哪里是阅兵仪式啊,简直就是在走时装秀的表演。但见走在最前面的将领们穿的不是官袍,而是女人的衣服,戴的不是官帽,而是庶民戴的帻巾。而士兵们则是袒胸露背的,打赤脚的,叼旱烟袋的……总之,什么无奇不有,什么千姿百态,什么惊世骇俗,都可以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
属于“主流”部队的刘玄上演的却是“非主流”的闹剧,吓得“观光团”矫舌难下,冷汗直流。更有甚者背过身去双手捂眼不敢多看,心里叹道:这简直就是人妖表演!
就当“观光团”准备悻悻而归时,刘秀率领他的几百嫡系部队华丽登场了,但见他们衣冠堂正,军容肃穆,目不斜视,步履一致,个个风姿飒爽,英气逼人。
“观光团”看到这里,激动得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咱们这一趟没有白来啊,没想到今天又见到了汉官的威仪了。”而在他们心里却都心照不宣地记住了这样一个人的名字——刘秀。
然而,此时的刘秀是刘玄的瓮中之鳖,刘玄要捏死他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他要如何摆脱被刘玄控制在手心的命运,走出大哥刘被杀的阴影,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呢?
关键时刻,刘秀得到了贵人的帮助,这个贵人便是他的铁哥们儿——冯异。
刘秀一直视冯异为自己的“智囊团”,这次,冯异又有什么奇思妙计呢?
金蝉脱壳
也许是感受到了在“时装秀”的拙劣表演,刘玄迁都洛阳后,为了挽回面子,也是为了巩固政权。马上做了一件大实事:招抚。
是啊,汉军推翻王莽的政权后,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各个级别的地方政权。思来想去,刘玄采取了招抚政策,并且立即出台了“约法三章”:凡是投降更始政权的官兵不杀害;凡是投降更始政权的官员的爵位和官位保持不变;凡是投降更始政权拥有的地盘不变。
应该说刘玄的约法三章,对于一个新的政权来说是有利于和谐统一的。同时也让那些犹豫不决的新朝残余势力看到了曙光。他们纷纷向汉军抛出爱的橄榄枝。但在招抚的过程中,事情却完全成了两样。
刘玄身边都是泥腿子出生的农民阶级,要他们扛枪打仗还是不错的,但要他们去充当使者去谈判,却是赶鸭子上架头一遭。结果这些使者在招抚的过程中,态度傲慢不可一世,动不动就要求请客送礼,到处“卡拿索要”,总之,这些使者早已忘记自己是代表国家的形象,行使的是国家的使命。
结果在招抚过程中,地方关系处理得并不是很和谐,有的名义上挂靠更始政权,但现实上却对更始政权一点也不信任,甚至根本不听调遣,自己维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个比方,就好比是同床异梦的夫妻,名不副实,这为以后的众叛亲离埋下了伏笔。
而招抚中河北又是一个重中之重。南方有一个童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意思就是说天下能不能和谐,在于能不能和赤眉军处好关系;而能不能得到整个天下,就看能不能控制好河北地区了。
而赤眉军的地盘就在河北,因此搞定了赤眉所以便等于搞定了天下。
既然河北地区这样重要,刘玄当然很重视了。就在他冥思苦想派谁去最合适时,大司徒刘赐站出来对刘玄说:“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非刘秀莫属。”理由有三:一是刘秀知书达理、能言善辩,社交没有问题;二是刘秀是宗室子弟,便于和河北的宗室子弟交流,身份没有问题;三是刘秀长期在基层锻炼,善于维稳方面的工作,经验没有问题。
刘赐和刘秀同是南阳的宗室子弟,曾是刘的部将。刘被刘玄杀害后,刘玄起用刘赐接替了刘的位置和兵马,一是为了平息宗室子弟怨恨的需要,二是为了对抗绿林军的需要。他知道,如果他没有宗室军撑腰,他将永远是个傀儡。也正是因为这样,王莽政权倒台后,他任命刘赐为大司空。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维持刘氏宗族和绿林军的实力均衡。而刘赐对刘秀也很同情,他希望刘秀这只虎能跳出铁笼,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然而他话音未毕,却有一个人接口道:“我反对。”
此时站出来公然反对的是大司马朱鲔。反对理由:刘秀不合适。当然,潜在理由谁都明白,当初刘被杀,离不开他和李轶的煽风点火。现在如果把刘秀这只猛虎放到河北去了,那不等于是放虎归山嘛,将来朱鲔会有好果子吃吗?
此时的刘玄体会到了什么叫左右为难。是啊,放刘秀去河北进行招抚工作,有放虎归山的危险,可不放刘秀去,又有谁能担此重任呢?搞不定河北,就搞不定天下啊!
在这个节骨眼上,冯异出马了。
从患难之时就死心塌地跟着刘秀的冯异早就在思忖对策了。他通过慧眼发现现在朝中除了以朱鲔为代表的绿林派和以刘赐为首的宗室派外,还有一派,那就是中立派。
而中立派的代表人物则是左丞相曹竟和他的儿子,尚书曹诩。他们两人因为身份特别,反而更得刘玄的宠爱。于是乎,冯异要刘秀想办法把这两人拉拢过来。
刘秀火速行动,一轮糖衣炮弹下来,曹竟父亲便拜倒在刘秀派出的金钱美女面前。看来财色自古以来就是好东西啊!
就在刘秀主动出击时,刘玄还在对让不让刘秀去河北这事左右摇摆。眼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刘玄就找来曹竟父子问他们的意见。结果他们两人异口同声地表示:当然要放刘秀去,只有他才能搞定河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