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乱世雄风 (第3/5页)
飘雪楼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毫不知情的刘玄怎会知道刘秀和曹竟父亲的关系,听见他们这么说,当即拍板让刘秀去安抚河北。
刘秀的人生从此改变。
艳阳天
更始元年(公元23年)。这是一个寒风萧萧,北雪飘零的冬天。刘秀的心却温暖如春,炙热如火,他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持节北渡,前往河北,开始了他的安抚工作,也开始了他建功立业的征程。
虽然当时,刘玄只允许他带冯异、铫期等人前去,再加上数名随从,随行人员满打满算也凑不齐三位数。刘玄可不傻,能让你带着成千上万的兵马远走他乡吗?
然而,事实证明,刘玄不傻,但也绝对不属于聪明的那种,因为他的眼光太低了,太小看刘秀了。刘秀在乎的不是兵马,而是自由,如果一条蛟龙整天被困在池中,他能呼风唤雨吗?走出洛阳,离开了刘玄的视线,踏上茫茫的河北征途,就等于蛟龙升天,放飞了梦想,放飞了希望,只要有放开手脚大干的机会,没有兵马又何妨,我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啊!
可是,组建军队又谈何容易,一没权二没钱,谁听你的啊?刘秀急,急得茶不思饭不想,急得整天不眠也不休,急得常常眼角挂着泪水……更急的是冯异,别人看不到刘秀的流泪(他是夜深人静时悄悄地流),作为刘秀主簿的他却了如指掌;别人体会不到刘秀的痛苦,冯异体会得到,别人不理解刘秀,他能理解。因此,刘秀急,他更急。
有一次,刘秀又一个人躲在屋里哭,冯异一急就冲进去对刘秀左安慰右交心。感动中的刘秀末了不忘说这样一句话:“俺哭床的事,你千万要替我保密喔。”
“如果哭就能淹死刘玄、朱鲔、李轶等贼子,哭活你大哥刘来,那我们就不用千辛万苦来到河北这荒凉野蛮之地了。”
刘秀一听冯异这是话中有话啊,赶紧把眼泪擦干,请冯异“赐教”。冯异沉默半晌,才张开嘴。刘秀原本以为他定然会有一篇滔滔不绝的大论,却哪料到冯异只说了七个字:得民心者得天下。言毕袖手而去。
刘秀是聪明人,他细细琢磨,已知道该怎么做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秀到了河北邯郸后,马上出台新措施:废除了王莽的制度,恢复汉朝的制度;逃犯自首的可以宽大处理,免罪释放;孤寡老人及老幼病残可以去政府领取救济粮,申请低保。与此同时,他还派冯异和铫期等人每天分散到各县镇“下乡”任免官吏、搞普查、平冤情。总之,忙得不亦乐乎。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刘秀一来便处处为民着想,处处为民服务,马上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地官员和百姓争先恐后地拿着美酒佳肴宴请刘秀他们。
在拉拢和凝聚人心的同时,刘秀还十分注重拉拢人才。
现在我们如果问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人才。同样,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什么最重要,也是人才。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想成就大业,身边没有能人异士,一切宏伟蓝图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是梦想。
而人才的好处,刘秀早已经体会到。毕竟,如果不是冯异的帮助,他现在就不可能走出洛阳,到河北来呼吸新鲜空气。因此,到了河北后,刘秀在大“秀”民心工程之余,便是发现、挖掘、拉拢人才。
都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秀在河北正用一双慧眼四处搜索人才,却无所获时,意外的惊喜再度降临,毛遂自荐的能人异士却主动找上门来了。这个人便是邓禹。
如果说冯异是刘秀的左膀,那么邓禹就是右臂。
前面已经说过,邓禹和刘秀是老乡,还沾点亲,他是刘秀二姐夫邓晨的侄子,他从小就能吟诗颂词。刘秀在长安求学时,只有十三岁的邓禹作为特招生也在长安求学。别看邓禹年龄小,但眼光却非同一般,他看出了刘秀的与众不同和超凡脱俗,于是主动和他结识,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邓禹学成回老家时,天下已乱,革命之声四起。刘玄当了更始皇帝后,很多人想请邓禹出山相助,都被邓禹一一拒绝了。但听说刘秀出使河北后,他便采用千里追踪的战术跟了过来。
“老同学啊,你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找我,是想求个一官半职吧。”两人一见面,刘秀便如在长安求学时,口无遮拦地打趣道。
“不。”邓禹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那你来找我干吗,谈文论道,我现在可没有这份闲工夫。”刘秀其实使的是激将法。
“邓禹不才,愿跟随您成就一番大业。”
“刘秀何才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