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决战 (第1/5页)
飘雪楼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消灭了隗嚣,花了四年时间,刘秀虽然胜利了,但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但路在眼前,总得一步一步去实现。于是乎,刘秀发出这样的感慨来。“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不知足,打下了陇地,还想打蜀地,每一次发兵,都觉得很痛苦,似乎胡子头发又白了不少。”
后人把他这句话浓缩成一个成语就是:得陇望蜀。
虽然对手只剩下最后一个,但也是实力最强的一个。终极比拼注定都是最精彩最壮烈的,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场世纪大决战。他们的决战共为三个阶段:一是动口不动手的“宣传之战”,二是动口也动手的“援助之战”,三是纯动手的“阵地战”。
首先,我们来看“宣传之战”。
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时代,皇权是相当神圣的。“君权神授”的正统观念不仅是封建统治者掌控政权、笼络人心的理论基础,也是有志于夺取政权者的有力武器;就是中国农民起义者也常加以利用。为加强和维护皇权,欲掌控政权的新旧统治者都拼命利用“五行”、谶纬的学说以宣扬自己是正统。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不仅是以“秦王公子扶苏”的名义发难,而且“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其实就是利用谶纬学说来鼓动人心,积聚力量。不过,谶纬学说的大兴是在西汉末、东汉初。所谓谶,本是战国时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儒以神学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至于“五行”,亦是从战国时就开始盛行,其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组成“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谶纬学说大兴的背景下,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也未能免俗。他也是以图谶起兵和立国的。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堂兄刘绩(字伯升)起兵于南阳。他们之所以起兵,即有图谶推助之功。“刘氏复起,李氏为辅”谶言的出现,应该与王莽篡汉时许多人竞献符命,且明言“献者封侯”是一样的道理。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谶纬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所占的地位: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矫托谶记以为之功。
刘死后,刘秀潜伏忍耐,后伺机在河北得到大发展。后来凭着《赤伏符》既然是“受命之符”,又有“周之白鱼”的前例,那么就是“皇天大命”降临于刘秀之身了,刘秀也就不得不“恭承天命”了。于是他于更始三年六月即皇帝位于鄗,建元建武,并改邡为高邑。此后,他南征北战,力图削平在“反莽复汉”浪潮中割据的群雄,重新统一天下。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与他一样玩弄谶纬的割据者——公孙述。
刘秀以图谶说称帝,公孙述也以图谶说称帝。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汉朝的开国者认定秦为水德;水生火,汉朝统治者于是认定汉为火德,色尚赤。公孙述据此说,汉朝皇帝是高祖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已经十二个皇帝了,当然就“历数尽也”。这就证明了姓刘的人没有再当皇帝的资格了。而《录运法》《括地象》这些谶纬书都说该姓“公孙”的人来当皇帝。
公孙述所使用的这些篇章,很可能是当时的人为了取媚于公孙述而制作、奉献,借以邀功领赏。值得注意的是,公孙述还用上了五德转移的理论。照他看来,《援神契》说“乙绝卯金”,“卯金”即是“刘”。按五德之运,汉朝火德尚赤,王莽土德尚黄,而公孙述据益州,正在西方,为西方太守,西方又属白。所以公孙述认定按五行土生金,他是金德,金主白,据西方,恰与成都所在方位相应。
公孙述从这些谶记中的预言和五德轮回及身体上“手文有奇”的特征,证明自己确有“龙兴之瑞”,是真命天子。于是,他改成都为白帝城,并于更始三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建元龙兴;称帝时间比刘秀还早两个月。公孙述不仅以他的这一套理论当了皇帝,更要命的是还经常以此“移书中国,冀以感动众心”。就是说公孙述常常把他搞的宣传品送到中原,这就必然与同样要以正统观念当皇帝的刘秀发生尖锐的矛盾。
刘秀别的都不怕,就怕别人也找到做皇帝的根据来抵毁他当皇帝的“受命之符”,所以对公孙述的宣传,史书说:“帝患之。”他不得不与公孙述打一场关于谁是“正统”的精神战。
刘秀写信对公孙述说:“图谶言‘公孙’,是指宣帝,承赤者是黄色;姓当涂,其名高,代汉者当涂高,难道你是高大之身吗?用掌文为祥瑞,王莽就是前车之鉴。你不是乱臣贼子,仓猝之间误入歧途而称帝,不足以责备。你年岁已老,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可以无忧。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应三思,要知道我的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刘秀与公孙述辩论权力正统,居然都以谶纬作为思想资源,确为奇观。刘秀并不公开否认《录运法》《括地象》这类谶纬书,只是他认为图谶中所说的“公孙”,是指汉宣帝。汉宣帝的本名是刘病已,字次卿,长期流落民间,即位后才改名“询”。而刘秀为宣帝后人,因此他自称“公孙皇帝”,以表示图谶中所说的“公孙”并不是指公孙述。
刘秀依据图谶,认定公孙述当皇帝为不正当,是在歪曲谶语;于是进一步劝公孙述不要效仿王莽当“贼臣乱子”,为家属安全计,应当尽早投降。这从一个侧面里可以证明:图谶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实际已是权力正当性的重要依据。但是,面对刘秀的谶纬辩论,公孙述采取的对策是不值一哂,我不用回答你提的这样幼稚的问题,你的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就在成都当我的白帝,气死你。
刘秀和公孙述关于“正统”的精神战,其实都只能属于宣传方面的“战争”。
隔山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