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层级太多是在给自己挖坑
很显然,文件系统建立起来后,其实总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中的。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大量原本在“收纳区”的文件排队被分配到各个文件夹。
当一个子目录中的文件过多时,你就应该继续往下建立子目录,因为,一个文件夹中如果文件超过100个的话,查找会比较费劲,还是得依靠文件检索工具,这样就有违分类的初衷,必须得往下分类。
但分类的细化就意味着层级增多。层级越多,浏览的效率就会越低,所以整个结构最好控制在三级以内。应对的办法就是脑子里应该有根弦,宁愿多增加一些横向的文件夹,也要尽量控制纵向的层级数。
还需注意,越常用的类别文件,对应的文件层级就应该越高,原因很明显,层级高意味着可以更快地访问,你可以选择将目录的层级上调,或者发送这个目录的快捷方式到桌面。
正如设立“收纳区”的原理一样,分类整理是必需的,但分得太细太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石头建议任何大目录下建议都建立一个名为“其他”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存放两类文件:一是实在不好分类的文件;二是只有一两个文件。不值得再建立新的子目录保存,暂时存放在“其他”里。
4.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石头上面说的都是“想”这个层面的事,但每个人内心都知道,整理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怎么安排规划,而在于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地落实和执行之前设计的规划,想得再好,即使用“中图法”去分类文件夹,做不到也是没用。
石头小时候是这方面的典型负面案例。小石头有一个很大的书柜,石头爸很爱给石头买书,书柜里很快都塞满了石头自己的书,各种童话大王、各种漫画、各种百科,很快这个书柜就成了家里的卫生死角。
石头怀着对图书档案学的朦胧好感,饱含雄心壮志打算把书柜整理成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分类科学、取用便捷的家中典范。
第一步,先把所有书籍统统推到地上,把书架空出来;
第二步,对已有书籍进行分类,文学、科学、教材、工具等十几个门类;
第三步,粗略统计每一门类书籍的大致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