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事不直说,感情你还跟我玩“黑暗森林”,整“猜疑链”,我看了能舒服吗?我敢搭话吗?
<b>吐槽还是留在现实中</b>
其三,不留余地,逼得太紧。人和人之间需要安全距离,尤其是在不那么熟悉的人之间。“在吗”,给人感觉就是要求对方得马上搭理自己,又不说明理由的态度。
由此引申,对办公室同志来说形象建设也是一样重要,朋友圈里同事、领导不在少数,高质量的朋友圈建设也可以提升个人在同事和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和交女朋友不同,给同事和领导看的朋友圈不一定要是帅气、浮夸、奢侈的,但一定要是乐观、敬业、向上的。
假如我回答“在的”,即使当时忙得四脚朝天,即使提出的要求很难办,需多加考虑,我也已经失去了装聋作哑的机会。那种感觉像被人逼到墙角,必须给出一个交代才行。
网络形象如此重要,很多人开始重视微信个人形象的包装问题,尤其是在交女朋友的领域,衍生出一系列理论。比如你在微信上搭讪女生,她肯定先看你朋友圈。陌生人加了你之后,第一件事也是看你朋友圈。头像和朋友圈的质量,决定了你这个微信账号的层次,决定了你在女生心目中的形象,决定了女生和你今后对话的质量。
所以啊,石头觉得,微信上交流,更应像发邮件那样,有事先说事,直接地说,详细地说,系统地说,寒暄招呼那是顺便的事情。
社交软件成为一个窗口,你透过这扇窗户看别人,别人也扒着窗口看你。很多人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想了解一个陌生人,就去翻看他的朋友圈。朋友圈里显示时常出入高档场所,照片中隐隐约约出现名表和豪车车标的似乎就是高富帅,而整天在成都小吃、公交车上挥汗如雨的就是失败者。甚至不少招聘单位都喜欢到网上用百度搜索他们潜在雇员的信息。所以说在网络上保持“清白之身”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开门见山地把事情讲清楚,说明白,万一人家在忙,那就等着别人有空再回复;万一人家难办迟疑,给点时间认真考虑、权衡那也是应该的;万一人家看了你的事根本不想接招,是不是也可以装作是一场意外,就此翻篇,相忘于江湖。
在网络时代,大部分社交活动从线下转移到微信等流行社交软件上。你可以一周不出门,但每天却要刷微信点赞;你可以神龙见首不见尾,却要在微信上发布自己游玩或者读书的照片。
有事就直接说吧,我一直都在。
1.美化自己朋友圈的几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