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个人技术,大汉们长期负重劳作练就了虎背熊腰,两个石头也动不了丝毫的重物人家拿捏得稳稳当当,摆放得方方正正,整理得清清爽爽。
研究。研究自己的岗位,研究单位的业务,研究行业的形势和大政方针,做好一个“土专家”。
先进设备,人家有可以轻松铲起纸箱的小铲车,有可以一次性装八九个纸箱的小推车,最先进的是卡车上的电动升降平台,把推车从地面推到平台上,再按电钮把平台升起,推车就可以直接推上车。
特长。自己最擅长什么,自己的性格最适合什么业务,一旦有定位,就把自己的特长强化到极致——文笔好,那就多琢磨怎么才能练成“一支笔”;口才好,那就多琢磨怎么才能舌灿莲花;设计好,那就多琢磨PPT怎么摆布最美,让别人印象最深。
再举个例子。前几天石头帮领导搬办公室,收拾出30多个大纸箱,很多纸箱都是书,两个人都难抬起,最后索性招呼了市内一家著名的搬家公司,把东西运往目的地。按石头之前的经验,这么沉这么多的纸箱,装车怎么也得一两个小时,没想到搬家公司三个工人不到20分钟就全部搞定。效率为什么这么高?石头仔细观察了下——一靠先进设备;二靠个人技术。
外包工作,绝不是让你只顾逍遥自在,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人”,更不是剥削别人,只是帮助大家从过多的、难以承受的、难有长进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核心价值,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而善于“偷懒”的办公室人活动前就会联系好速录公司,活动一结束,就能拿到第一稿速记稿;两三小时之后,速记公司一般会把更加精准的整理稿发给你,你要做的只是加以整理即可,晚上下班前你大概就可以向领导提交漂亮的录音整理稿,然后安心地跟朋友聚餐去了。让速记公司去整理录音稿,就是一种常规工作的外包。
4.找到人帮忙的常见途径
石头举个简单的例子。办公室同志会经常遇到需要整理领导录音的情况,以一个小时左右的讲话为例,整理文字的工作量大概在1万字篇幅,要整理出这样的一次讲话,你首先得带着录音笔屁颠屁颠地去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马不停蹄地赶回办公室,一遍一遍地听录,这大概就要花去一整天时间;然后再把听不清楚的地方反复核对,把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改写成书面表达,一篇录音整理稿才有了基本的样子。这时往往已经是两三天之后,更苦逼的是你还熬红了双眼、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求助、寻求外部支援,早就不是只有求爷爷告奶奶一条路可走。互联网一直在诞生大量将个性需求和服务供给精准匹配的平台,你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各种千奇百怪、以前难以想象的服务。比如,你甚至可以在网上买到每天早上叫你起床,或者陪你练习恋爱这类光怪陆离的服务。
要知道,即使是在办公室这种核心部门,也有很多工作既不需要智慧和经验,也不需要反复地沟通,耗费的更多的是纯粹的体力,你在这些工作中发挥的是“工具”而非“人”的作用,这种工作为什么不可以外包出去,或者分派给临时工和实习生去做?!
前段时间的《人民日报》上有这么一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