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收纳区”可以直接是计算机桌面,也可以在桌面上开辟一个“近期文档”文件夹。这么做的好处在于:
第四步,根据书籍门类和数量对书柜进行分区,确定每个格子书籍类别;
石头处理文件的第一步,也是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收纳区”,把你所有类型、所有格式、所有项目正在处理的文件都先一股脑丢到这个分区,在这里决不再细分文件夹,直到闲得无聊或者文件太多以至于目不暇接的情况下再去整理。
第五步,制作一批小纸条,认认真真地在上面写上文学、科学、教材等字眼;
所以石头提倡的文件处理方式是:永远不要尝试一次性把所有文件归位,永远不要尝试让文件系统随时保持完整和清洁。你要做的是先处理、再整理,先收纳、再整理。
第六步,把小纸条贴在相应的书柜格子上;
其次,即使你是个耐心超凡的人,无法忍受一丝不洁,提前建好了一个又一个整齐的文件夹,但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一项工作没有完成之前,各种文件总是在不停地改动变化、增加减少,你如果要保持文件系统的完整,就要不停地整理你的文件系统,修改调整文件夹,假如你因为偷懒或者太急而一次两次或一小段时间不整理东西,或者把同一项工作的文档一不小心整理到了几个不同的文件夹里去,那么之前和之后做得再好也失去意义了,你会有一堆东西“不知道放哪儿去了”,于是整个系统就彻底崩溃了,要再恢复到原来的秩序就需要花很长时间弥补错误。
第七步,把地上的书按类别上架。
首先,非常非常耽误时间。比如你从邮箱下载一个文档,如果想一次到位的保存,可能要点四五次鼠标才能达到你预设的文件夹位置,还不包括你犹豫的时间,效率实在太低,有时事情火烧眉毛了,还要在文件夹里选来选去,实在是一件讨人嫌的事情,并不适合石头这种懒人。
经过这一系列对六七岁的石头来说绝对算得上浩大的工程之后,果然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分类科学、取用便捷的书柜诞生了。
边处理边整理似乎有助于保持电脑的整洁状况,似乎逻辑清楚明晰,但其实有致命的问题。
故事并没有完,现实的残酷在于,大概没过半年,书柜又一次成为家中的卫生死角,这样的浩大工程只能重新来过。很快,小石头对这样没有尽头的工作就失去了耐心,书柜的环境从此一蹶不振。
比如,下载文件前,他们会找准拟存放的文件位置,精准地把文件投入到文件夹中;新建文件前,他们会在已经建立的文件分类体系的各个文件夹之间反复流连,犹豫到底要把新建文件放在哪个文件夹里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