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是会议范围有明确规定,什么人应当参加会议,会议的规模及其性质也有明确限定,这种比较好办,比如领导讲“明天开个中层干部会”,办公室同志只管把下属部门的所有中层以上干部通知到即可。问题是,有些会议的参加人员常常不明确,不好限定,比如前文提到的后几种会议,不可能让领导一个一个报出参会名单,这就要求办公室同志会前对参加会议人员提出建议,拟出名单,供领导审定。
某次会议开始半天了,一个下属单位的负责人还没到会。石头火急火燎地打去电话,您怎么还不来开会?这个会议很重要,都开始半天了!结果负责人一脸无辜,什么会?石头急了:就是前天发到您手机上的会,今天上午九点在第一会议室的!负责人掏出手机左翻右翻,竟然没有收到短信。这下轮到石头傻眼了。
有时领导仅提个框框,比如近期上级教育部门要来我校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领导对参会人员语焉不详,只是笼统地说,把相关部门找过来议一议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工作。
这次疏漏,看似是短信系统出了技术问题,但板子毫无疑问要打到办公室同志的屁股上,通知不是网上挂挂、发发短信就大功告成,对每一个通知都要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确认”,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地“自说自话、自做自事”,要通过对发出通知的节节跟踪和时时“确认”,确保工作无一遗漏。
有时范围由领导具体点定,比如专题研究办公用房问题,领导指示请资产部门、后勤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b>发传真要有回执</b>
有时有约定俗成的惯例,比如全体干部大会就是全市处以上领导干部,春节团拜会就是需要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
传真会议通知时要附有回执单,请对方确认参会后及时把参会人员、职务、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回来,以便我们自己掌握是否收到传真以及参会人员相关情况。
会议类型不同,参会范围也是大相径庭。会议应该由什么人员来参加,有时候有明确规定,比如常委会就是党委常委,常委扩大会议就要纳入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党委全委会就是全体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