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拜厄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6.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George Gordon Byron),英国诗人,出身贵族,剑桥大学毕业,曾任上议院议员。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所作诗歌对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代表作讽刺长诗《唐璜》通过贵族青年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以神圣同盟为代表的欧洲封建势力。
63. 圣·奥勒留·奥古斯丁(354—430, 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古罗马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35. 爱弥尔·左拉(1840—1902,mile Zola),法国作家,也是法国自由主义政治运动的重要角色。代表作《生之喜悦》讲述了积极乐观的宝琳娜和悲观忧郁的拉扎尔之间的故事。
其代表作《忏悔录》是一本自传体回忆录,描写了早期奥古斯丁信教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该作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评判和对信仰、思想的歌颂,还对后来的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
34. 亨利·詹姆斯(1843—1916, Henry James),美国作家,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出身于纽约的上层知识分子家庭,本人长期旅居欧洲,崇拜欧洲文化,所作小说多以欧洲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为背景,追求形式,注重心理描写,对西方现代作家很有影响。代表作有《贵妇人画像》《鸽翼》。
64. 保罗·托马斯·曼(1875—1955, Paul Thomas Man),德国小说家,生于德国大商人家庭。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布登勃洛克家族》《魔山》。
《萨斯基亚》是伦勃朗的作品。在订婚三天后,伦勃朗为未婚妻萨斯基亚画下了这幅画。
《布登勃洛克家族》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发表于1901年,可说是作者的自传。全书共有400多个人物,描写了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
33.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1606—1669,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荷兰画家,擅长以聚光及透明阴影突出主题,运用笔法表现质感。代表作有《夜巡》《月亮与狩猎女神》。
《托尼奥·克律格》是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从学生时代到成年的故事。主角托尼奥是德国南部的著名作家。他相信,一个艺术家相对于“受到尊敬的”社会生活来说必须是一个局外人。
32. 让·谷克多(1889—1963, Jean Cocteau),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导演。20世纪现代主义和先锋艺术代表人物,他是最早与俄罗斯芭蕾舞团合作的先锋艺术家。代表作为《可怖的父母》以及“俄耳浦斯”系列。
65. 马克·夏加尔(1887—1985, Marc Chagal),俄国画家,早年居巴黎,受立体主义影响。幼时家境贫困,黑暗的木屋、迷信的乡民、演奏着小提琴的人、牛、羊、鸡以及马等都存在于少年夏加尔心中,成为他的创作源泉。代表作有《我与我的村庄》《红日》。
31.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 Camille Pissarro),法国画家。1855年到巴黎学画,后成为画家莫奈、西斯莱、塞尚的好友,并受柯罗及米勒的影响。作品多描写农村及城市景色,也画农民的劳动生活,画风朴实而有诗趣。代表作有《塞纳河和卢浮宫》《雪中的林间大道》。
66. 胡安·米罗·费拉(1893—1983, Joan Miró i Ferra),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画风初近野兽派,后以轻快透明的色彩作写实画,表现为简练单纯的风格。1924年结识超现实主义者之后,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其作品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融为一体,在超现实主义画家中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组画《星座》。
30. 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 Johannes Vermeer),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杰出画家,与伦勃朗齐名。他毕生工作生活于荷兰的代尔夫特,有时也被称为“代尔夫特的维米尔”。他喜用黄色、蓝色和灰色,对色彩的把握和光线的处理非常出众,善于以点画法优美地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及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代表作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代尔夫特一景》。
67. 《利维坦》是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国家学说的著作,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权力》。“利维坦”原为《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一种强大无比的海兽,转义为“巨人”或“巨灵”,霍布斯借用它来象征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书中简述了他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与认识论,着重论述他的道德与社会政治观点,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在于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寻求自身最大的快乐或幸福。但在自然状态中,“人对人像狼一样”,这个目的反而不能达到。因此,人们感到必须通过协议,缔结契约,组成国家。他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人们对专制君主应该绝对服从,这样君主才能执行他的主权,维持社会秩序,使各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29.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 Pierre-Auguste Renoir),法国画家,印象派成员之一。在创作上将传统画法与印象主义方法相结合,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代笔作有《包厢》《游船上的午餐》。
68.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 Samuel Taylor Coleridge),英国诗人、文评家,湖畔派代表。其文评集《文学传记》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象与幻想的区分尤其著名。他一生作诗不辍,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古舟子咏》。
28. 阿道夫·蒙蒂塞利(1824—1886, Adolphe Monticelli),最早的一代法国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色彩浓烈厚重,斑驳而有纹理,凡·高曾深受其影响。代表作《花卉静物》。
69. 本·尼克尔森(1894—1982, Ben Nicholson),英国抽象主义画家。他的风格与新造型主义有关,也受过立体主义和蒙德里安的影响。
27.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1775—1851,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英国画家,对后期的印象派绘画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早年自学水彩画,善于临摹并钻研17世纪欧洲风景画遗产。曾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和透视学教授。晚年探索光与色的表现效果,融合水彩与油画技法,尤具特色。代表作《暴风雪,汉尼拔率领大军跨越阿尔卑斯山》,其灵感来自他的阿尔卑斯山之旅。
70. 亨利·爱弥儿·班诺马·马蒂斯(1869—1954, 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他与毕加索、马歇尔·杜尚一起为20世纪初的造型主义带来巨大变革。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女人》《红色的和谐》。
26. 多比亚斯·斯摩莱特(1721—1771, Tobias Smollett),英国小说家,曾开业行医,业余时间从事创作。作品以流浪汉体小说为主,用讽刺笔调刻画英国社会各阶层人物,揭露统治者的暴行和无知。代表作有《蓝登传》《皮克尔传》。他的作品影响了一批小说家,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和乔治·奥威尔。
71.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 Thomas Stearns Eliot),英国诗人、文学家、评论家、剧作家,生于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入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深造。曾任教师、银行职员、出版社编辑。强调作品所引起的美感与作品所表达的哲学思想无关,被视作“新批评”派先驱。诗歌创作受19世纪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重视乔叟、莎士比亚和玄学派诗人的传统,强调运用日常口语的节奏,追求语词的独特含义和新奇比喻。其创作与评论对20世纪西方文学影响很大。代表作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的精神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划时代之作。194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5.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勃里昂(1768—1848,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之一,政治家、外交家。出身贵族,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拥护波旁王朝,曾参加保皇军,后逃亡英国。1811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王朝复辟时期曾任内政大臣、驻外使节、外交大臣等职。代表作有《阿拉达》《勒内》《基督教真谛》。
《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札记》是他的一篇阐明文化同宗教、政治、教育等相互关系的论文。
24. 莫里哀(1622—1673, Molière),十七世纪法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生于巴黎一宫廷装饰商家庭。他从小酷爱戏剧,早期思想受无神论和自由主义影响,自组剧团在巴黎演出,并从事创作。1658年起发表《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等,讽刺贵族阶级,提出妇女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创作才华。1664年后,莫里哀进入创作最盛期,写有著名喜剧《伪君子》《吝啬鬼》《唐璜》等,对贵族、僧侣和资产阶级的吝啬、自私、伪善、阴险,做了辛辣的讽刺,遭到教会的激烈攻击,《伪君子》被禁演五年。1673年主演《心病者》时,莫里哀犯病逝世。他一生共完成喜剧30余部,其特点是直接嘲讽现实,人物性格单纯、深刻,语言生动有力。他的创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对欧洲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他早期的成名作,写于1910年至1911年间,展现了工业化城市中人们普遍存在的极度空虚无聊的心情。
《费德尔》因内容涉及乱伦的爱情,演出后遭到宫廷贵族的攻击,后拉辛停止写作多年。本剧讲述了雅典国王的继后爱慕继子依包利特的悲剧故事,因其紧凑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刻画、优美的诗体语言被公认为是悲剧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72.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利特(1898—1967, 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比利时画家。1916年入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学习。曾对未来主义与奥费主义发生兴趣,后结交布雷东,遂明确走向超现实主义。创作采取图像与意义错位的梦幻般方式,将人们熟悉但不相关的事物的图像并置在一起,或使图像与意义相悖,形成对习惯思维的冲击。擅长从平淡情境中解释内心深处的恐怖和喜悦。代表作有《两姐妹》《对话的艺术》《集体发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