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了避免商誉不当的摊销,伟大的经理人们宁愿选择拥抱不当的权益合并法。这项会计创意源自于两条河流在汇流后,不再分彼此的概念。在这种概念下,被另一家更大公司购并的公司并不算是被“买下”的(尽管它们通常会得到相当的合并溢价),因此,合并的过程没有商誉的产生,自然也就没有随后令人感到麻烦的商誉摊销发生。取而代之的,是这两家公司合并后的实体,仿佛一开始就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但与此相对的是,经济商誉在许多情况下,并不会减损或消失。事实上在大部分情况下,商誉不但不减少,反而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增加。在某些特质上,经济商誉反而类似土地,两者的价值都会上下波动,但何时会增加,何时又会减少却不一定。以禧诗糖果的例子来说,在过去的78年里,其品牌价值以不规则但快速的速度成长。而只要我们经营得当,其品牌价值增长的态势会继续维持另一个78年。
关键词:购买法vs 权益合并法
对于强制规定摊销的会计原则,通常导致与现实严重不符,从而引发相当麻烦的问题。大部分的会计费用与实际状况相关联,虽然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状况,但最起码差异不大。举个例子来说,折旧费用的计提虽然无法完全地反映出实体资产价值减损的真实情况,但这种做法至少与现实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实体资产本来就必然会逐渐减损,同样的存货计提跌价损失、应收账款计提呆账费用,以及保修责任计提准备等都是反映潜在成本的合理做法,虽然这些费用成本难以准确地计算出来,但确实也有加以估计的必要。
有点咬文嚼字,事实上这与合并背后所代表的真实情况大不相同。毫无疑问,既然有交易,就一定有购并方与被购并方,不管你如何构建交易的细节,一定有一方是被另一方买下。其实很简单,只要你问问交易双方的员工,谁是征服者,而谁又是被征服者,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绝对不会搞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FASB的坚持绝对是正确的,在大部分的购并案中,绝对有买卖的性质存在,当然确实也有真正的“对等的合并个案”发生,但出现的概率实在是少之又少。
如今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有意取消权益合并法,此举遭到许多CEO的跳脚反对。这将是一场激烈的纷争,为此我们必须站出来发表个人的意见,首先我们同意许多经理人认为商誉摊销常常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法。<sup><a id="ch2" href="#ch2_back">[2]</a></sup>
芒格和我始终相信,应该有一个与现实相接轨的方法,可以同时满足FASB想要正确记录真实交易的想法,也能反映经理人反对商誉不当摊销的呼声。我认为首先购并公司应该以公平市价列出其投资成本,不管是支付现金还是股票。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账上会出现大笔的经济商誉,但我们应该让这项资产继续保留在会计账上,而不是分年摊销。之后,如果公司的经济商誉真有减损的情况(这不是没有可能),那么就按一般判断资产价值是否减损的方式进行计减。
当一家公司被购并,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容许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一种是购买法;另一种是权益合并法。要运用权益合并法,交易的标的必须是股票,至于购买法则使用现金或股票皆可。但不论如何,管理阶层通常很排斥使用购买法,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的会计账上会因此多出一项叫作“商誉”的会计科目,而此后商誉要分年摊销。意思是说,在合并完成后,公司每年都要提列一笔为数庞大的商誉摊销费用,列为损益数字的减项,而且时间可能长达数十年。相反,权益合并法避免了商誉科目的麻烦,这就是为什么管理层喜欢使用权益合并法的原因。
如果我们提出的方案获得采纳,预计将会追溯适用,以使全美的购并会计处理原则都一致,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乱象纷呈。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这项方案开始施行,公司管理层一定会更审慎地处理购并案,基于真实股东利益的实际后果,小心评估到底应该使用现金还是股票,而不只是看合并后的会计账面损益而已。
有关并购的会计应用是目前一项相当有争议的话题,在所有事件尘埃落定以前,甚至连国会都有可能会介入干涉(这听起来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a id="ch1_back" href="#ch1">[1]</a> 1999年。
A.并购<sup><a id="ch1" href="#ch1_back">[1]</a></sup>
<a id="ch2_back" href="#ch2">[2]</a> 参阅第6章D节:经济的商誉vs.会计的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