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经常设身处地地想,导演伍迪·艾伦在他的一部电影中说过的话:“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人类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一条道路通往失望和彻底的绝望,另一条通往完全的灭绝。让我们祈祷我们有正确选择的智慧吧。”
这种状况让我们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巨大的投资能帮助我们的纺织工厂存活,但留给我们的是不停追加投资所带来的糟糕回报。然而,如果拒绝再投资,我们工厂的竞争力就会每况愈下,即便与国内同行相比也是如此。
为了搞清楚“投还是不投”这个两难困境在商品社会中的情况,看看伯灵顿工业公司(Burlington Industries)的例子很有教育意义。无论是21年前还是现在,伯灵顿公司都是美国最大的纺织公司。1964年,当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只有5000万美元销售额的时候,伯灵顿公司就已经达到了12亿美元。它具有的强大的分销和生产能力是我们无法企及的,而且,它的盈利也远超我们的伯克希尔纺织厂。1964年底,伯灵顿的股价是60美元,而伯克希尔是13美元。
但是,这些建议所承诺的,从纺织投资中产生的利润只是幻象。很多我们的竞争对手,无论国内的或国外的,都在进行同样的资本扩大再生产,一旦有足够多的公司这么做,它们降低的成本会成为整个行业杀低价格的新底线。单个来看,每一家公司的投资决策都是考虑成本效益和理性的;但总体来看,这些投资决策的结果因相互抵消而呈现出中和效应,呈现出非理性的状态。(就像挤在路边的人群中,争相观看游行队伍的人们,每个人都想踮起脚尖多看到一些,结果观看的效果与之前一样。)在每一轮扩大再投资过后,所有的参与者都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但回报依然毫无起色。
关键词:修补漏船还是换船
多年以来,我们会收到意见,建议在纺织行业投入更多资本,这样能降低可变成本。每一个建议看起来都会有即刻的效果,使工厂成为迅速的赢家。如果按照投资回报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建议给出的承诺回报率,甚至比我们旗下拥有的高利润率的糖果业务和新闻报纸业务还高。
伯灵顿决定专注于纺织业务,1985年,它的销售额为28亿美元。从1964年到1985年,公司进行的再投资金额约30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任何一家纺织公司,平均摊到每股是200美元,而其股价却只有60美元/股。这些再投资的数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我可以肯定,是用于改善成本和扩张规模。考虑到伯灵顿公司的基本战略是留在纺织业,我可以推断公司的资本投资决策是相当理性的。
在合同谈判中,无论是工会的领导人还是工会成员,他们都对不利的成本情况很敏感,他们从来不会提出不现实的提薪,或进行无效的生产活动。相反,他们像我们一样努力,试图保持工厂的竞争力。即便在清算期间,他们也表现出色。(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如果工会前些年的行为没有这么友好的话,我们早就从财务上脱身纺织业务了,因为,我们会意识到面临的无望的未来,会迅速关闭工厂,以避免未来更大的亏损。)
尽管如此,如以真实美元价值计算,伯灵顿公司的销售额实际上是下降了,而且其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回报率都远远低于20年前。1965年公司进行过1拆2的分股<sup><a id="ch2" href="#ch2_back">[2]</a></sup>,目前股价是34美元/股——经过调整后计算,仅仅略高于1964年的60美元/股。同期,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的CPI指数上涨超过三倍。因此,每股的购买力仅仅相当于1964年年底的1/3左右。尽管公司坚持常规性分红,但购买力已大大下降。